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孝”及其现代教育——高校大学生“孝”的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孝”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道德之一,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范畴之一。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而且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反映了孔子思想的《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教育就是教人孝。孝在这里还进一步被描述为“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似乎仅仅涉及子女对待父母的感情和行为的孝何以能被这一传统肯定为如此根本和重要孝的内容是多层次的。首先,“善事父母曰孝”。其次,对已故父母或祖宗称为追孝。第三,孝是作为子女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其一生中未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补足他们的某些特殊缺憾。第四,不使父母担忧也是孝的表现。第五,孝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生命。孝为仁之内核。孔子是孝道的奠基者。孔子的学说以伦理学为主体,其伦理学以仁学为核心,以孝道为基础。《论语》多次论孝,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孝悌并称,不可偏废。第二,无违父母。第三,为父母守丧。第四,在家尽孝,在国必忠。“仁主于爱,爱莫于孝亲”。以孝为核心,处理好基本的五伦关系,仁德的基本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正是这种文化的养育下,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孙演绎和传承这一美德,使之经...  相似文献   

2.
尹思聪 《商》2012,(19):179-179
《孝经》是中国传统十三经之一,相传为宗圣曾参所著。其以孝为核心,对当时的等级秩序予以肯定,对五等之孝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将孝亲与忠君结合倡导以孝治天下,体现了王权统治和孝道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胡羽 《连锁与特许》2007,(12):26-29
提起中华民族立身之本的“孝道“,让世世代代中华儿女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孝经》中所说的“夫孝,以德为本“。至于“孝道“和“商道“能否合二为一,“孝道“能否成为“商道“的魂魄?中国台湾东裕国际集团董事长、中国台湾“全国商业总会“理事、郑州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薛文成 《商》2014,(42):82-82
孝赡父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农耕社会中起到了维系社会和谐等积极作用。2012年12月28日,修改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家庭成员应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等传承了千年的伦理道德纳入到成文法中,不难看出,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孝道”正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的巨轮下慢慢褪色。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的孝道,来寻求在当代社会家庭道德建设中的家庭养老良方。  相似文献   

5.
王美玲 《商》2014,(46):224-224
《孟子》中儒家哲学概念具有模糊性,因此,翻译《孟子》所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书中的儒学术语.孟子常论及“仁”、“义”、“利”、“孝”、“善”等观念,这些孟子思想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在英语之中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词语.要想准确理解阿瑟·韦利(Arthur Waley)英译《孟子》所蕴含的思想,首先要明白其中的字义、词义.  相似文献   

6.
高景瑶 《商》2014,(52):126-126
自古以来,“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更是将孝提升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仁之本,“孝”乃孔子“仁”之思想的最基本的实践.本文立足论语原著,对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孝道一直都是我国道德意识形态的基石,每个时期,朝代都会涌现出顺应该时代文化,特征的著作来咏颂和发扬其精神和意义,比如秦汉便有《孝经》,清代《弟子规》等.其作为一种为人的天性和最基本的品德,不分国籍,地域,信仰而为众人传承和发扬,它不是一种构想,而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然而伴随着中国社会在漫长动荡不堪的历史进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败和“左”“右”摇摆不定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渐渐出现了断层.本文以历史为依托,现实作为基础,着重从传统孝道的内涵着手,讨论了孝道在不同历史环境之下对当下社会的影响,同时本身又是如何被当下的社会所改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重建我国传统孝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舒洁  张小文 《商》2014,(31):253-253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为了解中职学生的孝文化状况,笔者对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的“孝道”、“孝文化”不容乐观;并从调查结果和社会现状出发,分析了中职生孝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玉萍 《财贸研究》2000,11(4):34-37
<正> 我国《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问答体著作。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即“仁”和“礼”。“仁”是孔子思想的精神内核,在具体为人处事上,则表现为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等诸多内容。“礼”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重要观念,是孔子一生的学问精华。孔子以“六艺”治世和教育学生,而“礼”则是六艺之道。《论语》20篇,尽管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事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  相似文献   

10.
杨彦京 《商》2014,(28):87-87
《论语》中的孝道伦理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奉养”、“敬重”、“愉色”和“立身”。通过对《论语》中的孝道伦理进行辩证分析,指出其适应时代的方面和不适应时代的方面。最后,阐释了《论语》中的孝道伦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孝道文化的时代演进及其老年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有关生育、供养、齐家、治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认为“孝”的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新的历史演进 ,即生育继嗣思想日趋弱化 ;供养内容出现“物退心进”趋势 ;治国齐家的作用有本质改变。新孝道文化的确立 ,将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共享、体现社会价值提供理论的支持体系 ,为建设一个有利于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马桥词典》用词典的形式构造了马桥的文化和历史,用生动、鲜活的方言口语营造出一个遗世独立、魅力十足的“马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乡村特有的生活规范和法则;有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有朴素的乡土人情和神秘、奇特的民俗民风;有民间社会固有的保守、愚昧、落后、贫穷和等级观念;也有顽固的传统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还有他们独立自信的民间精神。这个具有原生态色彩的“马桥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乡土中国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马桥”,看到了世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城乡二元体系松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群“制度性孤儿”,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生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面临的学习、心理等问题,与父母外出、亲情缺失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大力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前提下,应转变学校办学理念,充分拓展学校职能,赋予学校更多的家庭教育儿童、养育儿童的功能,以探索新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清末以来,西方各种思想学说传入中国大多发生了“转变”和“调适”。梁启超的功利观就是一种基于“群己和谐”的功利观,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盛行的清末,梁的功利观中明显强调“集体利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功利观,这与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观不同。梁启超功利观的这种转变和调适的原因,既有其受日本相关学说及西方学者对边沁功利学说修正的影响,又有其受中国传统文化“功利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当前朝鲜族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辩证地分析这一群体的的生活现状,研究现状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并不是“问题儿童”,他们独特的留守经历会锻炼他们的心智,父母、学校、监护人甚至他们自己都有义务、有能力使他们度过心理彷徨时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哈耶克与拉兹有不同的结论,前者崇尚建立一个自由秩序的社会,并认为法治能够对自由提供充分的保障,后者则将此看作是一种奢望;在基本法治思想方面,二者对“法治”、“法律”、“法治之价值”等也有不同的认识;在法治观上,二者则是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积极法治与消极法治、目的法治与工具法治、彻底法治与不彻底法治、对法治的完全信任与中立信任、价值主义的法律立场与实证主义的法律立场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The pace of aging in China is accelerating,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family planning to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two-child policy, with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families in the 4–2-1 structure. With filial piety in mind, most adult children will live with their elderly parents and shar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Concurrently,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 heavy supplementary burden of supporting the elderly has been placed on adult childre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2011, 2013, 2015, and 2017 Chinese Social Survey (CS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objective factors affecting household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using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estimation method. It also examines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on the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ouseholds through a panel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approach. Finally,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is discussed in a sub-sample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needing to support the elderly aged 60 and above. The empi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re is a crowding-out effect of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crowding-out effect varies for diverse consumption. Our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on core consumption is the largest in a sample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elderly persons in famil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for the sub-sample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he stronger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elderly support expenditure on core consumption and the less pronounced the effect on marginal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中国以往的封建社会形态不同,中国社会在这个时期一方面具有自身的封建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殖民主义的特点。“租界”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在破坏中国原有农业社会基础和形态的同时,还带来或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以及思想。其中,“租界史学”可以被认为是这种新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体现。把握“租界史学”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表现形式和特点,对史学理论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顿《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的生态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动物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西顿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体现了“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哲学,从中可以感觉到西顿强烈的生态意识,这在保护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颇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重新燃起了大众对于国内选秀节目的热捧,也引起不少人对传媒业竞争的关注。然而,节目爆红的背后却难掩中国传媒企业发展处于颓势的事实。以上市传媒企业的财务报告数据为依据,借助因子分析法,可以看到:中国传媒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实力有待提升。有鉴于此,传媒企业可以借助“优秀的创意+优势的传媒平台”模式共同打造优秀的本土节目,实现传媒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