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与传统民事仲裁制度的区别为了适应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特殊性的需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确立了一系列独特的解决纠纷的制度,与传统的民事仲裁制度相比,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惠民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大政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但是近一二年来,因土地矛盾引发的合同纠纷不断发生,严重干扰了农村经济生活,成为继农村财务之后引发农民集体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又一诱因。为此,我们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特点《农村财务会计》2002年第9期郝晓敏同志的《承包合同纠纷已成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突出的问题,国务院办公斤及时下发了《关于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121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意见,这是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规范管理、切实  相似文献   

4.
我省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工作是从1995年开始进行试点,1996年末和1997年初在全省大面积铺开,到2000年,承包合同到期的村基本完成延包工作。但由于历史原因,到《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之前,全省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确权只有80.5%,签订30年承包合同的农户只有75.4%,承包经营权证入户率仅为73%。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加之大中城市郊区土地价格的增值以及征地补偿不到位,使得全省涉地上访案件急剧增加,到2003年底和2004年春达到高峰。涉地上访在国家和省内均名列前茅,严重影响了全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宋汤 《农家之友》2009,(18):40-41
土地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在激发农民生产热情,调动农民依靠土地劳动致富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因土地权属、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何妥善化解这些矛盾纠纷,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不容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范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1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正式实施了,这是在总结我国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充分发挥调解的作用,充分运用仲裁手段解决土地承包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实施粮食直补政策,农民对土地的诉求大为提高,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因土地问题引发的信访案件大量增加,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村稳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特点从上访农民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当前江苏省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呈现出“四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机动地纠纷增多。机动地是发包方在发包土地时,预留的不作为承包地的少量土地,主要用于解决承包期内的人地矛盾、人口变化、户口迁移等需要调整土地的情形。机动地的存在,既是为了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性,同时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适时调整。但从各地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不少地方机动地面积大大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有的地方把机动地作为清偿村组债务和增加集体收入的工具,甚至…  相似文献   

10.
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全国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全县幅员面积4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8万亩,辖21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313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其中农业人口61万,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主要有传统和新类型两大类,其特征表现为主体呈现多元化、纠纷原因复杂多样、争议内容广泛。农村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纠纷解决缺乏确切的指导规范;司法救济效率相对较低,无法解决夹杂在宅基地流转纠纷中的其他社会矛盾;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的强制登记制度尚未建立,行政部门不配合加剧纠纷处理难度。完善宅基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的对策: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注重宅基地流转纠纷源头化解;完善宅基地流转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纠纷仲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的修法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有着浓厚的行政化、诉讼化的色彩,单方启动、强制管辖、一裁非终局等特点也有悖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的案件分流功能未能实现。研究结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首先应当明确该制度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去行政化和去诉讼化的改造,实现与民事诉讼的合理对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视域下,构建并基于土地资本化总过程的一般金融模型,探索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相较于城市土地的特殊金融机制与支持政策。研究方法:叙事探究、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本化本质上是土地加入社会再生产取得实体资产和金融资本二重存在性的过程,城乡建设用地资本化的金融机制在实体资产流通性、土地增值驱动因素和实体资产向金融资本转化路径等重要节点上存在显著不同。研究结论:结合乡村精明收缩理念,提出乡村建设用地资本化要走一条有别于城市土地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包容性金融为基础、绿色金融为方向的金融支持政策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要求。对宅基地退出的探索,有利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和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等问题的解决。研究从宅基地的退出意愿、退出机制、退出模式和退出补偿方面,梳理了国内关于宅基地退出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从社会公平与正义、重视土地"利用主义"、引领土地制度改革和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等视角,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未来改革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曲周县盐碱地改良区农村聚落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位于盐碱地改良区的曲周县1973—2016年农村聚落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方法:景观格局指数、GIS空间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结果:农村聚落面积上升、人均面积下降、形状更加规则、规模之间差距减小,但近15年来出现面积增长速度加快、零散农村聚落增多的现象;不同乡镇农村聚落演变具有区域差异性;耕地、城镇、河流、道路在空间上对农村聚落演变具有驱动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科技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规模是影响聚落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研究结论:作为综合功能承载体的农村聚落的发展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等工作中,要依据农村聚落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各项因素,因地制宜开展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6.
强化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管理是当前摆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土地管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着手,对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土地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土地权属纠纷:系统分析与文化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中国转型期土地权属纠纷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文化对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在转型期的中国,土地权属纠纷案件呈现诉讼增多、司法取证困难、审结案件余波无法平息等情形,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现状,通过对其系统分析,笔者认为应在维护好民族文化的稳态延续前提下,借鉴各民族化解土地权属纠纷的经验与智慧,充分挖掘并发扬民族文化拥有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维护的知识技能。研究结论:提出化解土地权属纠纷的文化对策,并与经济、管理、法律手段相结合,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维护和高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规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目前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就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和权能、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和产权转移审批管理、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地价评估体系、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土地收益分配与使用的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达到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维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者的合法权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索农民土地抗争的行动逻辑和机制,为土地冲突提供治理对策。研究方法:抗争政治方法、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1)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土地抗争的互动关系。(2)得出农民土地抗争的认知逻辑是统治者和政府认为统治者权力以及公共权力优先于农民权利;动力逻辑是农民认为政府行为违背情、理,其土地权益受损;政治逻辑是农民认为出现了有利于抗争的政治机会。(3)发现土地抗争中的三个行动机制:土地抗争诉求的具体利益机制;农民土地抗争方式的踩线偶尔越线机制;政府对抗争往往采取压制的机制。研究结论:对现代社会土地抗争提出依法保障农民的抽象土地权益;增强政府制度化吸纳抗争的能力;在互动中通过协商达至"重叠共识";在改革中推动土地制度创新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