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全面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退化的影响,为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沿海5区县(无棣县、沾化区、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区)为研究区域,以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987—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从1987年的0.717下降到2017年的0.531,5个区县的评价等级在1987年为3个安全和2个预警,到2017年则变为1个预警、3个不安全和1个非常不安全。(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变化存在阶段性差异。生态安全状况在不同的阶段恶化程度有所差异,1997—2007年程度最强,阶段性差异与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的干扰强弱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安全指数下降最明显的是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东营区,其次为与之紧临的垦利区;黄河来水量减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海水养殖等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处于不安全级别,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压力较大,今后的重点应是控制海水养殖面积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复杂且脆弱的,探讨旅游对其造成的影响,评价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对保护滨海湿地意义重大.采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对以黄河三角洲湿地、长岛湿地和胶州湾湿地为代表的山东省滨海湿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和长岛湿地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胶州湾湿地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当地滨海湿地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滨海湿地旅游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双台子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6年双台子河口生态监控区海洋经济专项调查报告及盘锦年鉴等,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结果表明,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42.43亿元/年,其中物质生产价值80.55亿元,大气调节价值22.87亿元,水调节价值17.41亿元,环境净化价值0.14亿元,生物多样性价值3.11亿元,护岸价值31.66亿元,成陆造地价值49.11亿元,教育与科研价值17.84亿元,旅游价值19.74亿元。若从分属的三大类服务功能价值量来看,资源功能价值最大,占湿地功能总价值的53.48%,其次为环境功能价值,占31.02%,而人文功能价值仅占15.50%。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几何校正、图像选取以及图像增强等方式进行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为准确地提取湿地信息提供了数据基础.在舍弃单纯的传统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利用分层提取地物信息的新方法:即,首先根据地物的光谱特征采用模型法对有水的湿地进行提取,然后用非监督分类对其它湿地类型进行提取,最终得到了湿地类型分布图及其相应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雏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的第一步是指标选择原则的确定;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寻求对管理景观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整体性评估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6.
介绍福安市滨海湿地的生态特征、生态功能以及存在问题,对如何保护和利用福安滨海湿地,提出了建立福安滨海湿地信息管理系统及监测体系,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湿地保护法律体系,细化公众参与湿地保护意识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3个时期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和研究闽江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和景砚生态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河口淡水河流区和滨海咸水区景观格局存在空间异质性和人为干扰的程度的差异;闽江河口湿地受快速城市化的影响,湿地面临的保护与开发冲突矛盾日益凸现,从保护景观功能的角度,提出有别于自然保护小区的景观生态保护区的规划思路,将闽江河口湿地景观生态区划分为三类: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区、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反应景观空间结构和景观异质性的指数,对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86-2000年,湿地景观发生子较大变化,人为因子是九龙江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力,自然因子以不同强度和方式影响湿地景观的演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区位因素由1996年受距区域经济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和海岸线远近影响转变为2005年受距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015年转变为距受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1996年江苏省滨海湿地驱动力作用强弱依次为区位海岸线变化社会经济;2005年依次为海岸线变化政策社会经济区位;2015年依次为政策社会经济区位海岸线变化。研究结论:在江苏省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演变受河流、海洋动力作用、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就其影响力而言,海岸线变化和区位因素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滨海湿地影响逐步增强,政策的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 ,结合广州市的实际 ,按照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立了评价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农业(农村)可持续化与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以1995—1998年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调查,对洪河农场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结合我国水闸主要病险问题,从病险水闸安全鉴定结论准确性、除险加固设计方案、服役性能提升程度、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应等方面,构建由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描述了各评价指标的内涵,以期提高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效果评价的系统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郭峰  宋剑峰  赵敏 《水利经济》2005,23(2):17-19,26
简述《水利产业政策》的内涵,论述公共政策评估模式、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水利产业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对其定量指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对定性指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进行测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施工单位为例,在比较分析已有信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方法,得到市场主体对现有评价指标的认同度,并分析不同指标认同度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删除门户网站及平台信息、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及施工年产值等认同度低的指标,提高管理层素质、人员素质及管理制度等认同度高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5.
何慧爽 《水利经济》2018,36(2):62-67
为准确描述我国公民水素养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水资源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水素养,在科学素养、环境素养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包含有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的公民水素养多层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李克特量表分别确立各级指标权重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北京市为例对公民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通用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知识、水态度、水行为在水素养评价中各自的权重为9.14%、21.76%和69.10%;水知识、水态度得分相对较高,而水行为得分则相对较低,表明以水行为核心的水素养提升任务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标选择是评价土地利用绩效的基础,目前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了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利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是学术界的重要任务。已有的一些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忽视空间尺度,针对性、层次性、区域性等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成区和市辖区两个空间尺度建立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王梅梅 《水利经济》2022,40(2):38-45
建立一个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水资源环境等目标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为贯彻落实河长制提供相配套的制度保障。根据目标要求确定相应评价指标的原则,在剖析新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公共需求满足程度的两方面指标,涵盖经济合理性、社会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的多层次水资源优化配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经济成本、经济收益、基本生存用水指标、水生态环境指标和产业安全指标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若干二级指标构成,采用专家群组决策特征根法逐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8.
论湿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构成湿地生态经济系统;通过对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针对我国湿地生态经济系统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优化湿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等级是水利工程建设政府监管的基础,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将对信用等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大影响。针对现有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大型企业而不利于小型企业这一问题,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以施工企业为例,研究并构建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贝叶斯网络信用评价模型。利用水利部有关施工企业的信用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及测试,据此得到的信用等级评价准确率达90.91%。基于本文指标体系的信用等级评价方法可为有关部门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岛统计调查是海岛开发、保护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国海岛的资源、环境、经济、管理等情况,是加速海岛开发建设、加强海岛管理的向导,有利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对我国海岛和海洋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战略指导,有利于我国海岛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本文研究分析了海岛统计调查对我国海岛开发、海岛管理的作用及开展海岛统计调查的必要性,以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海岛经济调查、同民经济统计调查指标为基础,结合我国海岛管理工作实际,研究构建了一套较为可行、全面的海岛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为国家l拉完善海岛统计调查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