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留守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困境,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又加剧了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在深入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陷入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从养老金水平、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服务供给和孝道文化重建四个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使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是否"老有所养",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养老制度、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迁移已经变为一种常态,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对安徽、江西等省二十多个县(区)四百多位农村留守老人问卷调查表明,劳动力迁移时间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劳动负担、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相伴而生的是农村留守老人数量的增加和养老载体的缺失,导致留守老人养老资源日渐匮乏,养老保障问题愈发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留守老人自身、家庭和社会等三方面养老资源匮乏的现状,提出以政府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为平台和以留守老人自助为补充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社会资源网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几十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逐渐成为了农村的主要人员,而同时父母也将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交给了老人(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产生了"隔代教育"。在当前,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老人对留守儿童不能进行有效地教育和互相沟通,而将社会工作介入其中可以针对"隔代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展开辅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纷纷外出而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系列变化。通过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日常生活照料、空闲时间度过、交往范围、心态波动以及生活预期等情况变化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为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人群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法,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重责凄凉、留守儿童缺爱孤僻、留守妇女重担孤寂等现象;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农村留守人群的产生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断链、市场经济下“用脚投票”、农村各项收益不断提高和城市环境不适应等密切相关;最后,文章提出要改善农村留守人群的处境,需从新农村建设、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就地发展经济和关爱留守人群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农民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村脱贫致富,但也给农村土地经营、留守人口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点.如何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妻子、子女和老人组成的特殊群体是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对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农村劳动力外流会使农村留守人口中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比重偏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农业产出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科技推广。因此,应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转变、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钟丹 《企业家天地》2010,(8):122-123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旅游地社区居民进行分层,分析了各个阶层对主客交往的态度,构建了旅游主客交往对社区居民影响的分析模型。通过对周庄的实证研究,认为交际屏障、刺激屏障在旅游主客交往中较易突破,但是交往很难突破文化屏障和融合屏障;主客交往更容易对当地居民经济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对价值观念、社会变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周庄的旅游主客关系整体上处在"融洽"阶段,但是主客关系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要求周庄旅游决策者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主客关系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学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描述了老年人自评健康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个人基本特征、家庭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疾病和就医特征四个层面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差异。研究发现,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受到社会保障、收入、就医习惯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健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2020年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相对贫困治理将成为今后反贫困的重点.本文结合相对贫困的内涵及视角转换,在确定老年贫困维度时重点考虑了教育和经济支持的代际因素,并基于2011—2018年CLHLS数据运用A-F方法对中国老年多维贫困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单一指标看,多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老年心理健康贫困...  相似文献   

14.
Elderly consumers ar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as a growing force in the marketplace.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to date, has been rather narrow in focus and considers this group as homogeneous. This research extends earlier research and identifies distinct sub-segments of elderly consumers, based on their shopping orientations. These segments are then profiled with respect to other aspects of their marketplace behavior. The results indicate a viable segment 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 by retailers.  相似文献   

15.
机构养老服务合同具有履行的继续性、期限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养老机构具备一定的资质,可以中办并成为合同主体,也是缔约主体。因老年人民事行为能力和费用支付能力的不同,该合同主体与缔约主体有别,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既是合同主体,也是缔约主体,否则,合同主体不变,缔约主体则是老年人的关系人。  相似文献   

16.
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对推进我国养老服务各项行业标准、促进行业监管和养老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现阶段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下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空巢家庭的逐渐增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心理孤独感问题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实证调查数据,结合Probit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对当前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孤独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户籍、家庭关系、经济收入状况等都会对其孤独心理产生影响,并进而分年龄、分户籍对研究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对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存在着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够明确、核心地位不够明确和强制性条款与指导性条款划分不够明确的缺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对现行法律有所突破,但在对老年人精神赡养、老年人监护制度、老年人婚姻权益保护措施和农村老年人权益法律保障等问题上仍需要构建或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市场人口学视角,以市场化和资源均衡目标为引导,对我国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探讨城市老年影视人口服务产业发展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模式,以期对优化城市老年影视人口综合服务结构、提升服务内容及创新服务模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家养老服务的层次体系完善是居家养老服务的整合和体系完善的关键。根据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层次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主体、社会主体与个人主体的相互协调,其中,政府主体起主导作用,社会主体起补充作用,个人主体则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文章分别对三者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完善三者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