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房地产开发迅猛,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泡沫的涌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和能效提升给建筑部门指明了发展方向,有效地实施供给侧改革是建筑部门一项重要工作。拟通过开展去库存及建筑总量控制对三四线城市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为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建议和参考。站在建筑部门宏观视角,通过文献调查,分析总结了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应,梳理了中国建筑总量、库存量及建筑领域能源消耗量总体情况,论述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行建筑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三四线城市特点及数据可获得性,选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量化指标,运用岭回归方法,以6个城市的数据为例进行三四线城市建筑总量控制、去库存政策对城市能耗影响效果的定量分析;最后基于彼此间关系及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建筑部门的供给侧改革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有财富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剑  张筱锋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6(2):63-64,F003
股市财富效应在欧美等证券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确实存在,但由于股市规模有限,股市持续繁荣趋势不明显,投资者结构与投资收益分配格局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中国股市的财富效应很不显著,因此,期望通过“激活股市刺激消费”的政策主张目前难以凑效,笔者认为,要尽快培育和发挥股市刺激消费与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把通过股市“富民”的方略置于重要位置,并积极采取以及措施:(1)重视股市的作用,调整股市的功能定位;(2)扩大股市规模,(3)利用证券市场推行“富民政策”,(4)构建稳定的,持续繁荣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方法: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对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并未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但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相邻城市均具有明显碳减排效应,而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却显著提升了相邻城市碳排放水平;大城市、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错配,从而导致其碳减排效应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创新:区分了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研究价值: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破解“稳增长、促减排”两难困境,有效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4.
周一成  廖信林 《财会月刊》2019,(18):131-138
中国情境下创新驱动能否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产生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理解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切入点及落脚点。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并结合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效应。主要发现如下:创新驱动能够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这一作用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的正面影响尚不显著;创新驱动不仅能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带动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这表明区域间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具有高度紧密的空间依赖特征。以上发现可为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地区劳动生产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新常态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成为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措施。然而,集聚效应具有动态性特征,即随着集聚程度的上升,集聚效应的大小及作用方向都会随之变化,这为相关政策的合理制定提出了难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否能显著改善生产率?其空间差异、动态规律以及约束机制如何?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3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但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仅促进了东部和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边际效率递减的非线性动态影响,而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战略,可有效破解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约束,但这种非线性集聚效应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探讨空间集散效应的城市空间扩张驱动机制。研究发现,期间中国城市空间呈现出总体规模扩张明显、扩张速率逐渐放缓、省际差异逐步缩小的特征;从全国尺度来看,聚集经济和拥挤效应显著推动城市空间扩张,且大部分城市逐渐呈现出离心郊区化的发展趋势;从区域尺度来看,空间集散效应均对东中西部城市空间产生正向推动作用,但中部城市聚集经济并不显著;从城市行政级别来看,城市聚集经济约为拥挤效应的三分之一。新型城镇化应当构建基于内生经济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聚焦城市群耦合联动的协同发展,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构造了我国338个城市包含海外和国内市场的总市场潜能指标,并利用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工资方程,通过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和RIF回归分解方法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对性别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潜能虽然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并缩小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不平等,但扩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不平等,从而加剧了整体的性别工资不平等,其中对低收入群体的加剧作用大于中高收入群体。RIF工资分解结果也证实了这一事实,且收入分布上半部分(90-50分位点)和工资结构效应对此贡献较大,尤其是市场潜能的工资结构效应贡献了总工资结构效应的60%以上,表明从城市间市场潜能及其对性别工资的影响入手,将是破解性别工资不平等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进口)非竞争型12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动态面板GMM建模技术,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总量和强度)探讨1991~2010年我国主要行业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各类特征的承接外包间的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承接国外中间生产环节的外包业务是我国出口贸易中引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最主要拉动力量,加工品、基本材料是引致碳排放过度的最主要生产环节,零配件承接易导致能源总量的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9.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从时间维度和区域差异视角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作用效果存在差异。1993~2002年产业结构升级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而2003~2012年"减缩"作用显著,且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显著,但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拉大城乡消费差距;西部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发展、政府行为等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经济开放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等拉大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1998—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引力方程的整合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内地各省区进出口贸易的 CEPA 效应,得出 CEPA 既没有增加中国内地省区对香港的出口,也没有逆转进口下降趋势的结论。这与 CEPA 在内容上体现为内地对香港的单方面开放及 CEPA 框架下香港经济结构和贸易转型有关,并提出本文结论对中国未来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将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看做可变参数,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选取改革开放后的三个跨时期为样本区间,建立了三个跨时期可变参数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要素产出弹性参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参数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而且生产技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并且未来10年的变动趋势表明资本产出弹性趋向减小,而劳动产出弹性趋向增大。整体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目标:探究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建立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并从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构建5个空间权重矩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活动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并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地理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对区域创新活动均产生影响,其效果以社会经济特征更大;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估计优于静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创新:根据地理距离空间矩阵进行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与R&D资本存量新估算方法使模型结果更准确;交通水平距离空间矩阵构建合理。研究价值:进行区域创新空间相关性分析时,可准确选择适当模型、估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同群效应成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原因之一,深受学者广泛关注。在2009—2020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并进一步探究企业异质性特征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越活跃,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企业金融化行为影响就越大,即投资者情绪放大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金融化行为同群效应的放大作用在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高、总经理和董事长二职合一的企业中更明显。因此,为减少企业金融化行为受同群效应的影响程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政府应该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金融素质,避免资本市场中投资者情绪过分波动。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等都是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即使地球上每个人都穿着我们制造的裤子,但如果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爱,缺乏对世界发展的推动和责任,我们还是不能称自己为大国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态效率了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广义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从本地效应和区际互动双重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省份生态效率影响的驱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既能提高本省份也能提高其他省份的生态效率,即存在本地和外部双重正面效应;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则更多体现为正外部效应。从异质性上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合理化本地正面效应以及高度化双重正面效应的发挥;合理化和高度化与环境规制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本省份生态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通过估算莫兰指数I,进而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在省域空间内的集聚度和生产性服务业内各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各项变量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在空间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经济资源竞争关系。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而金融业受危机影响作用略为减弱,房地产业则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进城市化了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外部性和新经济地理综合框架下研究中国284个地级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且专业化集聚作用效果更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则通过市场外部性作用于城市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西部地区影响大于东、中部,而多样化集聚和空间集聚规模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亦对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政府补贴建立企业出口与能耗的异质性模型,讨论政府补贴情况下出口企业是否能拥有更低的能耗。研究发现,出口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节能技术,并拥有更低的能耗;政府补贴可能弱化“企业出口→采用节能技术→拥有更低能耗”的传导效果。在实证研究中,利用中国四川省公布的制造业企业综合能耗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企业出口、政府补贴与企业能耗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识别。实证结果显示: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拥有更低的能耗强度;在引入政府补贴后,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能耗强度的差异不再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补贴对象的选择和补贴强度的高低也会对出口企业能耗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改革阶段,营改增的政策效果不同。在改革试点阶段,由于分步式改革的局限性,产业间没有形成完整的抵扣链条,营改增并没有达到减税效果。随着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全面推广后其减税效应得以实现,整体而言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本文还分行业讨论了营改增的微观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受营改增政策影响差别较大。试点阶段各行业普遍没有减税效应,但全面改革阶段,营改增政策减轻了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税收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