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三种产品的农户收购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国际价格相互之间的价格传导,以及不同省份批发价格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贸易政策限制,三种谷物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国内外价格传导不充分;谷物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谷物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整合程度较高,价格传导比较充分;谷物批发价格与农户收购价格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价格传导不充分;不同省份小麦和玉米的批发市场整合性较高,而大米的批发市场整合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的玉米期货市场、玉米现货市场、CBOT玉米期货市场以及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四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与相互冲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四个市场的一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构成了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具备了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以及存在关联性的大豆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与引导功能。但是由于我国玉米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所以我国的玉米期货在国际玉米定价体系中还没有达到支配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我国玉米出口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1985-2005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玉米出口贸易历史数据的观察,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协整检验,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玉米出口的数量变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玉米出口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能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和因果分析研究表明:河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得出,产值增加是能源消耗的Granger原因,能源消耗不是产值增加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检验,运用宁夏地区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宁夏政府财政支持、旅游收入、游客人次的长期协整方程与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证明变量之间存在统计上的因果关系。长期均衡关系揭示:宁夏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旅游收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为正向影响关系,影响系数为1.49,短期均衡关系表明宁夏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调整速度约为0.025。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协整模型检验1978~2006年我国建筑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表明,建筑业工资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工资对其影响最显著,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工资对其有一定影响,其他单位职工工资对其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7.
选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林地面积作为变量,采用ADF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建立协整方程及误差修正模型(ECM),测度我国林业发展的大气环境治理效应。得出结论:林业发展与大气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林地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将分别减少4.6058%个单位的粉尘排放量,1.4495%个单位的烟尘排放量,环境效应显著;我国工业发展进程远远快于林业,导致林业发展对工业废气及工业SO2等有害气体的净化能力不足,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的迟缓、林业生长周期长以及林业生态效应逆转中存在经济与环境风险等特点,导致林业发展与工业废气排放、粉尘排放、烟尘排放及SO2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稳定性较差。据此提出了提升林业发展环境治理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对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展开分析。在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及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采用对时间序列进行相应的ADF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在真实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再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构建VEC模型的基础之上,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个误差项的变化对于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白糖、猪肉7种主要农产品之间的长期价格均衡与价格传导路径。考虑到单次回归结果对样本期的敏感性,本文在总样本期内通过滚动窗口抽选了多个子样本期重复进行协整检验并回归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玉米、棉花和白糖处于价格传导链的基础地位,小麦和大豆处于中间环节,稻谷和猪肉处于末端环节。其中,玉米价格与其它农产品价格之间通过协整检验的次数最多,且玉米价格在协整系统中被识别为弱外生变量的频率也最高。考虑到玉米种植区域广泛、总产量高、用途丰富、产业链深度与广度都较高,且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的联系紧密,本文认为玉米是中国农产品价格稳定中的"锚"产品。政府应当加强对玉米市场的重视,在对农产品制定价格调控政策时要充分利用玉米作为"锚"产品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是经济发展基础,研究能源消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均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从定量方面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78 ̄200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耗总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针对这一协整关系,结合我国能源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经济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技术手段以及宣传教育手段4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梳理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已有文献。[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总结了我国玉米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的研究结论和发展趋势。[结果](1)已有的关于玉米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文献,均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尺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玉米消费量和进口量逐年递增,供给偏紧,消费结构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应当采取提高玉米单产、实施玉米优势区规划等应对措施。(2)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方面,已有文献聚焦于作物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认为我国玉米生产中心有"北移"的趋势。(3)在玉米空间格局演变驱动因素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农业政策等因素入手,研究发现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对玉米增产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等因素对玉米空间布局有正向作用,而非农就业有负向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惠农政策等因素都是影响玉米生产布局的重要因素。(4)上述研究多以描述性统计分析、数理统计分析、传统计量经济学等为研究方法。[结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和识别影响玉米生产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及其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省的玉米生产投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3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测度要素投入与成本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070)的成本效率远高于河北(039)和四川(035),3省的种子、化肥和机械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北省和四川省的劳动力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吉林省的土地机会成本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种植方式,整合资源,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1978~2016年全国各省玉米生产成本数据,对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优化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对策分析。[方法]将全国20个玉米种植省份划分为5个区域,在分析区域玉米生产成本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采用ADF单位根检测和Engle-Granger两步法协整检验法,对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物质资料投入、租赁作业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生产规模是影响区域玉米生产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物质资料投入、租赁作业投入和劳动力投入与之呈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变量对不同区域玉米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劳动力投入是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结论]劳动力投入和物质资料投入对全国各区玉米生产成本均产生显著影响,租赁作业投入和生产规模则主要对北方产区产生显著影响,对南方产区影响并不显著。据此,建议扩大玉米生产规模化程度;提高物质资料投入效率;优化农机具使用补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玉米主产省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农业大国,自然灾害给玉米生产带来重大损失,全面梳理我国各玉米主产省的自然风险,可为农业经营提供参考,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文章以玉米相对气象产量为研究基础,采用气象减产率和气象产量减产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对各玉米主产省的受灾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灾损率和灾害异常指数对主产省主要灾种进行识别评价,最后通过灰度重心模型对水旱灾情的空间变动情况进行分析。该文选取地跨中国三大玉米带的11个玉米主产省份为研究对象,从全国和省际两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自然灾害对我国玉米种植的威胁较大,各主产省份的风险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量波动较大。从灾种情况来看,我国最主要的农业灾害有水灾、旱灾、风雹灾和冷冻灾4种,各玉米主产省受水、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普遍,受旱灾的影响最大,且近年来其影响有扩大趋势。从空间尺度上看,我国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一线,和我国镰刀弯玉米带有很大的重合部分,给我国玉米种植的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结论]自然灾害对我国玉米种植造成很大隐患,必须加强玉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玉米灾情综合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带动农村居民致富具有作用。文章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玉米生产区连片、自然条件适合玉米生产等相关优势,分析制约玉米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专用品种较少;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深加工比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外企种业公司带来的市场冲击等。并从加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合理促进利润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立玉米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nkages betwee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roduction risk, with an application to corn.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on risk exposure are analyzed. We defin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be risk‐increasing (risk‐decreasing) if it increases (decreases) the relative risk premium. The analysis is applied to panel data from Wisconsin research stations. Conditional moments (including mean, variance and skewness) of corn yield, grain moisture and corn profit are estimated for different sites. We investigate how the trade‐off between expected return and the risk premium varies over time and over spac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tributes to reducing the exposure to risk as well as downside risk in corn production, although this effect varies across sites. They also stress the role of the relative maturity of corn hybrids as a means of managing risk.  相似文献   

17.
Public sector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developing country efforts to bolster staple cereal production in the face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is paper uses a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maize research in six regions of Kenya. The application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search in meeting future food needs, 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 variability of producer and consumer benefits from technology and trade policy opt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research induced supply shifts, Kenya will require additional production increases of 1.5 to 2 per cent per year to meet stated goals of self-sufficiency in maize production with open markets. Import restrictions can ensure self-sufficiency and generate producer welfare gains at greater expense to the majority of Kenyans who are net consumers of maize. In the debate over trade policy, public sector investments in maize research should be seen as a potential mechanism to compensate producers for welfare losses associated with market liberalis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变化需要国内玉米供给适时作出调整,通过分析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农户行为,为国家制定政策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玉米种植决策提出建议。方法 文章利用2008—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级玉米播种面积和出售价格的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基于Nerlove 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东北地区玉米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则富有弹性;(2)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3)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短期内仅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玉米供给能力有限,还需要一些配套支持政策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决策;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要加快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户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从而增加种粮收入;通过加大“两区”政策支持,将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优势产区产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因地制宜发展夏玉米生产,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尽量避免由于播种期不当导致的产量损失,为湖北省夏玉米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1—2010年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夏玉米历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借鉴国内外有关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相关研究,对参数进行本地化计算,构建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历年夏玉米播种情况及茬口安排,将夏玉米初播期定为5月11日,以7d为步长计算湖北省76个台站7个不同播期的气候适宜度,分析湖北省夏玉米不同播期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并结合夏玉米抽雄期高温热害和拔节—抽雄期干旱指标统计不同播期灾害风险,综合确定夏玉米适宜播期。[结果]从气候资源角度来看,鄂西北大部、江汉平原及鄂东北西北部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夏玉米生长发育;从气象灾害风险角度来看,湖北省夏玉米播种时间应避开5月中旬,在6月15—22日播种可有效避免夏玉米抽雄吐丝期高温热害和干旱的发生。[结论]综合分析得出中东部大部最适宜播期在6月15—22日,其他大部最适宜播期在5月25—6月8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49,长期供给弹性为0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