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已进入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华东六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适合数据特征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控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试图给出市场化对城市化影响的准确度量。研究表明,市场化对城市化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效应,但考虑到中国城市化主要体现为优质资源的转移,以及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建议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该完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成分回归对1990年以来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引擎,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城市化本身已不仅仅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前中国应对转型过程中诸多挑战的重要措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过程具备了世界大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但也有其特殊性,不仅会遇到其他大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普遍问题,也面临更为复杂的中国特色问题。2014年6月21日《经济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重庆工商大学联合举办了"大国城市化前沿问题"学术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国城市化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金融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这一增长效应的实现与地区市场化进程有关。实证检验我国1992年—2011年各省市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发现,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通过加入市场化进程构建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市场化进程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发挥程度,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可以更好的促进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国省级水平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研究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发展对腐败行为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市场化在影响金融发展腐败治理效应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发展都是有效抑制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经济市场化对金融发展腐败治理效应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除市场中介组织发育与法制环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经济市场化的其他四个方面因素都对腐败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更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要素市场发育还能显著增加金融发展的腐败治理效应,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则相反。对于惩罚性和威慑性的腐败治理策略而言,坚持经济市场化和推动金融发展相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7.
探讨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78—2015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两个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适合使用非线性的LSTR2模型来刻画,并且我国城市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考虑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后,城市化还是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增长因素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却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可以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水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即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二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2)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城市化水平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3)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虽然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彼此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演变形式与城市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从农村经济演变形式与拉美城市化经验看,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幅度不应成为区域城市化的唯一衡量指标。从解决社会大多数人口生活福利水平增长这一根本问题出发,中国城市化发展应该借鉴法国历史经验,放弃速度指标,将区域城市化过程建立在农村传统经济改造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来阐述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并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效应不显著.由此,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许多学者在做制度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时,将市场化程度这一指标量化得不够科学合理。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是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一是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建立市场机制;二是非公经济的发展以及产权制度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将市场化这一制度转型过程抽象为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流通领域的市场化、非公经济投资占总投资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增加、非公经济生产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比重的增加五个指标。经计算,2003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为81.45%。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农村市场化是基础,农业产业化是中介,农村城镇化是目标。目前。“三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建议增强农产品竞争力,走市场化道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走产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走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社会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优势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府高度重视、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等,劣势有存在制度性障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等。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在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和筹资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运用江苏1990年—2011年城镇化率和GDP年度时间序列数,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而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贡献却不是很大;经济增长主要受上期经济水平以及上上期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因此,应甩掉GDP经济指挥棒,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调集更多的资源用于城镇化发展,走城镇化优先发展并依靠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的基础上,选取1979-2010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现代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存在较强的制约作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均显示无论是城市化,还是经济增长水平均受自身波动的影响较大。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机制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深入探讨服务业资本利润变动及其规律。本文通过提出四个假说,构建了中国服务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服务贸易增长与服务业资本利润率变动的分析框架,并采用1978-2007年的权威统计数据进行实证。计量结果表明:服务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服务贸易发展与服务业资本利润率之间均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场化水平、技术进步对改善服务业资本利润率水平作用更加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了简短结论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的建设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福建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如何,将成为本文要考察的要点。本文以福建省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实证考察,在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建设福建城镇化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过程中,在经济自由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呈不断加大趋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市场化进程与地区收入水平的内在联系。为实证考察市场化对地区分配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一套针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市场化创新度量指数,并以此揭示出各地区市场化进程差异与收入分配失衡的相关性特征。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归纳了若干缓解这一制度转型过程中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与通常意义上所认识到的二者之间关系不同的特征。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说明我国城市化的质量不高。从短期来看,在修正机制作用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速度在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均衡水平上上下浮动,这是与城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