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闻背景:“香樟别墅”、“绿荫豪门”,“紫薇田园”、“丹桂佳苑”……这些十分好听的城市房地产群有一个共同的卖点,那就是住宅区内都有一个“立体生态系统”,有众多的古树名木。  相似文献   

2.
借钱不易     
年初,有朋友在电话里问:“你个贷办得多少年?” “15年。”“怎么不办20年?”“呃……”“反正是银行的钱,利息也不算高,个贷年限越长越好,慢慢还,每个月压力也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不少人士或发表意见分析房地产形势。2001年底有人指出,我国当年的房地产已经与1993年一样“过热”,并预计2002年就要出现房地产的”冬天”。2002年至2003年月,又有许多人分析房地产泡沫和风险,认为问题严重。有人认定,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到了泡沫经济的“悬崖”边缘。这些分  相似文献   

4.
当前,尽管房地产中介代理公司数量激增,可真正有质量、有品牌、有实力的中介代理公司却为数不多,把中介代理作为产业化和企业化运作的公司就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房地产中介代理公司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项目公司”的初级发展阶段,仅仅把企业当作单纯赢利的“项目公司”来做,这样的“项目公司”大量  相似文献   

5.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4,(89):20-21
在广州,申办2010年亚运会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申亚成功,意味着广州将迎来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热潮。申办亚运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最兴奋的莫过于房地产商,不少业内人士‘兴高采烈地说,北京有“奥运概念”、上海有“世博会概念”,广州房地产界终于有一个“可以拿得上台面”的“亚运概念”了。亚运给广州,尤其是以东圃为中心的新天河带来了更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6月份“央行121文件”和7月份“土地公开招标”至今,接连不断的“金融新政”和“土地新政”对房地产进行降温,使项目开发自有资金门槛提高到35%以上,让房地产商感受到了近年来最严峻的资金“寒流”,企业纷纷寻找最便捷、最有效的融资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债券、上市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己成融资新途径。“上市融资”日益成为众多有实力地产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高榕 《房地产导刊》2003,(64):46-48
手头上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钱,头等大事就是“安居”问题。“安居”方能“乐业”,这是老祖宗的遗训,作为俺等小民,那是没齿难忘的事儿。既然是“安居”之大事,就不同于买件衣服,更不同于买一两斤水果。这是买一个人生旅途的“避风港”,是给俺买一个“安乐窝”呀!俺能不郑重其事么?眼下房地产市场选择的余地大了,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俺得货比三家,等着做个得利的“渔翁”。可是,“世间事不如意十有八九”。货比三家,比完三家又比三家,比完六家再比九家,比来比去,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来比去,似乎哪一家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缺、缺,以俺这一段睇楼的体会,俺掰着手指头总结了“十大缺位”——。  相似文献   

8.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相信。在时间的历史的荒野里,总会有那么一段是可以用“微博时代”来定义的。2012,是我们公司开始使用微博的“元年”。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多少房地产商依靠开发贷款圆了创业之梦以及继续圆着做大做强之梦,又有多少人通过个人购房贷款圆了自己的安居梦,花明天的钱,让幸福早日到来”,“轻轻松松按揭,快快乐乐安家”……可以说,房贷款奠定了一个时代房地产的“光荣与梦想”。然而,2004年“五一”节前后,国家在信贷上来了个“急刹车”,令业内人士倒吸了一口冷气,而对于房地产商而言,处变不惊者有之,惶恐不安者更不在少数。那么,信贷政策的变化对广州楼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广州房地产是否要经历夏天里的冬天?来自各方的声音是喜是悲?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楼市势必降温,而同时这是否还预示着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的提早到来?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热与景气周期的学术观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是否有房地产泡沫 有关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魏杰先生以“房地产的冬天”首先揭开了这场论战。魏杰先生只是凭借经济学家的直觉认为房地产的发展有些问题,其论点和论据都不够专业,经不起包宗华先生的反驳。但是,泡沫论战并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研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地产大佬们纷纷抛出“麦当劳式复制”的目标,甚至有剽悍的发展商觉得“复制”两字太过文雅,喊出了更为直接的“占领”,“覆盖”的口号。  相似文献   

12.
我“嫁”给房地产代理已经有30多年了。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很久不见的朋友问我做什么工作,我说在做房地产经纪,朋友不能理解,甚至对我产生歧视。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交易都是买卖或租赁双方自己做的。但我想这个工作既然在社会上存在,一定有它的功能。如果这个行业对社会有功能,社会一定会把它“养”起来,如果对社会没有功能,它迟早要被淘汰。  相似文献   

13.
一、房地产营销经纪机构的作用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就说明有市场,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存在自然有其价值。十几年前,中国大陆没有房地产经纪行业,因为房子不愁卖,盖出来就“分配”或“定向”出去了,投入市场交易的不多,房地产不需要营销。改革开放以后,房屋成为商品,  相似文献   

14.
房屋有问题,业主首先要找的是发展商,在发展商自喊“冤枉”的声音背后,究竟房屋质量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东南置业》2010,(10):16-16
温家宝:买不起房可先租 这件事(打压房价)确实很难,你看内地,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就是压不下来。这里有多方面的因素,也很复杂,如果真的买不到房,可以考虑用先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4,(86):17-21
随着“愚人节”的到来,连锦春雨下得更勤更细,发展商在“五一”前夕冒寸“推货”并不是迎合“愚人节”的天方夜谭,而是有“预谋”地酝酿一个“泛黄金周”氛围的一种手段。当很多人还在脑海里盘旋着“黄金周”到底是肥肉还是鸡肋的时候,审慎的发展商亮出了拦截底牌。其实。发展商的拦截行动,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6,(7):96-96
“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琛琛 《东南置业》2010,(9):13-13
尽管“9.29新政”出台之后,国庆黄金周的楼市挟9月余威并没有很快下行,在福州,甚至出现限购令后一天的签约备案量比之前一周还多的“签约潮”。但显然,这一次的调控还是与之前的调控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失速的房贷     
易宪容 《英才》2008,(7):33-33
当前房地产市场争论最多的,是所谓“百日剧变论”。其理由在于,由于今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少开发商将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可能。年初,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称,如果不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就会有不少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但实际上,半年过去了,尽管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破产”的预言似乎并未应验。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导刊》2010,(3):26-29
2009年京、沪、穗、深的房地产市场热浪一片,房价报复性上涨,引发“调控之手”出招,但鉴于房地产政策将转向“有保有压”而不是“一刀切”式的收紧,地产市场可能趋于稳定,而非大涨大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