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我曾经在《茶座》写过一篇谈论经济学家“入世”与“出世”的短文(《经济学家的“出世”观》,载于《经济学家茶座》总第8辑),还引起一些反响。这篇小文,算是上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写作琐谈柏道江一、经济论文要力求短小精悍短小精悍是正确文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写作大师一贯提倡的。马克思一再提倡写短文,他曾斥责拉萨尔的“长篇大论,小字密行”为“怪物”。列宁说,文章要精炼,“请写得简短些”,“写长了我根本不看,...  相似文献   

3.
郑英隆 《经济学家》2005,(2):118-119
案头这本《储贷机构(银行)失败处理的评估与政策选择》(陈志英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下简称《选择》),使我不自觉地回到几年前的世纪之交,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导致大量企业破产的现象,我写了一篇短论,题目叫作“经营‘失败’”(发表在《光明日报》2000年9月19日)。写此短文,目的在于唤起一度陷入失败的泥潭中的那些人们,让“失败”的损失通过发现、参与“失败市场”来减少,  相似文献   

4.
编者的话     
<正> 参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的同志在会议期间写了一些短文,每篇从几百字刘一千来字或一千多字,大家称之为“千字文”。这些经济理论短文主题鲜明,文字简练,行文开门见山,言之有物。本刊这一期特辟专栏选刊了三篇,栏名就定为“千字文”。我们希望这一专栏能继续办下去,欢迎作者赐稿。文章无论长短,都贵在以有限的篇幅论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文章质量和文章长短不存在正比关系。短文也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我们希望多看到一些“千字文”,  相似文献   

5.
新锐独白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87-87
“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对认识中国社会是卓为有效的,这两篇论文就“差序格局”所探讨的问题,起始于我在《中国社会心理评论》(第二辑)对黄光国先生“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的评论。《“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一文是对这篇评论基本观点的系统改写,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研究经济史要有历史学修养,又要有经济学的基础。我写过一篇“论历史主义”,是谈历史学理论的,可作为我以前所写“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的续篇。本文拟谈经济学理论,可作为“方法论”一文的另一续篇。  相似文献   

7.
再读凯恩斯     
2007年在《经济学茶座》当了一回“茶客”,写了一篇短文:《读懂凯恩斯》,发表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因为读懂凯恩斯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原本凯恩斯思想并不复杂,但经过现代经济学的包装变成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许多内容本人也是似懂非懂。不料文章发表后有读者(很多是我的学生)给我Email,希望我从经济学方法等方面再读读凯恩斯,把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思想用文字再表述一下。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一生不在于你写了多少文字,而在于有多少人喜欢你的文字,能记住你的文字。”这是一个哲人的话。且不去考证这话的准确度究竟有多少,就我个人而言,近几年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只能有选择地看一点文字,而酒泉从百余万字的作品中精选而成的散文集《一小时人生》和她主编的《世纪童话》一书里收的十篇散文,却令我欲罢不能。“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做文,文女。其人,简言之——真诚。”这是酒泉散文给我最深的印象。特别是中国大地经过那个特殊年代的洗劫之后,人们不得不戴着面具走出家门。而近几年,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部…  相似文献   

9.
<正> 在关于农产品价值决定问题的讨论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弄清马克思所使用的“劣等地”概念的实质,以使讨论进一步深入,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篇短文里,我想就“劣等地”这一概念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刊这一期发表业余投资研究者如意先生的二篇短文及对如意的采访稿;“炒金”,作为我国新兴的投资品种,广大投资者并不熟悉,刊发二篇短文供投资者参考.并欢迎对这方面有见地的来稿。  相似文献   

11.
短文三篇     
今年5月,是我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刘与任同志逝世2周年,本刊特发表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的短文三篇,以示纪念。悼老刘想写老刘,应该写老刘,可是我又怕写老刘。由于怕写,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我还一直没有动笔写他。因为写他我有说不出的一种难受。自己年老了,许多朋友们老了,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一张讣告。老朋友、老熟人走了,总会引起一阵惋惜和悲痛。但是象老刘多年一直是我身边的人,还不到六十岁,去世前几天还见面,没有几天,好端端的一个人忽然没有了,怎能不十分悲痛──不只是一般的悲痛,而是受到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是1965…  相似文献   

12.
胡雅鑫 《商周刊》2014,(8):52-53
记者手记:写牟家和的故事就像写一篇微缩的中国培训史,一看和“培训”有关是不是有点烦?大多数人对培训课的感受是洗脑、癫狂还略带狗血,几乎每次上培训课都有这样一个环节:把灯关上抱抱你身边的人,对他或她大声说“我爱你”,然后开灯结束,回家做饭,问题依然背着,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前一段时间笔者曾写过一篇《美国到底强大在哪里?》的短文,目的在于从经济角度或者人才战略的角度解读了二战以来美国之所以走向强大,并能保持这一强大的主要原因。最近又相继读到了美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加强海外高科技人才引进、提升美国长期竞争力的相关新闻,于是本人脑中早已存在的一个宏大问题——造就一国长期兴衰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又再次得到了扩展乃至升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体制的建立可以说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厦”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批评发展“跟着感觉走”的稿子,刊登在市场报上。基本意思是:跟着感觉走,有可能因“感觉”的错误把发展引入歧途。 今天,重温这篇稿子,感到自己当时的心态过于天真。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能做到“跟着感觉走”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跟着感觉走,至少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跟着自己的心绪走,跟着自己的主见走,这还颇有些独创性,颇有一些主观能动性,比起那些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踩着别人的马蹄印子赶大车,比起那“依样画葫芦”,比起那“你有我有大家有”,“跟着感觉走”难道不是一个进步吗? 现在,编制“十…  相似文献   

16.
剑桥与茶座     
用诗的语言撰写诗般的经济学,是我2000至2001年在英国剑桥访学时曾产生的一个梦想。在美到超越语言之描述能力的剑桥,会没有诗?会没有梦?会没有思想?故在英国剑桥,我曾一口气写了7篇“剑桥书简”,其中自己最喜爱的一篇《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曾发表在这《经济学家茶座》上。  相似文献   

17.
背古文侧记     
在好说歹说、软硬兼施之下,儿子答应,背五十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一星期一篇。背完二十五篇时,我要他写篇文章,六百字长短的《中场休息记》,稍作回顾。现在,他背完四十篇,因故暂时划下顿号。我要他再写一篇短文,描述这一路走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耿宝文 《经济》2005,(12):12-12,14
承蒙编辑错爱,我的一篇拙作得以在本埠的一家都市报上发表,在文后我的地址也一并刊登了出来。没想到,这篇小文竟引起了一位读者的“反响”,一个自称“赵军”的读者给我寄来了一封信,在一番“非常欣赏我的文笔”的赞美之后,提出想与我交个朋友,并在信末附有一个联系的手机号码。  相似文献   

19.
提高消费率拉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两三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短文,论述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问题。但意犹未尽,根据近年一些新情况,再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朴素的主题吸引读者的最好办法是作出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结论。为了让读者把文章读到底,作者应在开头就把结论讲出来。由于这些原因,在写作一篇四页的关于 ASEM这一年轻并尚未吸引很多注意力的论坛的短文时,我愿意象在文章开头的那样把结论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