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华 《特区经济》2009,(11):79-81
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原本远离风暴中心的中国银行业也开始受到影响。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挑战,并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1823年在山西平遥成立,成为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到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银行卡,再到如今四大国有银行全部完成股改上市,中国银行业快速发展,甚至赢得了全球最会赚钱银行的称号。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市场上对中国的银行并不充满好感。市场人士诟病中国的银行嫌贫爱富、"向钱看齐”,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缺乏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旧突出。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表示,银行监管当局强调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国银监法》赋予中国银监会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中国银行业,就像一条慵懒的蓝鲸,这是地球上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全球第一),靠吃食物链底层的磷虾(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维持自身一百多吨的身体(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说到底,银行行长应该"不好意思"的并不是高利润,而是银行体制改革不力造成的垄断乱象:金融业务伪创新、对实体经济不作为、服务质量改进难……老百姓之所以骂银行,也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暴利",而是因为他们的钱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暴利"不仅开始腐蚀中国银行业本就艰难的改革动力,也在对目前脆弱的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中国银行业,就像一条慵懒的蓝鲸,这是地球上生存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20%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全球第一),靠吃食物链底层的磷虾(银行利润70%以上来源于利差)维持自身一百多吨的身体(2011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达到113.28万亿元,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说到底,银行行长应该"不好意思"的并不是高利润,而是银行体制改革不力造成的垄断乱象:金融业务伪创新、对实体经济不作为、服务质量改进难……老百姓之所以骂银行,也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暴利",而是因为他们的钱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些"暴利"不仅开始腐蚀中国银行业本就艰难的改革动力,也在对目前脆弱的中国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1985~2002年的数据为对象,引入Cournot垄断模型对中国银行业规模经济经营绩效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并且存在较为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是不可取的。但是,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对称,以及银行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愿望和有益的改革尝试,使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规模经济”还存在发展空间。所以,在不妨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中国银行业合理的兼并与重组将有益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酷博     
《中国经济周刊》2012,(37):78-79
有什么新鲜事要告诉我们?与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微博!【最强势的扩张中国银行业10年涅】10年后,中国银行业的变化足以让那些曾经的质疑者为之惊叹:6家银行在2012年集体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三成,并且在国际监管规则的制定中话语权不断提高;工商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中国银行因国际影响力显著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本刊36期特别报道文章)  相似文献   

7.
酷博     
《中国经济快讯》2012,(37):78-79
有什么新鲜事要告诉我们?与中国经济周刊一起微博! 最强势的扩张 中国银行业10年涅粲 10年后,中国银行业的变化足以让那些曾经的质疑者为之惊叹:6家银行在2012年集体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中占据三成,  相似文献   

8.
观点     
《东方经济》2004,(11):8-8
实体经济如何像硬件 虚拟经济就是软,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比较有限,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规范国企改制,中国银行业分五层 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持续不断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不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同业竞争的机会?答案是,中国的银行业国际化道路还很长,要在海外与国际大型银行竞争的道路更长。我国银行国际化领先的中国银行,其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也不足20%,在最近国际清算银行选定的28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也只是搭了末班车。西方银行业的危机对我们是一个机会,但不是赶超,是缩小差距的机会。这个过程比实体经济赶超美国可能更长,因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有别于制造业。具体来看,可以分五个方面看待机会的大小。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多家上市银行持续公布2011年业绩报告,“中国银行业暴利”之说成为国内外许多媒体的头条新闻。许多评论者直接或间接指责我国银行业利润过高,银行凭借垄断地位榨取实体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8日】乍看之下,中国的银行体系似乎是全球其他地区的仰慕对象。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基本没有导致美国和欧洲银行大规模资产冲销的问题资产。中国银行业也从未完全私有化,因此在危机中也没什么要收归国有的。最重要的是,中国银行业正在从事其他国家政府最期待他们金融机构所做的事:放贷。  相似文献   

1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已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急剧变革的特殊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将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顺应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及新监管标准和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进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加快自身的国际化和综合化步伐,逐步实现有中国特色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金融海啸的巨浪冲击全球航运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这一被巴菲特称作"经济珍珠港事件"不仅已经影响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稳定,同时,也在传导和蔓延给包括航运港口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报告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实体经济已遭受损害,世界经济普遍下行已无可置疑.英国德鲁里在最新的"班轮运输报告"中也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所有经济体系,世界没有一个集装箱运输市场能够幸免.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中国银行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大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邓小东  孙芳 《北方经济》2009,(15):85-86
一、引言目前,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战略目标。银行业国际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资银行"走进来",另一个是中国银行"走出去"。因此,要想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式,中国银行业必须"走出去",进而可以充分利用世界金融资源,发展国际业务,  相似文献   

16.
王喆 《中国经贸》2011,(6):26-28
本文围绕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有效性,分别对中国银行业的产业格局演进及现状、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的、多角度的实证分析,进而剖析了银行业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分析上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初步探讨了发展民营银行是优化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回落时期中国银行业的挑战:从风险管理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其他国际性大银行不断出现问题的现实面前,中国银行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业不应成为博弈的行业,回归到其基本的金融服务功能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上行周期中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往往趋于弱化,经济回落周期正好是提高和检验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银行业靓丽的财务报表背后,是过分依靠存货差的经营模式.中国银行业在过去10年成绩斐然.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107.41万亿元,资本利润率为22.12%,资产利润率为1.38%,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据英国《银行家》杂志以一级资本和业绩表现为基础的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行榜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0年前的9家增加至101家,成为上榜银行数目第三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业并购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金融法律的调整、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和世界银行业的竞争态势,来设计并购方案.根据我国实际,可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银行业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进程和结构、现状、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与分析,最后对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这对全面了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