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缺陷和中国农村土地是否可以大规模流转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综述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现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缺陷的相关研究,无益于中国农村人多地少主要矛盾的根本解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农村土地产权和流转改革,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剧农村矛盾和激活社会动荡。研究结论:基本保持现有农村土地制度,慎谈农村土地的大规模流转。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县以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西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为契机,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完善了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制度、仲裁规则,做到了解决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大的纠纷不出县,两年来,先后调解仲裁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24起,结案率达到了100%,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农民对现行土地征收救济措施的评价及对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实际需要。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土地征收救济制度的运行绩效不好,农民对此满意度不高。为保障农民权益、消除或避免征地纠纷,土地征收救济制度应针对现行救济措施的缺陷,在考虑与尊重农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完善。具体的完善机制是:加强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的独立性;构建解决征地纠纷的专门且相对独立的裁判机构:降低农民的救济成本;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需要仲裁制度保障。如何结合中国社会发展与农村现实情况,构建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法律制度是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机制的进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呈现多发性和多样性特征,但此类案件的仲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农业问题解决和新农村发展,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土地征收引发的纠纷越来越突出,暴力强拆不断发生,群体性事件增多,威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征收纠纷的特点、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两方面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的改革,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区分公益用地征收与非公益用地征收,完善公益用地土地征收的措施,建立非公益用地土地的征收制度,并且从长远看,应承认集体土地的完全流转,从而在制度上化解农村土地征收纠纷产生的基础,同时最好建立多元裁决机制体系,为农地征收纠纷的化解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修法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有着浓厚的行政化、诉讼化的色彩,单方启动、强制管辖、一裁非终局等特点也有悖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案件分流功能未能实现。研究结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首先应当明确该制度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去行政化和去诉讼化的改造,实现与民事诉讼的合理对接。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坚持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为工作重心,加强仲裁体系建设,开展仲裁员培训,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大量纠纷,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舆论引导,做好法律学习宣传工作,为全省确权登记工作保驾护航。自2012年以来,结合全省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实际情况,四川省农业厅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8.
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主要有传统和新类型两大类,其特征表现为主体呈现多元化、纠纷原因复杂多样、争议内容广泛。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纠纷解决缺乏确切的指导规范;司法救济效率相对较低,无法解决夹杂在宅基地流转纠纷中的其他社会矛盾;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的强制登记制度尚未建立,行政部门不配合加剧纠纷处理难度。完善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注重宅基地流转纠纷源头化解;完善宅基地流转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9.
开展仲裁工作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经站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筹建仲裁庭,完善仲裁制度,严格仲裁办案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积极指导有关县区依法开展仲裁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试点示范庭1个,市级仲裁示范庭3个,共接待土地承包纠纷咨询和上访案件380多起,立案仲裁78起,其中庭前调解43起,开庭审理35起。仲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化解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开展伸裁工作是新形势下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经站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筹建仲裁庭,完善仲裁制度,严格仲裁办案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积极指导有关县区依法开展仲裁工作。目前,全市建立省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试点示范庭1个,市级仲裁示范庭3个,共接待土地承包纠纷咨询和上访案件380多起,立案仲裁78起,其中庭前调解43起,开庭审理35起。仲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化解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架构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配套制度建设,准确定位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角色与职责,推动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程序规范化、流转交易市场化、流转经营规模化和流转纠纷调处手段多元化等流转机制建设,为土地流转打造可靠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在308km2—423km2,但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看,实现200km2以内的腾退比较合适,并且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配合必要的政策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山区的脱贫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贫困山区农地流转过程中还存在农户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不匹配、对土地流转政策理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针对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展开相关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基于河北省贫困山区县的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自身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农户对土地流转期望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交叉分析判断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匹配情况。[结果]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依据显著性水平将其影响因素分为3个层次,即外围、较强和显著性。[结论]建议通过重点完善贫困山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培育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做好信息服务定位;深化土地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渠道,丰富调节形式等举措促进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剖析不同地区农地流转绩效差异,探讨有效提高农地流转绩效措施,对改革和完善农地政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安徽省皖北、江淮和皖南3个区域农地流转情况调查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农地流转绩效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农地流转绩效区域差异表现及原因。[结果]研究表明:(1)3个区域的农地流转绩效主要与区域内农村社会发展是否得到重视、农户家庭是否全面发展和流转工作是否落实有关,三者形成的合力最终导致综合绩效的差异;(2)农地流转绩效的提升是一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系统性工作,包括政策方针、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结论]研究认为安徽省农地流转工作成果值得肯定,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建议综合协调各方资源,借鉴成功工作经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推广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农地经营权交易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整治是新时期我国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客观地深入农村土地整治的实质,对于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认识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战略意义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一系列对策措施,主要包括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聚合资金、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尽快完成由传统土地单一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向综合整治的理念转变,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规划先行、统筹布局,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在这一过程中引发的征地补偿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分析农村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出了促使纳什均衡结果合理化的因素变动关系,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征地冲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征地冲突博弈模型,分析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在冲突中的战略选择过程。研究方法:博弈论,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新模型考虑了中国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对征地冲突的影响,也能够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推导政策因素变动对征地冲突的影响。研究结论:中国征地冲突管理的关键在于改革当前农村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建议包括:(1)建立农村纠纷监控和甄别机制;(2)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3)改革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大量农村土地被转化为国有土地,这对农民收入方式与来源造成较大影响。文章在对广东省主要农业县失地农民收入的调查研究基础,利用文献与系统分析法,对广东省失地农民失地前后收入来源与收入额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前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而失地后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通过就业、土地补偿及社会保障等。从总收入额度来看,失地后农民年总收入额较失地前有了一定提升,但由于受到消费成本增加、进城务工难度大等原因,这种收入存在暂时性与不稳定性。综合分析表明,导致失地农民收入不能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农民补偿利益受损、就业受阻、社会保障水平低及就业政策得不到落实等。因此,未来需要通过增加失地补偿、扩展多形式的财产性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性收入等方面来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以保证他们生活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