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1984年河北省保定市在企业中推行企业兼并的作法以来,企业兼并这一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并不陌生的事物,终于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并很快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十年以来,相继已有几千家企业被兼并,尤其近两年以来,伴随着国际上企业兼并的大气候、国内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集团热的兴起以及国有企业有近2/3处于亏损状态的现实,兼并的势头有增无减。例如,进入1995年以来,长春一汽集团收购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而后又兼并了万人企业哈尔滨星光机器厂,其规模和影响力之大都创造了国内企业兼并之最。企业兼并,不仅在利用规模经济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在运用兼并这一资本运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兼并概念的内涵认识不清,未严格按照企业兼并法定程序进行兼并行为。分析认为国企改革中只有正确把握企业兼并的意义、内涵,并严格依法去操作,才能达到应有的经济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3.
企业兼并是企业间产权有偿转让的一种经济现象和法律形式。我国企业兼并过程中政府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企业兼并行为进行干预,才能使企业兼并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而当前我国企业兼并中政府干预行为存在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场盛况空前的企业兼并浪潮正在我国全面展开,在这次浪潮中,我国企业兼并应采取什么样的取向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资源配置、行业行为、模式三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兼并的取向进行初步探讨。一、我国企业兼并的资源配置取向世界各国企业兼并历史和实践表明,企业兼并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这种  相似文献   

5.
关玉芝 《经济论坛》1999,(11):29-30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兼并潮一浪高过一浪,由大中企业兼并小企业进展到大中企业间的并购、联合,迅速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救活了一批濒于倒闭的企业,既为优势企业大踏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时机,又避免了部分职工下岗,因此,企业和政府都看好兼并这着棋。然而,兼并热潮中应有冷思考,兼并是企业着重长远利益的理性行为,不可一哄而上,企业进行成功兼并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一、企业兼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第一,适合我国国情的兼并,应以企业为主、政府指导为辅,就是按市场竞争需要进行兼并,兼并方与被…  相似文献   

6.
企业兼并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形成规模经济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实施鼓励兼并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实施有效兼并,避免无效兼并。一、无效兼并的成因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我国企业兼并除了出于企业内部的动力以外,在初期多数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推动,因此出现了许多无效兼并。无效兼并的成因如下:1、企业兼并的意识和动力相当薄弱,观念还比较落后保守。我国许多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薄弱,自成一统,“宁为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一、非上市企业兼并的操作规范问题 1.兼并主体不规范。首先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难以塑造企业兼并市场的交易主体。兼并主体资格问题是兼并行为的首要问题,企业产权界限不清,严重影响企业兼并活动的发展。在我国,除了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等组织形式的企业产权关系较明晰外,其他诸如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等企业的产权关系较为复杂。企业兼并是企业所有者的行为,它要求企业所有者把企业当作商品带入交易市场。由于产权不明确,由谁来做兼并决策,产权转让得到的价值归谁所有,兼…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作为企业兼并的操作主体,其行为对企业兼并的规范与否和绩效高低产生重要影响。从过程性的角度切入,提练、概括企业兼并过程中的企业家行为,并结合企业兼并绩效分析,整合性地研究了两者的关联机理。根据对五种关联机理的分析,证明不同的企业家行为会导致增值效应或减值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兼并对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银行信贷结构的不断调整,不断趋于优化,为提高企业、银行和社会经济效益,增加有效供给,均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目前乡镇企业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乡镇企业兼并,盘活信贷资金存量降低存量贷款风险作一些探讨。 一、企业兼并的内涵、形式及贷款转移 所谓企业兼并是指优势企业并吞劣势企业,是在遵守“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一种组合行为。 企业兼并过程,实际上是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过程,这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是以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和生产要素同时转移而成立的,是一种在自愿基础上依靠经济实力发生的特殊商品的合法交换,并且是运用法律手段取得被兼并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因此,银行与被兼并企业的信贷关系也就随着其财产、债务的转移而转变为与兼并企业的信贷关系了,从而使处于劣势或关停企业的呆滞的信贷存量得以活化。 企业兼并的形式主要有扩张式、购买式和划归式三种,对不同形式的兼并、被兼并企业的银行贷款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清理、落实、收回。 1、扩张式兼并。是指优势企业为扩张生产规模,缩小投入与产出的时间差、快速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而向外进行扩  相似文献   

10.
王好能 《经济师》1995,(1):31-31,38
我国企业兼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好能企业兼并是指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一个或多个企业通过承担另一个企业的债务,购买另一个企业的资产或吸收另一企业的股份等方式,取得另一企业的控制权,或者使另一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一种行为。企业兼并现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1.
胡霖  李霆 《经济论坛》2000,(1):29-29
90年代以来,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的投资领域的开放,企业兼并在工业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几年,全球企业兼并无论在数量、规模和垄断程度上均比以前大为提高,大型企业兼并浪潮迭起。1996年,全球企业兼并达22729起,涉及交易金额为1.14万亿美元。1997年,企业兼并数量虽比上一年减少,但由于大宗交易剧增,交易金额高达1.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世界电讯公司以370亿美元兼并美国第二大微波通信公司。1998年,可以称为全球企业兼并年,…  相似文献   

12.
田桂林 《经济论坛》1999,(24):10-11
企业兼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企业行为,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近两年来,我国的企业兼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掀起了一股新的兼并高潮,这固然与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趋成熟已使企业之间形成了真正的优胜劣汰机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而兼并作为资产重组的一种方式,更是有其现实性。然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浪潮背后,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率却极其低下。据初步统计我国企业兼并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如此低的成功率,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兼并的许多思考。笔者认为,企业兼…  相似文献   

13.
企业兼并有利于消除亏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利用资本优势而克服跨越这一进入行业的壁垒.但是,企业兼并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多样化经营、一体化后企业管理难度增加、创新能力下降等.因此,企业在兼并的过程应企业兼并的扩大规模必须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为前提、深入了解原有企业的制度、保持区域文化的独立、加强技术投入,提升企业兼并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兼并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兼并投资的低成本高效率是企业兼并的主要价值取向。而在企业兼并投资中机会成本往往被忽略或估计不足,使企业整合后成本过高导致兼并投资失败。预期收益的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尤其是兼并整合中企业文化的融合不佳,都会抬高机会成本,投资于兼并活动而放弃于其他领域投资的机会成本更是不容忽视。在兼并实践中,企业兼并的目的先后定位在寻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发现新的企业价值和实现战略转换上。1990年经济学家哈梅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了著名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之后,娃兼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兼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企业兼并的产生、发展只有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企业兼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这对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的很大的帮助,但企业兼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蔡国栋 《发展研究》1998,(10):44-46
正值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韩国不少企业破产倒闭之时,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兼并特别是大企业的兼并高潮迭起,其动因、意图如何?对我国企业的改革重组,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的战略有什么裨益与启迪?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西方企业兼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企业兼并是指两家甚至多家独立的企业吸收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兼并正在迅速发展,这对资产存量的合理流动,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文化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起了重大作用。在企业兼并中,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审查、评价被兼并企业的全部资产,鉴别其优劣,为企业兼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而且能为兼并之后的企业发展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破立兼并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王晓莉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确立,破产兼并企业逐渐增多。企业兼并既推动了企业改革,又维护了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贷款悬空现象较少。企业破产作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形式,从理论上讲,有利于贷款的自主择优发放...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企业兼并的历史与现状我国企业兼并过程大体上以1993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7月5日,保定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方式兼并保定针织器材厂,是全国最早发生的企业兼并行为。至1993年,以兼并为主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活动已初具规模,表现为:一是兼并市场初步形成,已相继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立了16家产权交易中心;二是兼并过程走向规范化;三是通过兼并实现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的企业数目不断增多。这一阶段兼并在总体上有以下特点:1.政府推动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为减少本地区企业亏损面,把亏损企业并…  相似文献   

20.
王云 《生产力研究》1998,(1):57-58,83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是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不良债务的需要,本文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应积极鼓励企业多兼并、少破产,为企业兼并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再就业是企业兼并、破产的基础,本文进一步提出应在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之间建立一个中间机构,其经验应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