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居民消费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后危机时代的"碎片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削弱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也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政府从财政政策角度———财政补贴、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引导机制、财政专户管理和财政监督———逐步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碎片化"转为"体系化",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持续弱化的现状,文章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原因,指出了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农村消费环境欠佳等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的合理有序增长,提出应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规模和力度、完善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健全农村保障体系、改善财政支农税收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等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构建一个农民“能于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份1981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PCSE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总体上比较微弱,但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而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为此,文章提出了构建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区域结构、完善农村居民对农业公共产品的需求意愿表达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农村消费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大、消费结构层次低,需要公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持和引导。论文从产品"供给""、需求""、价格"三个方面,阐述了财政支出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机制。从调节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财政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但是还存在养老金给付水平过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科学增长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养老金给付的适度水平区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立足于满足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给付水平不宜过高,也不能过低:给付下限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给付上限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目前可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进行测算。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示范效应和攀附行为的特征,除受收入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财政对策建议主要有:完善财政支农体系,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通过财政与金融手段的有效配合促进农村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新农保基本保障制度并不能提供较好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商业养老保险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供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目前发展的滞后形成极大差异,探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变得尤为紧迫.本文从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新农保替代率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目标替代率下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规模做出了估计,最后提出一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根植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二元财政问题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经济现象,它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消费有着内在的关联机制。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和VECM模型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起辅助性的和调整性的作用;二元财政对比度的变化主要受自身惯性的影响,而城乡收入差距自身则存在着抑制作用;农村居民消费存在着很强的“棘轮效应”,而国家的财政支农政策在短期内并没有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9.
周宗社 《现代经济》2009,8(5):139-139,133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释放。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不利因素分析:第一,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第二,不利于社会公平;第三,不利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框架基础上,构建财政对农支出、经济波动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财政对农支出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经济波动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通过运用中国1985—2011年的相关数据,在使用多个工具变量消除内生性后,利用2SLS和GMM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对农支出确实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波动则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实证结果还表明,滞后二期的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消费有抑制作用,滞后一期则具有促进作用,这说明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一定时期内的 计划性和“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严欢 《企业家天地》2010,(8):128-128
一、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 由于株洲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仍然比较落后,“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的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居民中根深蒂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认为自己有子女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养老保险,造成了现在株洲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参与不足,这也是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的重要表现。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标准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由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组成的社会养老保险、家庭保障、自我保障构成。社会养老保险保障老年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家庭保障和自我保障提供更高的生活水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标准可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经测算,我国目前的个人缴费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都较低,无法满足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需要。必须适度提高个人的缴费标准,加强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运营,同时大幅提高新农保的财政补助数额。  相似文献   

13.
李贞  王硕 《地方财政研究》2024,(2):16-24+30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现阶段,扩大内需要以居民消费为主体、以农村内需为重点。本文从农村居民自身消费需求和城镇居民对农村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地区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财政政策建议,以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方面的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0年-2007年江苏省13个市的财政支农支出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江苏省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有效促进途径,为新时期优化财政支出政策,刺激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其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有限,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对新疆M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中维吾尔族居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养老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其保障功能时,应重视家庭养老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不但要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拓展保障范围;还应基于一定程度代际分离的现实重建农村家庭养老制度,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成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支柱”。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设计思路从老农保的商业保险模式到新农保参照"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城保模式是一个飞跃,但新农保主要是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在新农保对象拿到的养老金中,财政补贴大约占85%,而围绕个人15%左右的缴费,要花费如收费、记账、保管、投资、监管等一系列的引致社会成本,就这一部分而言,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是不对称的。而且,在当前的农村地区,不仅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同一地区的农户间,由于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收入差别也很大。政府应把城保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使有条件的农民可以自愿参加城保,没有入城保的农民,再发放基础养老金福利,无需个人缴费。这样,让农民老有所养的制度设计思路转变为"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福利"模式,既简便易行,又节省社会成本,不仅减少了我国已"碎片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块补丁,也有利于平滑地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过渡。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之产生的养老金缺口危机也更加严峻。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横向及纵向结构的欠合理性逐渐凸显出来,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全国统筹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现象使养老金缺口问题更为严峻。结合我国实际的国情,通过与美国的成功经验进行比较,提出化解我国养老金缺口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大力建设企业年金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等.  相似文献   

19.
财政农业投入与农村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但运用1978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农业投入通过多元化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拉动内需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自主增长和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这种"引致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微弱,而且不同类型的财政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当期的生产性投入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滞后一期的生产性投入则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而非生产性投入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没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就业转移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根本动力.农村就业转移能够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扩大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或现实购买力,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也有助于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村消费水平,还会有力地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适合农村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升农村的消费需求.鉴此,我国在实施扩大国内消费政策时,应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作为一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