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中国一直存在着土地开发狂热现象。从2004年持续到2006年的土地开发狂热,与2003年以前的开发区热有着类似之处。客观地说,过去的开发区热和现在的房地产热同样都是土地开发热。而土地开发热对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也日趋明显。这些问题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点:首先,"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问题突出,威胁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的生产要素和最重要的资源,与人民及其政治行为结合在一起时,就被赋予了"邦"或"国"的意义。"邦"或"国"如何运用这一政治行为维护不同利益主体的特定土地权益,对土地的占有、使用、转让等作出安排的土地产权制度,就成为社会各项制度中最基础性的制度,对社会生产生活、人们行为方式、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无疑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普世的观点来看,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经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土地的需求。土地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加之庞大的人口基数,土地资源在我国就显得尤为稀缺。因此,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各种类型的土地违法行为便不断出现,严重违背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对于实现其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阐述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质、问题及成因,分析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适用性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为政治结构一元化框架内的科层政府、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共同作用的多元化模式,并提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破局之战     
万科降价打破了楼市"死都不降"的"铁律";土地市场"退地"、"流拍"、"受冷""底价成交"成了当前最新写照;资金告急,中小企业"钱荒"大企业""钱更荒"让很多房企举步维艰;"特价房""一口价""团购价",营销手段花样翻新,消费者依旧不买帐;一个拥有158年历史的国际资金大鳄雷曼兄弟,仅仅因为次贷危机便轰然坍塌……假如房地产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乃至世界问题时,这说明房地产从土地到金融、从价格到产品、从开发到营销已显现出诸多的缺陷。那就到了改弦更张,破局立新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6.
赵伟伟 《价值工程》2013,(34):188-189
当代社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土地的供求矛盾也日益加深。土地测绘技术为土地开发管理过程中的土地管理基础业务提供了测绘技术的支持,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的作用便日益凸显,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土地的开发管理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丁丽艳 《价值工程》2014,(9):303-304
自古以来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之一就是土地资源,人类通过土地创造了丰富璀璨的社会财富,土地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古言之"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指的就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因此更应当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社会需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人类只有协调好自身的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地农民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而产生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由于国家在征用农民土地的过程中以及征用后,农民权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致使很多失地农民处于"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境地(白津夫,2005年).那么,如何保证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权益不受损失,如何解决农民在土地征用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稳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博 《价值工程》2010,29(5):244-245
土地整理作为一项涉及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土地整理工作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项目。本文笔者对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针对滨海新区土地整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规范和指导滨海新区土地整理工作具有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0.
底线与边界:治理视角下的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源配置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日益紧缺的空间资源之间的矛盾对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时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不仅意味着集约持续发展,更成为国土空间治理意志的新表达,是链接宏观发展政策与微观资源利用的治理协调平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尝试以空间治理为线索,梳理中国语境下土地资源配置背后的治理逻辑演进,回溯历次因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而萌发的土地资源配置逻辑转型,将其总体分为计划治理、管制治理、政策治理、底线治理四个特征阶段.在剖析"底线治理"背景下治理模式和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土地资源配置治理格局的"三大底线",明晰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职能边界,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共责的空间治理模式,以对未来空间规划制度设计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呈加速发展趋势,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外延的扩张,大量的土地被需求和要求出让。同时,由于社会公共事务增加、财政支出增加,政府便利用土地市场的垄断权以高价出让或抵押土地使用权、收益权,从而获得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的落后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中具有典型性,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全局性意义。本文以"退出权"思路谋求农业发展的直接指向,是形成农民个人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家土地所有权并存的土地产权结构。"退出权"的农业实践面临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些问题的甄别有助于人们从纷繁的争论中理清思绪。由此,提出几点操作性构想:迈开新步,准许"试错";用"结构视野"对待土地所有权问题;农民拥有退出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权力;以"多样性"格局和"渐进性"路径调整土地所有权结构;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是未来土地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一种供应有限且有益于人类的重要资源,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历来是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由于土地需求的多样性和土地用途的多宜性,加上土地不可再生和不可移动性,要实现并维持一个持续的、综合的、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从动态角度来研究未来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用途的可选择性,它会流向各种可被选择的用途,并在各种用途上发挥着资源的效率,实现其价值。当土地用于某一用途时便无法用于其他用途,体现了土地利用的择一性和竞争性。为了合理地协调与均衡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就产生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区域之间和产  相似文献   

14.
正八月——骄阳似火。在这个酷热难当的夏天,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奔赴全国各个审计现场,首次开展对全国土地财政"家底"的大审计。此次土地管理利用情况专项审计由国务院牵头,审计范围一直到县一级,主要针对2008年至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开展全方位审计。英国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问题牵涉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各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因此,此次审计对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国有土地资源安全,促进实  相似文献   

15.
<正>地役权是人类社会最初的物权形式,起源于罗马法,其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的公有制弊端不断显露,最终归于瓦解。土地分为"公有"和"私有"两部分,公地供全家族共同使用,私地为各家耕种等使用。但土地是自然之物,连绵不断。虽然各个家庭可以标明界线,但土地利用价值的实现不能仅依靠自己一方的土地,还需其他条件的辅助配合。而且罗马人中的所有权观念是绝对的,但是单块土地的取水、通行等便利又需要其他土地的配合,因此,"各个土地使用者为了耕种的便利和其他需要,对已分割的土地,在使用时仍保持未分割前的状态。"这种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即地役权。承担和提供便宜的土地称供役地,利用和享受便宜的土地称需役地。在这里,便宜的内涵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利益,也包括精神上所产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被征地农民达80余万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失地农民中,除少数得到安置外,大多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他们失去了土地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但同时又享受不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制度性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不少人主要依靠有限的征地补偿款维持生活,结果是坐吃山空,当前生活水平下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文化解析文化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因此,"文化"便成为一个极易意会却又极难言传的概念.一百多年来,文化人类学家,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曾为"文化"下过成百上千种界说,迄今仍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认为这并不妨碍对文化问题的讨论. 笔者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相似文献   

18.
自推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土地流转热潮,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农业领域,投入社会资金不断增加。在土地流转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土地承包户跑路现象层出不穷,各地违约纠纷不断。为了降低违约风险,江苏省海门市选择试点进行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准入机制,创新性地推出了江苏省首单土地履约保证保险。文章先分析"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违约发生的必然性,研究目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由此突出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的重要意义;结合海门市土地流转违约风险防范案例,分析"三权分置"下以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为主的风险防范机制问题,给各地降低土地流转违约提供建议和参考,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城市边缘区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面临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探讨即将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提出把土地开发经营方式、农村管理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合作模式和土地使用权股份的形式,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公正,有步骤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