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解决我国城镇房屋拆迁中的种种矛盾,重建和谐的拆迁关系,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问题:以房屋拆迁的目的为标准将我国城镇房屋拆迁区分为公拆和私拆,明确公共利益的含义;通过立法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实现公共利益的法律化是拆迁合法性的基础;征收程序和范围的法律化是公拆合理性及公正性的保证;充分补偿是政府拆迁中获得私权支持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改善与《物权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存在紧密联系,目前《物权法》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十分模糊,主要是因为在认识上。尚存否定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的观点在性质上,公共利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在国情上,中国国情需要公共利益的抽象规定。参考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物权法》界定公共利益是具有可行性的.有抽象式、具象式、折中式三种出路,其中折中式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能否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是考验一个社会政治与法律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物权法》尽管提出了公共利益这一概念,但仍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界定。缺少公益界定的物权法会大大削弱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意义,使得"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立法初衷难以实现。本文从征收和公益拆迁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物权法》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从实体和程序的角度分析了公共利益的内涵、特征和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应倩 《中国外资》2008,(9):197-198
近年来由于招商引资热、开发区热和城市化的推进,很多城市在旧城改造,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因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中私权遭受侵犯的百姓信访、上访、起诉以及重大恶性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公共利益是征收中唯一合法正当理由。由于我国公共利益立法界定的缺失,导致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中存在不少征收权被滥用的情形。本文论述应通过实体性界定标准、程序性界定标准和反面排除法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以保护私权不受公权的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的界定在财产征收中关系到公民自身的重大利益,如果没有严格的界定程序与方法将严重损害公民利益,因此对公共利益需要作出严格界定。本丈首先讨论了公共利益的存在,详述了当今国外关于公共利益的立法模式,在分析讨论外国公共利益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公共利益立法模式,界定主体,界定程序与救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务咨询     
拆迁补偿费的处理我公司为了配合当地市区改造的需要而进行拆迁,现收到设备拆迁补偿款、厂房装修补偿款、员工离职补偿款等,对这些补偿款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变卖该如何处理? (四川省廖奕)在线专家:财政部为规范企业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7.
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国家机关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一定要区别开来按一般理解,公共利益事关国家的重大社会安全或经济利益。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对私人财产的征用主要发生在房地产拆迁领域,征用对象为土地使用权及其房产,其法定理由均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并可找到相应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8.
城市房屋拆迁是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收回城市居民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而引起,对居民房屋的拆迁必不是需要土地上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而是对房屋下面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目前因房屋拆迁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主要是原因是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公共利益不明确,赔偿规定模糊不清,赔偿范围狭小。  相似文献   

9.
《财经》2011,(1)
时隔近一年,国务院法制办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次问计民意.这在新中国立法史上首开先河,这一举动让人们看到了废除拆迁制度的希望,亦可知“拆迁变法”之重压与期许. 一种制度,如果它接连地导致民众以惨烈的方式发出抗议,那么,除了立刻废除它,不应该有别的选择.沿袭多年的拆迁制度就是这样的制度. 2009年11月...  相似文献   

10.
张诤 《金卡工程》2008,12(12):9-10
我国<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正式实施,这一部反对限制竞争的法律在第一条申明确规定了其立法目标,即保护公平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这种多元的目标模式在该法的反垄断执法和司法实践中引发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这部法律的规制实效,本文从两则案例出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关于该法目标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周芳芳 《金卡工程》2009,13(11):113-113
以“重庆钉子户”事件引入主题,以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分析为起点,不难发现城市房屋拆迁实质是一种行政征收。国家行使征收权必须具备:公共利益的目的、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公正的补偿这三个法律要件;然而现实中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却缺陷重重,突出表现为:欠缺公共利益决断机制、程序不当、补偿原则不明确、救济途径不畅等,本文针对以上症结分析并提出法律上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一、基本案情由于城市规划和公共利益的需要,某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一个聚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中心广场。该广场的选址以县小商品市场为中心,因此,涉及到县汽运公司及其所属的小商品市场的拆迁。为此.县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于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编纂需要正视习惯立法问题,以习惯法作为相应规范设计的参考依据。我国台湾地区对祭祀公业和合会习惯立法的经验可资参考。祭祀公业和合会习惯自身存在的问题,催生了对于两者的立法。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制定特别条例的方式,完成了对祭祀公业的立法。而对合会的立法,则由其"民法"债编修订直接完成。但是,两者立法也引发了进一步的问题。民法典各分编编纂应慎重对待既存习惯法,习惯立法应尊重人民对于相关习惯法的法的确信,开展一定的习惯调查。  相似文献   

14.
从“土地财政”到公共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房屋拆迁中有被拆迁人自焚、当事人与政府对峙等极端事件的发生,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的修改或废止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法律制度和法律技术层面看,现行拆迂条例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区分公益拆迁(征收拆迂)和商业拆迁(协议拆迁),并错误地将公益拆迁关系定位为民事法律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一方面政府在商业拆迁中越位,表现为政府大量介入名为公益拆迁实为商业开发的拆迁活动,并且充当了商业拆迁活动纠纷的裁决者和强制执行者,引发了大量的暴力拆迁和强制拆迁;  相似文献   

15.
罗冬林 《金卡工程》2009,13(12):110-110
转型时期利益分化下,公共利益与正义有所偏离。为此,应重新对公共利益进行诠释,从立法、执法、司法方面设计可操作性,让公共利益回归正义,以维护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建设法治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原本集中于城市的房屋拆迁问题慢慢向农村拓展.而相对于城市房屋拆迁,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另外各地对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法律适用认识不一致,因此存在不同的规范模式.通过对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模式的阐述并加以分析,选择更为可取的立法模式,为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统一立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WTO反倾销协议允许成员方在倾销造成国内产业实质损害时采取反倾销措施。反倾销在保护国内产业 同时,会损害进口国下游产业和消费的利益。在反倾销程序中引入公共利益评价,能够避免反倾销成为片面保护国内产业利益的手段,而使其服从于公共利益的需要。WTO和欧盟、加拿大等成员方的反倾销立法对公共利益问题作了不同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条款和减幅征税条款中。我国现行反倾销条例未就公共利益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8.
赵如松 《中国外资》2008,(10):25-28
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倾销实践中往往过多地关注申述产业的单一产业利益,而未能意识到反倾销会涉及列出口商、进口商、国内申诉产业、消费者等多方当事人的利益,甚至会对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在一国的反倾销立法中引入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原则贯穿于整个反倾销的立法和实践之中。本文中,笔者在提出有关公共利益的新概念,并对反倾销法引入公共利益的意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就我国反倾销立法中引入公共利益的原则和具体规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立法现状不容乐观,要想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就要完善相关立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完善补偿机制等,从法律的角度去规范此项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矛盾。本文从法律角度谈谈农村集体土地房屋补偿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孟杰 《金卡工程》2010,14(1):89-8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出于平衡公民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权利之间的关系的需要,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和司法活动对曾经被绝对化了的公民言论自由权进行了合理限制,并提出了许多颇具价值的观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