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要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有机衔接创新链条,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把科技力量转化为国防和经济竞争优势的必经途径。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大型军工集团企业作为推动我国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源自以信息和通讯等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使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有关专家预言,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又提出构筑国家创新体系,依靠系统的整体力量激励和进行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以增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家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核心,企业作为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1 创新之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意义   2008年8月正式启动的"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是在落实国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转变中,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而确定的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旨在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研究技术平台,形成国家药物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新药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国与国之间联系愈加紧密, 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全球间要素流动步伐加速, 创新引领的经济发展突显出其核心地位, 创新体系也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近年来, 东欧国家波匈捷经济发展稳步前行, 研究波匈捷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可以了解东欧新兴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及技术国际化流动趋势, 从新的视角分析波匈捷新兴国家的创新能力及经济发展。本文以国际技术贸易作为衡量国际技术流动的指标, 选取国际技术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技术的国际流动来体现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东欧新兴国家———波匈捷的研发投入与国际技术流动组合模式和创新路径, 并与中国创新体系国际化模式进行比较, 提出东欧新兴国家及中国转型创新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全球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着力点。经济全球化使得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资源所涵盖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已经呈现出全球性流动的态势。在全球竞争新态势和国内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典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对比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是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基础,本文从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在综述国家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这四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框架结构及特点,文章最后以上述研究结论为主要依据,结合东北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现实,提出了几点东北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7.
创新管理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国防科技领域,预先研究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防科技工业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防预研创新体系,是提高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军事技术进步和实现装备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预研创新管理是对从国家科技规划发布到预研成果成功划转的全过程管理,目的是准确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形成高效的预研项目管理流程,成功划转工程研制。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逐步转化为推动高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在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对标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不断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的有效融合。国防工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最重要组成之一,如何有效落实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更加普遍,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从工程建设行业现状来看,现有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机制保障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社会运行的新角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学者弗里曼和纳尔逊分别研究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9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中广泛采用,并逐渐丰富完善。西方发达国家能够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其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完善密不可分。1996年,OECD组织在它的报告中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为了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建设性地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机构网络。其主要活动是启发、引进、改造和扩散新技术。创新是这个体系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国家创新体系内部各分…  相似文献   

11.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日前表示,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法规、检测评定程序和监督机制,构建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王景川是在“知识产权与创新、产业化高层论坛”上演讲时说这番话的。他指出,据统计,进入新世纪后,世界贸易壁垒的80%来源于贸易技术壁垒。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能否以核心技术专利为依托,建立起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与水平、经济竞争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瑞典的全球创新指数和竞争力排名世界领先,主要原因是有运行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绿色创新为战略导向,以服务创新为战略动向。瑞典政府积极完善创新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多方利益联盟,建立多渠道的成果转化机制,使得创新体系中四类要素(政府、大学、研发服务机构以及企业、集群)之间形成了复杂而有效的有机整体。与瑞典国家创新体系相比.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取得了不少成绩。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上特别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到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突破口的高度。这表明,加强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和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应加大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健全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聚集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国家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形势下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电网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强化公司科技支撑的关键和推动电网技术升级的中心环节。省级经研院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研究进展, 从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产出、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 5 个方面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引入创新能力指数衡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综合情况。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中关村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得分最高, 其创新能力居于首位, 上海张江排名第二、武汉东湖位列第三, 天津滨海得分最低。最后在分析 4 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示范区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航天强国。上述要求均指向原创技术与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广度上覆盖支撑作战体系和装备体系建设的所有总体专业”建设要求。以“技术立本”的军工总体设计单位,  相似文献   

18.
创新资源由周边落后地区向经济中心进行集聚运动,从而形成创新极化效应,随着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显现,极化效应向扩散效应过渡。本文首先在构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1998~2017年我国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其次通过测算TW指数,对我国整体范围及4个经济区域资源极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极化指数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近年来,虽然我国创新极化程度逐渐减弱,但仍处于较高水平。4个经济区域内的创新极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东西部存在显著的极化现象,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极化水平最低。我国应针对性地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跨区域协调合作创新,构建多层次的增长极体系,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辐射周边落后地区,促进创新资源的再分配,推动区域经济的平衡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要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关键。本文从创造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入手,阐述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旨在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适应应用四大系统构成国家创新体系工程”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党 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 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 态阶段,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 逻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仍存在影响创新能力发展的 诸多障碍,尤其是创新服务体系还严重缺失。我国在加快科技与经济融合的进程中,需要重 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在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的大形势下,打造创新创业集成服务商,支持创新平台、孵化载体建设,促进专业创 新服务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