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单一地研究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作为一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投资者法律保护能够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形成交互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防范大股东等内部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同时促进公司绩效的提升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沿着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治理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这条主线,分别从法律渊源、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监督、管理层薪酬激励和公司自主治理五个方面对国外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分析,以供国内开展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交互作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制应综合考虑各投资者入股动机、公司改制设立的目标,在形成合理制衡的股权结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股权比例企业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既是一个法学课题,也是一个经济学课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质是企业内部的利益制衡机制,及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等利益群体之间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3.
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是投资者、债权人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以2010-2017 年中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分析师等外部监督角色,以及作为内部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包括董事海外背景等重要特质是否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本文实验结果表明:外部治理变量分析师跟踪度和董事会特征变量董事海外背景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信息披露质量评定机构可以通过使用外部监督和内部董事会特征的公司治理信息,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聚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这两个关键与核心治理部位,将它们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中,通过多种信息披露质量衡量方法,针对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治理作用的视角和董事海外背景这两个重要变量进行研究,为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供实证启示.  相似文献   

4.
肖作平 《改革》2005,(3):97-103
对照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特征,着重从股权模式、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机制和机构投资者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形成真正体现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运作机制,导致内部治理弱化,强化了内部人控制。  相似文献   

5.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与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特征作为公司治理关系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结构,而且影响着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并通过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和内部治理关系的相互作用对公司投资决策产生影响[1]。本文首先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其次,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对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大股东治理、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在于合理配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外部董事的制度创新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国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外部董事制度创新具体体现为外部董事专家库制度、外部董事激励和考核机制、外部董事责任限制制度三方面。外部董事制度创新需要明确外部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责分工,需要处理好外部董事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色彩"浓厚、决策效率较低、监督与制衡机制缺失较为严重、主业单一且依赖个人"轻资产"等显著特点,分别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角度,系统构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公司治理的对策体系,涵盖了决策与监督机制建设、制衡与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外部监督体系、发挥VC/PE监督作用等方面,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及监管机构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等提供相应的结论支持,同时也可为其他类型公司治理制度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有不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有效运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从健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进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手段,其中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经营者激励是组成内部治理的重要要素。本文分析了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和经营者激励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研究了三种关系之间的联系,并指出要统筹考虑三种关系,构建竞争型的大股东股权治理结构,培养机构投资者,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推广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冯军 《特区经济》2006,211(8):90-92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问题主要来源于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产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基金管理公司应该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治理目标,而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基金管理公司从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两方面来进行综合治理。从内部应该以强化独立董事或独立监事的监督作用的治理结构监督为主,从外部应该以健全市场监督机制和完善法律监督两种手段相结合,如建立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机构,适时推出公司型基金,强化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评级,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上市,促进高管和基金经理的市场化监督,加强道德建设和信息披露,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督等。  相似文献   

12.
黄蕴洁 《特区经济》2011,(11):144-14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培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构建公司股权制衡治理机制,加强中小股东的保护,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就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谢舟 《特区经济》2010,(10):287-289
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构建我国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的主要思路。本研究以可转债运作为例,阐述了这一治理机制中机构投资者和公司双方的角色定位、利益需求和相互作用方式并就相互过程举例,说明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相互影响过程,并分析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规风险,及提出改进这种治理结构的想法。以期更有利于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姚振晔 《南方经济》2019,38(4):62-83
作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重点与难点,内部人交易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有效监督内部人交易,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与公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数据,文章探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内部人交易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1)机构投资者的存在会提高内部人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会抑制内部人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2)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的影响在卖出样本中存在截面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国有企业样本组和非两职合一样本组更显著;(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分析发现,基金投资者会提升内部人买入交易的获利能力,合格的境外投资者会抑制内部人交易的总体获利能力,其他机构投资者一方面会促进买入行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会抑制卖出行为的获利能力;(4)机制路径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内部人卖出交易的抑制作用存在提高公司盈余质量、提升治理水平和改善信息披露水平三种机制路径。总之,文章验证了机构投资者影响内部人交易的研究推论。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a novel lens on the presence and impact of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QFII) in top shareholdings of the non-financial domestically listed Chinese ‘A’ share firms. The initi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a QFII as a top shareholder in these companies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better performance, using both Tobin’s Q and ROA as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 Our models include variables represen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foreign legal person shares, a proxy for international affiliations and a number of time-variant firm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ally, the coefficient of impact on the market measure is the more significant, while the effect of having a QFII in top shareholdings on both performance measures is empirically significant. Previously, studies have often ignored the potential for reverse causality beyond using lagged regressors. This is problematic. Therefore, we follow up with a 2SL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nd system GMM model to further mitigate this potential and find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holds. Contrary to earlier work on QFIIs and governance post-implementation of the QFII scheme, the findings from our model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a QFII top shareholder augments market performance holding equal exis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other controls.  相似文献   

16.
周伊明 《特区经济》2009,(9):127-128
一直以来,由于不同学者受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学科背景的影响,所以至今为止,对于公司治理的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对前人文献中公司治理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和梳理,并且对于几个容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如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绩效与公司治理指数等进行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区域环境影响下的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微观层面的治理和区域环境都能够制约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但是企业微观治理的制约效应在环境较差的地区显著变弱。本文的建议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必须首先完善上市公司面临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王伦强 《特区经济》2007,219(4):162-16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的路径、文化传统、政治法律制度、经济民主及股东权利意识的差异,是导致公司治理模式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司存在的价值、我国法制的现状以及国际竞争的驱动决定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改革的取向。政府导向的改革模式为我国政府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法规,进而规范公司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张益明 《南方经济》2011,29(12):26-40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根据2001至2009年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数据计算了产品市场势力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产品市场势力、公司治理与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产品市场势力与合理的公司治理安排能够提高股票价格信息含量。但是在提高股票价格信息含量方面,产品市场势力与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表现出了一定的替代或互补关系。另外,产品市场的改革应当顾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属于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所有,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只是公司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所有者,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共同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为例,部分地从财务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