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通过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本文认为,在目前第二、三种方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陈伟卢秀容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  相似文献   

3.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转移: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策于志成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能否实现小康目标,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就此问题结合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谈些浅见。(一)挖掘农村内部潜力,依靠自己“就地消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现...  相似文献   

4.
有效与困境: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与困境并存。困境原因,一是产业初级性导致转移就业有效性难以发挥,二是转移主体在重新选择就业机会时发生分化,农民转移动机发生由"经济性转移"向"价值性转移"的变化。根据乡村旅游转移劳动力就业阶段性特征,应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构建有效转移平台,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省以立足农业农村、就地就近转移为主要途径,以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措施,狠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取得显著成效。据调查,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其中,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的300万人,稳定转入多种经营的300万人,新增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转向其他就业领域的约200万人。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三多三少”:在农业内部就业的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少;在农村内部就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外部就业机会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乡镇企业 ,增强农业内部消化吸收能力 ;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农村小康建设的大局,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工作,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应结合我省产业特点和农业劳动力的特点,多动脑筋,克服困难,拓展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措施,立足农村本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多种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9.
聂荣 《农业经济》2003,(10):31-31
劳动力就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上。剩余劳动力就是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下耕地所能承受的劳动力负荷 ,它是人口和劳动力压迫土地的结果。因此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才能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并消除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业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测算 ,1978年 - 2 0 0 0年 ,全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  相似文献   

10.
新疆特色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总量、质量、就业现状及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的分析,剖析了新疆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率低的原因,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有1亿人,他们的就业与转移已陷于困境。今后随着总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还会大幅度增加,就业与转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陷于困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出路在哪里?一种看法认为,造成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实行向工业倾斜的战略,国民经济倾斜发展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从农业吸走了大量积累,可又不能为农业劳动力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这种认识看到了问题的表面,但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实际上,如果没有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兴旺发达,农业劳动力就永远也不会有大规模的转移.另一种看法认为.我国实行的城乡分隔政策,是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陷于困境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农村劳动力持续的非农转移,农村投资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对农村投资的作用。结果表明,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的投资效应并不相同,就地转移有一定的负效应,异地转移投资效应显著为正。就地转移的负投资效应源于农村就业层次过低,异地转移尽管具有总的正投资效应,但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非生产性类别,因此对生产性投资仍可能具有负投资效应。文章最后给出提高农村就业层次及拓展农村投资空间以提高劳动力转移投资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红 《农业经济》2000,(5):30-3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是世界各国共有的现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制定相应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和模型二战以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的自然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促进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变,中心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度膨胀、劳动力超量供给这一  相似文献   

15.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关系研究:1983—200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现象,市场化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本文定量分析了1983—2009年市场化进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显著正相关,劳动力负担的消费支出与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比例、城乡收入差距分别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推力、拉力因素,正规教育程度不能显著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7.
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扩大非农就业机会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详尽分析了农民务农收入变化规律并评价了主要农业政策的可能影响,通过计算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转移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进而认为在公共政策层面上提高农民务农劳动收入的关键是扩大和统一劳动力市场,最终目标是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为此,政府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增加对农村教育支出的比重,加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民抓住和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进一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加速增长,预计每年新增130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的全局问题,更是影响到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才能加快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现代化扫清障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本文就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提出转移的新思路:小城镇战略是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即“离土不离乡”的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农业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十五”规划中有关农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影响城乡的全局性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