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怀业 《中国金融》2007,(14):61-63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近些年才开始在我国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3.
银利红 《理财》2004,(9):44-45
上市公司MBO是指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达到重组目的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西方,以美国为例.仅1987年MBO交易总值就达380亿美元。90年代后.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全球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方向.经营权和所有权又一次呈现融合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层收购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管理层收购(MBO)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作为企业并购浪潮中的一种新型并购手段——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异军突起、屡见不鲜。我国自从1998年初北京四通股份公司实施“公开”的管理层收购以来,我国公司有上演“MBO”的趋势。随着近期以宇通客车、深圳方大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MBO计划的展开,我国业内人士对MBO提出了质疑。在此,笔者试就当前我国企业运用MBO作一探讨。一、 MBO的含义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管理层收购(以下简称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缩写MBO)是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来收购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引起公司的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和资产等变化的一种收购行为。MBO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公司重组的一种主要方式,受到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的青睐。从1998年四通公司将MBO引入我国以后,我国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据统计,已有粤美的等20家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实施了MBO。另外,还有大量的国有小企业实施了MBO。  相似文献   

6.
MBO 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为了控制公司而收购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从而获得控制权的行为。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可能不仅仅限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还会有外部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参与收购过程,而且还有可能联合本公司的职工共同进行收购。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的80年代达到了顶峰,以美国为例,1987年全年的 MBO 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80亿美元。管理层收购作为理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激励和约束管理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也逐渐为中国的企业所重视,上市公司,如四通公司、奥美的、深方达、宇通客车、万家乐等在最近两年纷纷实行了管理层收购,据估计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兵 《中国金融》2003,(5):39-4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以达到重组改造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MBO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LBO)的一种形式。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即管理层收购。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除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为惟一投资收购者外,又派生出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并对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实施管理层收购并不能显著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MBO并不是解决企业困境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MBO)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进的基本JONES模型来计量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管理层收购(MBO)这一事件是否引发了我国上市公司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这一事件在MBO实施前后各一年没有引发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结论与我国MBO的动因和制度背景是高度相关的,并不能由此说明我国上市公司MBO过程是规范和透明的.  相似文献   

1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产权改革的一种手段,在国内曾经备受追棒,但因存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被主管部门叫停。而随着康缘药业和美罗药业曲线MBO获国资委放行,先后已有不下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MBO计划。栖霞建设、山东海龙、豫光金铅等相继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了大股东股权,间接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迹象表明,上市公司曲线推行MBO进入了高发期。  相似文献   

12.
《财政研究资料》2005,(15):F003-F003
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MBO)问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李毅中明确表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一些中小企业可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谁为收购主体”这个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令人莫名其妙:MBO不就是管理层收购吗?那么,收购的主体当然是管理层,还需要设立什么收购主体吗?  相似文献   

14.
佟岩  孙绪才 《理财》2005,(2):24-26
2001年1月,上市公司粤美的(000527)中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东——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控股”)将其所持粤美的法人股7245.0331万股转让给代表公司管理层的顺德市美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托投资”),转让股份占粤美的股本总额的14.94%.转让价格为每股5元。股份转让后,政府控股公司退居为粤美的第三大法人股东;而美托投资成为第一大法人股东,粤美的管理层收购成功、被人们称为我国“第一例成功的MBO”。  相似文献   

15.
公司动态     
《证券导刊》2012,(30):64-65
宝钢称已在研究回购事宜 “公司管理层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研究股份回购事宜了,但与此次消息并无关联。不过,截至目前,公司还没有具体操作计划。”8月2日下午,针对监管部门支持“破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消息,宝钢股份证券部有关人士对媒体如此回应。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是流行于欧美国家七八十年代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作为主要投资人,通过借贷融资等综合手段,对目标公司股权和控制权的一种收购行为,从而达到节约代理成本,并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的目的。近年来,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引发的国企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也兴起一股热潮。然而由于我国在法规建设、项目融资、资产定价、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原因,MBO举步维艰。所以国家财政部于2003年5月宣布:“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对MBO加以合理引导和监督就一定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MBO在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的过程中,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以上市公司为例,从1999年6月粤美的吹响上市公司MBO的号角开始,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粤美的、深方大、TCL、洞庭水殖、胜利股份、特变电工、佛塑股份、红豆股份、杉杉股份、大众科创、大众交通、永鼎光缆、全兴股份、芜湖港等十几家上市公司或其母公司进行了MBO。200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对上市公司MBO和员工持股等问题作出了规定。2005年上半年因国家机构改革财政部曾一度要求暂缓实施MBO,从而使一些企业采取曲线MBO的方式将MBO的活动转入隐蔽状态。200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重新对企业改制过程实施MBO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再次使MBO从隐蔽走向阳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MBO定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顺才 《上海会计》2003,(11):46-48
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 Buy-Out, MBO)是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最早提出,并于80—9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国外的MBO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的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1999年北京四通集团MBO计划开始,MBO才逐渐在中国企业界流行起来。尤其是2000年粤美的等上市公司实施MBO,2002年胜利股份、洞庭水殖等国有上市公司的MBO计划通过财政部的正式批准以后,更多的上市公司都在准备实施MBO。一、我国上市公司MBO的定…  相似文献   

19.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MBO被认为是企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投资风标     
《国际融资》2010,(5):78-79
好耶拟出资1330万美元MBO,或成互联网第二例分众传媒宣布,好耶管理层将进行管理层收购(MBO),拟出资1330万美元收购公司38%的股份。分众传媒表示,特定的好耶员工、管理层、董事与特定的公司管理层和董事在2010年1月签署了一份协议,同意收购好耶38%的股权。根据协议条款,参与收购的好耶与公司管理层将支付大约1330万美元,收购好耶38%的股份。此收购价格综合考虑了分众传媒2009年第四季度互联网业务的收入、第三方评估报告结果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