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信息时代,知识网络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创新和开放式价值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的顾客价值创新模型,结合小米的价值创新分析了知识网络内部的顾客价值创新活动和流程,最后从知识网络协同效应、网络规模效应和知识共享效应三个方面对企业基于知识网络的顾客价值创新机理进行了阐释,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活动和实施顾客价值创新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集群网络的视角分析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将集群企业知识创新绩效形成的过程机制可以分解为三个关键问题:集群创新网络特征分析,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对企业从创新网络获取知识的影响分析,以及集群企业创新网络特征、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绩效间的作用机理分析。最后,通过构建集群创新网络—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绩效的综合概念模型,揭示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特征与企业知识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9):4-8
集群企业创新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知识网络是集群企业创新的资源平台。文章首先探讨了集群企业创新中的竞争、合作与创新特点;其次重点研究了知识网络下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指标维度,构建了影响过程模型;最后对上海张江IT集群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SEM进行检验,得出集群企业学习能力、知识网络特征和网络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的结果,为集群企业知识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织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组织因素、知识合作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创新网络组织因素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效应,知识合作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在组织因素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据此提出对策建议:集群创新网络成员企业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活动,进而提高创新绩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提高集群创新网络绩效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7,(12):88-94
已有研究显示,中小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关系嵌入程度会影响其创新绩效。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网络嵌入理论,构建网络关系嵌入特征核心维度关系强度、知识(隐性和显性)转移和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以2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发现,关系强度对创新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具有正向影响,对显性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关系强度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但关系强度通过促进合作网络中的隐性知识转移进而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启示:中小企业应该与网络伙伴构建强弱紧密程度不同的差序格局关系,以获取不同的知识资源,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Ⅸ域知识资本优势成为区域核心竞争优势的根本,区域内知识资本的整合和培育是通过知识资本的扩张完成的,区域创新网络成为知识资本扩张的现实载体。因此,实现区域创新、增强Ⅸ域竞争力关键是依靠区域创新网络内各要素间的协同合作,对区域创新网络各要素之间协同能力进行测度,也就变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知识资本的扩张路径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测度Ⅸ域创新网络要素间协同能力的有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配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知识时代下,知识已然成为了一种财富和重要资源,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竞争优势。但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企业管理创新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对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充分利用知识差异和知识冲突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实现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获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网络特征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效果不佳;2企业网络特征对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4知识获取在企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中,其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合作创新中的知识分享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秦德智 《企业经济》2007,(11):29-31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全球性的技术竞争不断加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面对的技术问题越来复杂,技术的综合性和集群性越来越强。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在所有的技术领域具有所需的技术能力。由此,产生合作创新。本文探讨了企业合作创新中如何加强合作双方知识的分享与转移、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等内容,分析了影响知识分享与整合的因素,提出了合作创新企业有效开展知识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集群网络的创新合作与协同是基于组织间知识协同的网络在不同知识生态位的匹配和协同,而知识划分在集群协同创新中则处于基础性地位。本文从创新生态观的角度和知识管理理论入手,在组织知识域划分的基础上探究知识生态位的内涵,并从核心知识主体网络中解析出分层结构特性。然后,通过案例探讨和方差分析,得到互补型、辅助型知识间不同的组成形态与突破式、渐进式创新的联系,从而找出生态位的不同形态与不同创新行为的关系,由此探究集群主体协同创新背后知识生态位整合的内在机理,最终剖析出集群知识网络协同创新能力的微观知识基础与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酒店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带给顾客真正的体验价值,这就决定了其服务知识创新必须从顾客体验的视角来进行,才能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基于这一视角,酒店企业可以在对顾客服务中遵循知识创新的SRO-ECI过程,包括暗默知识的共同化(S)、关联化(R)、吸收化(O)、表出化(E)以及形式知识的连接化(C)和内化(I)过程。因此,以不断提升顾客体验价值为目标,遵循SRO-ECI知识创新过程来进行酒店服务知识创新,最终会促使酒店企业取得较高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2.
论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极为重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也进一步推行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这无疑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主要论述了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新形势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然性.提出了对高校档案管理进行创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是组织内部个人知识的集合体 ,但不是个人知识的简单加总。基于这个认识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知识员工、知识链和知识场构成的点、线、面互动的企业知识体系研究框架。高技术企业是追求持续知识创新的知识体系 ,知识创新通过知识点之间的互动完成 ,如同电荷之间的运动通过电场来进行 ,知识点通过知识场发生相互作用。本文提出了知识场的概念 ,分析了其与Nonaka的“巴”的区别与联系 ,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进一步的 ,根据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运行的基本路径 ,文章分别研究了体系内知识点通过知识场进行互动的基本模式与作用机制。文章试图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知识创新过程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14.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知识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本文分析了知识共享中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有效地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5.
肖结红 《价值工程》2006,25(12):36-38
本文在回顾知识经济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知识经济时代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质量创新,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质量创新包括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的根源是知识。企业通过参与知识联盟,与联盟成员进行知识共享,能够快速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开展质量创新。  相似文献   

17.
郑澜  王芹 《价值工程》2012,31(5):12-13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作为产业创新的助推器,其重要的特点是在其网络下的知识的传递,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缄默知识为产业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知识资源,本文对缄默知识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研究了其在集群创新系统中的流动与传递,进一步说明了集群创新系统对缄默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兵  尚举 《价值工程》2011,30(30):3-5
论述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集成络模网式,指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集成与知识激活。分析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直接进行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积累、筛选、传递、共享和整合,使分散的专业知识转换为系统的、具体的知识的知识集成机制,以及使外界信息、知识在创新主体中传播、反射、折射,传输不同观点和意见,最后形成基于企业文化和人员素质之上的新创意的知识激活机制。具有紧密压缩的知识管理立体结构的集成络模网式,为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存在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知识溢出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内容,而两者之间又有重要的联系,知识溢出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同角度产生影响,从知识溢出的不同经济主体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知识溢出的各个主体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的影响来最终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