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式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为中澳两国经贸关系未来的发展确立了更加开放、便捷和规范的制度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两国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的门槛。关税降为零的自由贸易协定必将会给我国乳制品行业及参与者带来重要影响。中国乳制品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国内乳制品企业应提高竞争力;改变中国乳制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引导消费者提升国内乳制品消费,以谋求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商》2015,(2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民朋友们在用自己的血汗创造社会财富,构筑国民经济基础的同时,却承受着不能承受之痛——假冒伪劣商品的坑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能力也在日益增强,国家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在逐渐加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农村,从生产资料到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用品,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是无孔不入。假冒伪劣商品仍旧泛滥,农民消费权益屡屡受损。一些消费者贪图小便宜,积极购买,加上政府治理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更加泛滥。假冒伪劣产品已经普及到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农资等各种产品,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的生活以及工农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本文先从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入手,分析假冒伪劣产品的现状及出现原因,再针对原因做出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最后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希望农村消费者能够警醒,加入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假冒伪劣产品使良好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名优品牌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面对这如肆虐的洪水野兽一般的假冒伪劣,谁能给广大名优品牌企业和消费者铸造一把斩断假冒伪劣的利剑,还市场一个井然的秩序,给生活一片晴朗的天空?这责任除了我们的执法部门当之无愧的要承担之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乳制品市场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遭受了重大的冲击,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消费愈发谨慎,对此消费者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本文根据对消费者关于乳制品态度的调查,从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学的角度,揭示了消费者行为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根据态度的三个维度提出企业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态度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改变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董晴 《商》2016,(5):10
如今国内乳制品行业在经历了一系列安全危机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有增无减。作为地方性中小乳制品企业,吉林某乳业有限公司坚持用最好的奶源,先进的技术,为消费者生产出优质的乳制品,努力成为行业知名企业。本文对该企业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期望该企业和其他乳制品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以来,本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经营者行为、依法行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受理消费者投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止1995年底,全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3.2万次,查处  相似文献   

7.
在乳制品行业安全质量问题频发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绿色偏好程度越来越高,这种偏好会直接影响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决策。从消费者绿色偏好出发,将消费者按照绿色等级进行划分,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构建了乳制品定价模型。经过数值仿真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区间内消费者比例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区间内的需求量也会随之提高;且区间内消费者绿色偏好程度与企业利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0.4吨以上。肉、蛋、乳制品、水产品和水果、蔬菜的人均消费量都有了快速的增长,摆脱了长期困扰我国的食物短缺问题。尽管我国的食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突出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重大食品(物)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假冒伪劣食品屡打不止、屡禁不止。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引…  相似文献   

9.
拓宽乳业消费市场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乳制品消费有了长足的增长,但市场快速扩张的难度逐渐增大.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乳制品消费的一些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由于消费者的观念和知识对乳制品消费影响甚大,建议企业在培养市场和教育消费者方面进行更加积极的工作.重视媒体的作用,注重开拓农村和小城镇市场,重视培养小消费者,是市场拓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商品市场一派繁荣,但与此同时,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全球工业界每年需花费将近4500亿美元用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以假乱真的劣质伪造商品严重损坏了优质名牌商品的形象,同时也给广大消费者、商家及生产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法分子非法牟取暴利的产物,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令人深恶痛绝。大量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严重影响着市场的公平和合理竞争,严重地损害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当前造假途径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制假者利用旧的包装容器、标签等实施  相似文献   

12.
华佰春 《商》2014,(1):315-316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了乳制品产量的增加,乳制品在行业发展中逐步成为了热点行业。目前,乳制品行业经过高速成长已进入新阶段,形成了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基础薄弱,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明显,本文作者以贵州好一多乳业为例提出影响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牌忠诚度的因素,为提出未来乳制品经营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平  施兆昌 《消费经济》2001,17(1):55-56
最近,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这是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行动,又是认真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依法整顿、规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要求.为认真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更好地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本文就如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旨在为当前的打假治劣工作摇旗呐喊,使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假冒伪劣商品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充分认识打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履行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垒筑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长堤,使全社会动员起来,掀起一场打假治劣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4.
—般假冒伪劣化妆品主要是仿冒进口名牌、国内名牌或市场上销路好量监督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经常检查处理,但防不胜防,市场上仍然有假冒伪劣化妆品存在。因此,商业部门及广大消费者如能掌握一套鉴别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有效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抵制假冒伪劣化妆品流入市场,减小其造成的危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可以使商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处华东腹地的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和市场繁荣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江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加大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力度,始终坚持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放在消保工作的首位,并把行政执法与调解消费者权益纠纷紧密结合起来。仅今年1-10月份,就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9600多件,罚没款1864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631件,有效地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全省工商系统各级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打假治劣,从机构设…  相似文献   

16.
商品的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困扰着众多生产企业。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不但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的利益,而且还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甚至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生产企业深刻认识到假冒伪劣问题的严重性,先后采取了许多防伪手段采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如特制包装盒、激光标签等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权益保护整顿市场秩序的重点 ,首先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性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一是制假的产地和售假的集散地 ;二是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的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和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 ;三是关系国计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假冒伪劣商品。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要求“依法严厉惩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和各种商业欺诈行为。”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 ,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周密组织 ,精心安排 ,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把日常监管与专项整顿结合起来 ,端窝挖点 ,堵源截流 ,严查狠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陕西、河北、山东三省385名农村消费者的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农村消费者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亟待提高、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普及工作有待加强、农村中假冒伪劣商品依然猖獗、农村消费者维权主动性喜忧参半、农村消费者的主要维权途径是向经营者索赔、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等六各方面的问题。为了加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采取行政措施、法律措施乃至民间调节措施等多种途径,同时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知识文化素质、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靖 《江苏商论》2005,(3):15-16
对“消费者”的含义作广义的理解,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对于唤起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调动广大消费者的打假积极性,规范经营者的行为,保护正当竞争,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如果对“消费者”的理解与解释过于狭窄,使诸如王海等打假者得不到双倍赔偿,则不仅制止不了假冒伪劣,反而会纵容假冒伪劣。  相似文献   

20.
赵东芳  徐园园 《中国市场》2011,(14):138-138,140
假冒伪劣商品的大量存在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公害,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侵害合法经营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本文分析了假冒伪劣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