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在国际移民全球化、加速化、多样化的时代,对移民的关注与研究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国际移民理论主要有"推—拉"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新经济移民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移民系统理论、跨国主义等,并衍生出移民网络说、累积因果关系说、移民文化说,诠释了国际移民的动因与发展以及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移民全球化、加速化、多样化的时代,对移民的关注与研究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国际移民理论主要有“推—拉”理论、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新经济移民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移民系统理论、跨国主义等,并衍生出移民网络说、累积因果关系说、移民文化说,诠释了国际移民的动因与发展以及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西”移民是在政府的社会政策引导下所产生的贫困农户的自愿行为,是西北贫困农户走出贫困的第三条路。本文以类型比较为原则,以实证资料为基础,选择了移民的迁移原因、迁移决策、预期希望及目的实现度等主观指标进行分析性描述,以期在微观层次上“趋近性”地宏观反映三西移民整体正向迁移的直接动因及目前预期希望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4.
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移民生活是一个颇具时间性的变量。本文基于作者提出的“理想的连续性”假设,选取处于移民基地建设初期的一个村庄的移民生活在微观层次上进行分析性描述,以期在“初期”这一端点上“趋近性”地宏观反映移民社区建设初期移民的生活与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移民数量持续增加.国际移民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内部经济体制问题、移民网络以及西方国家移民政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际移民可以给移民自身、移民的家庭、移民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创造具有实质性的福利效益.文章分析了国际移民的定义和类型,并和全球福利相联系,进而分析其对全球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一直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且移民种类多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政策的宽松,进入到21世纪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跨出国门,引起了新一波的移民浪潮。然而国内对海外移民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北美的华侨华人研究上,对欧洲华人的研究重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以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区分国际移民、华人、华侨和海外华人的概念,并对欧洲华人移民史和对欧洲华人移民研究的现状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数据     
《新财经》2013,(1):11-11
近日,《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正式发布,据中国国际移民蓝皮书对我国国际移民的移出数据分析:2010年,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数量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国对世界几个主要的移民国家永久性移民数量超过15万人,其中在美国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达87017人,在中国国际移民总数中排名第;足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相似文献   

8.
广西扶贫移民实施10年来,既解决了移民的温饱,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石山区生态环境。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提升广西扶贫移民层次的重点是从农业向二、三产业移民;按小康目标增加投入,提升“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移民户的生产、生活层次;改信贷资金为国债资金扶贫移民,从资金上提升扶贫移民层次,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提升扶贫移民层次。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Baldwin和Robert-Nicoud(2007)提出的"影子移民"概念基础上,通过新古典的移民模型来重新阐释国际外包的含义。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承接外包的"影子移民"的边际产品大于其工资,国际外包形成"外包租",这种租为发包国获得。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阐述"影子移民"对于发达国家解决人口短缺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倪秋思 《黑河学刊》2011,(9):173-175
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民工涌入城镇,形成了中国第四次较大规模的移民运动。这次移民具有规模大、主体单一、自愿性与暂时性等特征,经济利益驱使是其发生的直接动因,但在直接动因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田雯 《科技和产业》2020,20(8):30-37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新疆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研究分析制约新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深层次原因,对新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本情况以及新疆科研院所和高校以及部分企业、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从政策落实情况、无形资产处置、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定价方式、成果转化模式以及成果转化资金来源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新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新疆科技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建议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业簇群兴衰规律及其政策含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业簇群的起源及发展背景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与合作,产业簇群的形成与发展是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簇群的生命周期是客观存在,其生命周期可划分为成长期、高峰期和衰退期,这也决定了产业簇群的后继发展有消失、更替和升级三种可能。产业簇群兴衰规律的政策含义主要包括接规律办事,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加强技术研发和专利保护,成立产业簇群的行业协会,善于抓住偶然性机会,高度重视产业簇群的更替和升级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50年来,广西产生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文艺精品,它们在弘扬民族文化、凸现地域风采、锻造创新品格、贡献文艺精品等方面对先进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呈多元化趋势,财经类专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转换能力;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逐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允价值和计量属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有了会计计量,人们就在追求计量的公允性,也就是说会计计量中一开始就在采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和会计计量是同时产生的。只有随客观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发展;公允价值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计量属性,只是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追求的目标,充其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意义上的广义的计量属性或计量属性的统称。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chapter IV of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Vol. II (1952), Professor M. M. Postan has devoted an unusual amount of space and attention to Scandinavian-Baltic trade. Its varying phases are expertly described, its characteristics clearly distinguished, and the Scandinavians are shown to have played a great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Postan is the first historian to have made use of the research of the last few decades into the Viking Age and to have described the Scandinavians, in a general presentation, as something more than mere pirates hostile to culture; he saw them rather as pioneers and active merchants who during the 9th and 10th centuries extended the existing commercial relations of the West with the Baltic, by way of the rivers of Russia, to the civilizations of the East beyond the Black and Caspian Seas, and who in this way ‘left, if anything, deeper trace than the Frisians in the preceding period’ (p. 178). Th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ir Cerman-Hanseatic successors are described with no less insight and understanding (pp. 184 ff.): by an ‘almost revolutionary’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life they advanced from the Rhineland and founded a professional merchant class and a rich urb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曹荫全  石磊 《理论观察》2001,3(3):11-13
邓小平的整个中国以社会主义为主体、大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昭示出,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因为剥削无理。邓小平的两个“为主体”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把资本主义剥削的“功”和“理”统一起来:不能由于剥削无理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剥削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也不能由于一定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剥削有功而否定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浅议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公共性即政府为公众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属性,这是政府的根本属性。政府的自利性即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本质属性外,还具有为个人及其自身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属性,这是政府的重要属性。正确处理和对待政府的公共性与自利性,对我国市场化过程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点: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性,又要划定其合理的边界;二是既要鼓励政府合理的自利性,又要抑制其不合理的自利性;三是制定健全的法律制度使两者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9.
20.
论中部崛起的科技现状与科技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崛起是党和政府所面临的、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适应、我国各经济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了中部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中部崛起战略的科技走向和对策建议。并明确指出科技进步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决定性因素,是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