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思雯 《魅力中国》2014,(19):236-236
当代的生命伦理学研究一直以西方哲学为主导,无论是议题、方法还是原则都偏向于西方哲学。但是东方文化对生命伦理问题同样有响应,东方所出现的议题,需要本土化了的生命伦理学给予伦理辩护和思考。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当代生命伦理学中的基本且重要的议题一基因治疗。试图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进行伦理学分析,探究出本土化的生命伦理学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上海经济》2007,(4):17-17
输了生命,赢了世界又如何?勤勉工作是种美德,但不应以生命为代价。正像法国伊迪文化传播公司总裁亚丁所说的那样:“人应该学会一边工作,一边生活。”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07,(7):20-20
输了生命.赢了世界又如何?勤勉工作是种美德.但不应以生命作为代价。正像法国伊迪文化传播公司总裁亚丁所说的那样:“人应该学会一边工作,一边生活。”  相似文献   

4.
张雨绮 《魅力中国》2012,(29):185-185
那天在道上看到一辆救护车停在行进的道路上等红灯,在它的前面还停着几辆汽车,而救护车的急救信号一直叫着,旁边的路人和前面的汽车毫无反应,真让人瞠目结舌。一条生命,是苍穹之一隅,是沧海之一粟,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的渺小啊!当一条普通的生命遇到危险,遇到困难,又有多少人置身事外?事不关己?又有多少人曾经为此让出过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5.
张筠 《中国西部》2011,(23):71-71
“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简单而朴素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高度转化。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和财富的阶梯,而是丰富人陛、提升价值、完善自我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蒋阳 《黑河学刊》2014,(1):20-26
当代学者的伦理一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一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一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命价值几何?当一个人处于壮年,有着健康的身体.满意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重疾袭来时,眼看着生命需要靠巨额花费去维持时,还能有多少人不在心中衡量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我的生命价值多少?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健康?健康往往被人理解为没有发现疾病,后又加上心理平衡与社会适应能力,认为这已是人类对健康的完整概念。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健康有高屋建瓴的理解。健就是自立、自强、自主、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的全面自主实现与全面自由发展。康就是宽广、协调、和谐、有序。"康庄大道"就是畅通无阻,中直广大。其中就包含了生命运动内在的中、和、通及与环境的中、和、通。生命之道与自然之道、社会之道是相通的。所以健康就是生命自在神气形的中和通,及其与自然、社会的中和通。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者的伦理-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长了恶性肿瘤,如果选择不切除,那么意味着只剩下有限的生命;如果选择切除,那么或者切除成功,他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或者切除失败,意味着到了生命的终点。一般人面对这些结局会犹豫徘徊,甚至痛不欲生。而末尾淘汰帛就如这恶性肿瘤一样,企业到底是否应该实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生命意识与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高校研究生生命存在意识非常强烈,注重生命的责任性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对漠视生命的行为有非常理性的认识,但生命幸福感体现较弱,在追求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有所忽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应重点加强对研究生生命意识、和谐意识、自信与挫折意识、感恩与责任意识四种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走进冬枣林     
柳依  刘建 《民营视界》2007,(4):52-57
一棵树会告诉你什么? 沉默的力量、生命的尊严,还是奉献的境界? 一棵穿越时光,从遥远的时代一直等到我们相约而来的树,又能告诉你什么? 生命的繁复、历史的震撼,还是人类的无助?  相似文献   

13.
江海宝 《魅力中国》2014,(20):151-151
针对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淡薄。学生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更严重的是导致人性的扭曲,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当代中学生中出现的这种人生意义淡薄、人生境界低俗化和浪费生命的现象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借助《生物圈中的人》各章节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兴许是学历史的缘故 在我的印象里 咱们中国人是最讲道德的。黑格尔 说古代中国没有哲学 有的只是道德说教。想来有些道理。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多是以伦理学的面目出现的 如孔子《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的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不是伦理学的范畴吗?因此说中华民族有讲道德的传统并非虚言 历史上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把道德价值抬到了一个不适当的高度的经典范例。 可中国人又似乎又最不讲道德。历史上频频”礼崩乐坏”而今更是一落千丈。在这个明目张胆逐利的时代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珍爱生命的同时又要发扬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生和死都是自然的规律,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其价值在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毛泽东的生命观是科学的生命观,它为当今社会人类思考和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德国哲学家阿日贝·施韦泽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从理论渊源上来说,受到了基督教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其理论具有非人类中心主义、乐观主义和人道主义特征,敬畏生命这一中心原则在理论构建上具有肯定世界、肯定生命意志、肯定生命存在价值及肯定所有生命是伦理观照对象四个层次;并具有敬畏自身生命、敬畏自然与所有生命和人道主义实施三个基本准则,虽然施韦泽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本身也具有局限性,但对于人们反思自身及现代性以及生态伦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对影响人的伤亡风险的项目进行评价时,需要对人的生命价值进行合理的计算。项目评价中人的生命价值是统计生命价值,生命价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人力资本法和支付意愿法。人力资本法将人看作是一种“资本”,根据其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资源的耗费通过折现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支付意愿法表示了社会为挽救一个生命所愿意付出的代价.通过人们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来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叙事伦理批评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在虚构伦理与现实伦理的相符相悖中思考个体生命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问题,它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有所区别,但都植根于我国自己的时代语境,解决的是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原创性.叙事伦理批评还昭示着一种生命美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叶枝利 《宁波通讯》2012,(19):71-71
党的纯洁性是党的生命,关乎党的事业和前途命运;党的纯洁性又有丰富的内涵,是整体和个体的统一。组织部门担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责,要把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作为一名组织部长更要肩负起保持纯洁性的表率,努力做最公道、最正派的组织部长,时刻“三问”自己,做组织部长为了什么?在组织部干了什么?将来离开组织部留什么?在实践工作中做到“知中有行、以知为行、知行合一”,常念“五心诀”:  相似文献   

20.
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命价值的珍惜,是现代社会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标识。当前我国大学生漠视自我生命、否定生命价值的现象屡屡可见,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并且引起各类媒体、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当前周边时而发生的轻生、暴力、他杀等等现象,各大高校几乎都殚精竭力地去应对该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李"、"药"两起肇事案列的分析,着力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探究了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价值现象以及其错综复杂的诱因,指出要从根本上遏制这些现象,践行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