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和人们的观念、知识有关。大众媒介在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上负有重要的社会控制责任,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大众媒介氛围,增强全社会的安全意识,能够形成和促进真正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安全文化,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媒介对符号的意义、文化价值及超现实世界的建构使得大众消费观念和行为受到媒介支配。与此同时,大众的种种自主行为对媒介系统也形成冲击和影响力。看似相互抵抗的力量使得媒介应对受众的多元生产和受众消费的参与得以持续而出现媒介与大众共同生产和消费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现代社会下产生的"情感产业",凝结着消费者对乡村的深厚情感,符合大众的情感与社会认同的一致性需求。通过乡村旅游中的情感消费,构建了乡村时间与空间层次的乡愁符号。应从保护与重建乡愁记忆场所、注重乡愁文化传承和设计乡愁旅游体验产品中来建设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拟态”环境、刻板印象、媒介正义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南方都市报》2008-2012年相关报道为个案,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报纸上的形象呈现。研究发现,在城市媒体营造的媒介环境中,外来务工人员多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往往与被关注的弱势形象和易冲动负面形象相关联,形象固定化、片面化,与城市市民相分割。笔者认为,大众媒介首先应该逐渐消除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潜意识里的刻板印象。以公平、公正、真实的姿态再现外来务工人员形象,以便使阅报大众对这一重要社会构成体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引言户外广告是最古老、最大众、最经济、最丰富的媒介形式。户外广告作为空间传播载体,是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与建筑、交通、绿化等城市系统并置,共同形成城市的地理空间和视觉界面,在繁荣经济、美化城市、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融媒时代非遗文化的科普信息传播,以科普的方式展现非遗文化。通过对黄山毛峰制作工艺的分析,以及媒介融合+信息可视化的全新科普模式,将科技与文化有效融合,普及非物质文化知识以及制作工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地贴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神话与诗的相似性入手,试图探讨现代性社会中神话在被社会科学解构的同时,其诗意的流失,对罗兰巴特的结构学解构反思,并对现代性社会中的视觉文化进行了反思。最后作者认为在现代及后现代社会中,大众媒介剥夺了我们梦想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瑜伽在城市开展的现状和在城市体育文化中的价值的分析,提出营造大众瑜伽锻炼的文化氛围,加快培训瑜伽专业指导员的步伐,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持续不断的进修服务体系,形成健康的瑜伽文化网络,更好地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传媒环境下,媒介文化作为一种强势的商业消费文化,对于大众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对于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儿童。童年时代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有利于正确引导他们接受和利用信息,对于孩子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众多国家早已将媒介素养纳入到正式的国民教育体系,相比之下,我国明显滞后。此项研究有利于了解儿童的媒介接触情况,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重视和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有陷入疲软和村风村俗日趋没落困境的表现。文章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分析得出农村空心化、农村文化贫瘠、乡土文化边缘化等成为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困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逐步导致农村生产力下降、阻碍农村稳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落后的生存和教育现状、大众传媒的误导、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直接和深层原因。要解决上述问题,各级政府应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认识农村文化建设,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以实现城乡共荣为目标,重视和加强教育、严格文化发展考核机制,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农村真正走向乡村文明。  相似文献   

12.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江苏省经济基础较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斐然,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较高,这些都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这就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寻找出消解障碍、合理推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必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运用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等方法,对彭州桂花镇14个村和2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结果/结论彭州桂花镇旅游文化资源较丰富,但存在着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不到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欠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费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依据调查分析,提出以“西蜀陶乡,张松故里”为形象定位,在全面普查桂花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保护、科学规划和深度开发,将桂花镇打造成以桂陶文化为特色,包括陶瓷体验、三国文化、禅修文化、三线文创等在内的多业态、多节点的深度体验式的全域健康文创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在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中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发展观念偏差,资金来源等方面非均等化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丰富资金来源,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物质载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以城带乡,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均等化;加强城乡公共文化交流,奉献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也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阅读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解码过程,而是与语言背后的文化息息相关.受不同文化的影响,中西方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推理模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这种差异会引起误解甚至冲突.本文主要讨论了文化冲突最为集中的背景知识、语句运用和语篇结构这三方面,并给出了一些文化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内容与价值上几近相同,尽管在这百余年来由于两岸隔绝和对立的原因导致两岸文化出现一些变异,然而两岸文化属于同质的中华文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两岸文化和平发展的形势下,加强和发展两岸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岸人民的沟通、了解和认同,增进政治层面的沟通和整合,促进国家和平统一大业的顺利进行,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从供给角度看,温州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仅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乡村道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较完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基础设施良好;被调查者对农村保障性公共产品、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满意率近五成。从需求角度看,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村庄整治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民自治、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调研结果表明,温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b2.0时代促使了网民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呼唤新技术来满足自己的网络体验,丰富自己的网络生活。因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人们也慢慢进入web3.0时代。与此同时,大众传媒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本文选取了三种新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分别给出了在这三种技术的冲击之下媒介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英语的语用移情可运用“加注法”予以解决。中国英语的运行机制与关联理论密切相关。一方面关联理论说明了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可跨越文化障碍而顺利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英语的使用必须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交际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家族是我国传统社会伦理关系的起始点,建立其上的家族文化以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核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家族价值取向。秦地的家族文化突出表现了生存与创业主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家族文化突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乡村社会关系,扩大为以地缘为范围的乡村社会网络,从家族文化逐步向泛家族文化转变。在寻求乡村社会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促进农民城市化转移,重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