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公募REITs的经济逻辑,能够助力中国金融配置效率的帕累托改进;然后梳理国际公募REITs的发展变迁,归纳了国际成熟市场REITs的实践经验和核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公募REITs进行现实评估,既肯定了取得的积极成效,也指出了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借鉴国际经验、根植中国国情,探寻中国公募REITs的演进安排,力求最大化实现中国公募REITs的高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功能定位的全新视角,审视1994年至今转移支付制度的演进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总结转移支付功能定位的变化特点——由弥补财力向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进一步分析显示,转移支付的现实选择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主导功能尚未突显。偏差形成的原因与中央地方间目标设定、财力划分、转移支付使用泛化、资金使用不当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扶贫开发是中央政府实施的为改变西藏落后面貌的一项重要工程.西藏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和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决定了西藏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机理是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相结合.国家主导主要体现在“对口援藏”上,地方互动则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特色经济等路径.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成效是显著的,无论是“对口援藏”还是西藏的自身探索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国家主导与地方互动的扶贫开发模式尽管还存在援建项目效益较低、当地农牧民参与程度仍较低等缺陷,但其对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还将继续下去.应建立财政预算约束,切实提高援藏项目的效益;变“局外人”援藏为“参与式”援藏,进一步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时刻思考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三大关键问题,着重从社会发展的动力选择、发展主题和发展战略三个基本维度展开社会发展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社会发展理念具有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统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三大特征,具有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鲜明的实践指向等鲜明的内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代国家、现代国家构建含义的界定以及当今中国国家构建理论的梳理,提出要进行国家构建,并通向现代化之路必须经历三个阶段,进而指出了中国国家构建的路径选择。认为在中国进行国家构建,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能动作用,实现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方法的现代化;并认为,增强和健全韦伯意义上的现代行政国家体制仍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当务之急,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终极目标应是建立宪政国家,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和民主化等等。  相似文献   

7.
技术学习与后发国家创新能力的演进——韩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技术学习和创新系统表现为强有力的政府协调、积极开展基础研究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所、善于学习与创新的企业集团以及有效联结这三者的科技与产业政策。其企业创新能力形成与演进的成功因素在于"创造性"的危机制造和解决机制、多样化的技术学习模式和创新战略、始终掌控学习与创新的主动权。我国可以进行有鉴别地吸收和学习韩国经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小农特性的理论探讨,梳理中国农业经营主体演进的历史进程,发现: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小农经营可以降低劳动的监督成本,在劳动力相对丰裕的情况下,能够调动有效劳动力投入,是其保持长期优势的主要原因;在劳动力相对稀缺的背景下,部分农民存在流转土地的需求,规模经营快速发展,即要素市场变化为农业经营主体突破创造了条件.通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本文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零售时代,传统的单渠道零售模式逐步向多渠道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转型,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全渠道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是新零售的核心,也是传统企业新零售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全渠道供应链经历了由全渠道产品供应链、全渠道产品服务供应链再到全渠道供应链服务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全渠道供应链需立足人、货、场三个维度进行深度整合与重组,即整合全渠道客户需求、整合全渠道营销策略、整合全渠道数据资源、整合全渠道采购策略、整合全渠道零售终端以及整合全渠道物流资源等。全渠道供应链的优化应基于服务中心观必然是顾客导向的服务主导逻辑理论,围绕影响客户价值的四个因素即质量、效率、品牌、客户体验方面来展开,从而重塑整个价值链,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融资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和次序安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当前金融制度的问题,并尝试探讨融资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和次序安排,希望以此作为政策制定之参考。本文认为,国有经济改革、非公有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等使国家改革现行融资制度的动力很足,但与此对应,各有关主体对改革现行融资制度的动力明显不足,提高融资制度效率的关键在于所有制和竞争力上。文章还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农村金融制度、非正规金融、监管和利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成就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凯歌行进、停滞徘徊和高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呈现出一条"之"字形的曲折路径.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人均GDP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大大缩小.60年的经济发展积累了丰硕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指导思想最为重要,科学发展观是60年经验教训的理论结晶;二是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选择发展模式;三是从国力出发,好中求快,确定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救国"思想是近代众多的救国方案之一,它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萌芽,经历了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到"五四"时期发展到了高潮。这一轨迹就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及其逻辑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思维方式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键所在,也是现代经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解和接受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去体会、思考、欣赏和掌握经济学思维方式,要在社会实践中灵活自如地运用经济学思维去解决现实问题,并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现代经济学思维方式由其独特的思维视角、思维视野、思维模型以及思维形式等构成.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们不断调整思维视角,扩展思维视野,发展和完善思维模式,从而使经济学思维更贴近活生生的社会经济实践,更生动、准确地反映现实中人的选择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其思维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它表现为理论解释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借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各国会计模式,提出我国会计模式可以借鉴或对我国会计模式的建设有所启示的方面,以期能够对完善我国的会计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际国内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各有千秋.纽约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伦敦以金融和创意服务业为主、东京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业为主、新加坡以航运和贸易业为主、上海以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为主、北京以文化和科技服务业为主.这些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功的经验,来源于他们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市场制度、独特的历史文化制度、专业化的人才以及全球化的服务市场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潜在的哲学逻辑和历史线索进行提炼和总结,借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阐释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演化的内在哲学逻辑,并从推动理论发展的三大动因的角度来说明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的历史线索,试图探寻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存在的潜在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今后的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制度逻辑,特定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私营企业,在制度安排上存在着明显的“三缘性”和家族化特征,这一特征使其在衍生初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随着私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私营企业的制度安排表现与环境的不相容,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制度创新是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红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浙江区域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特殊历史时期呈现的特殊精神样式;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引领中国革命事业扬帆远航的特定精神形态;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兴旺发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特有精神资源;红船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柱、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演化中潜在的哲学逻辑和历史线索进行提炼和总结,借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来阐释经典国际贸易理论体系演化的内在哲学逻辑,并从推动理论发展的三大动因的角度来说明国际贸易理论演化的历史线索,试图探寻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存在的潜在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理论今后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