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金供给、资本非均衡流动与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在区域之间配置的巨大差异,不仅源自各区域内部资本形成的差异,而且源自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差异.通过对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资金供给、区间资本流动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金供给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而区间资本的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外资的流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其影响也明显的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在资本已经稀缺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资本的外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虽然导致国内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如果进行分类研究,则不难发现,地理因素(如海拔、水资源适宜度、距离核心经济区的远近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而制度供给(如对外开放的次序、经济区的布局等)则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应结合区位条件尽快制定对外开放、经济区划分进程表,并通过产业聚集、城市群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一直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与银行的资金供给呈正相关关系,从而导致地方政府过分依赖银行的资金供给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忽视了经济的健康和安全发展与吸引资金流动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徐州市最近18年的银行供给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发展状况决定资金需要,而不是资金供给多少决定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夸大资金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资本形成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金融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在不同地区资本会形成差异: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东部地区建立了一套有效率的资本形成机制,而这正是落后的西部地区所缺乏的。有效率的金融制度安排会大大促进资本的形成,从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东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机制的角度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问题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财政学,金融学以及产业经济学等学科中抽象出资本以及资本流动的内容,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发展以及缩小区际经济差异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改善我国财政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外资的区域流动以促进区城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支付系统数据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客观反映、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轨迹的真实记载,其变动趋势与宏观经济发展相一致,通过分析其不同地区间的资金流动情况,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陕西省大小额支付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借助资金流动规模、支付业务贡献度等指标,分析陕西省十市之间以及与省外之间发生的支付业务特点和资金流动的关联性,进而研究陕西省资金流动的规律和特点,并据此对陕西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条件、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焕庸线”所描述的状况正是农业社会中区域经济活动与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状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寻求最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内在追求,就表现为区域间人口与经济活动流向上的三个趋势: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城市化);从山区向平原流动;从内陆向沿海流动(沿海化)。加大对西部的投资,仅仅是解决东、西部经济差距的一个手段,还有一个手段是消除人口流动的障碍,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  相似文献   

8.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本质上是资源流动和组合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一国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具有倾向性.区域之间的资源流动一旦选择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资源流入区域有可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保持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流出区域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轨道而使区域经济长期锁定在相对低迷的状态.本文从一国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倾向这一理念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现象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收支的货币主义理论背景下,资本流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是一个循环反复的作用过程,二者的相互作用在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取得新的均衡时结束。借助IS—LM—BP模型可以将这种复杂的循环作用过程以及作用结果通过图形进行演绎。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IS—LM—BP模型与开放经济下的AS—AD模型分析表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流出对国内货币供应量有紧缩效应,并使价格总水平下降;相反,资本流入对国内货币供应量有扩张效应.使价格总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10.
国际资本、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我国外资引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20年来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创造出一些“经济奇迹”;但同时,过量流入的国际资本也诱发了发展中国家的数次金融危机,本文分析了国际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资本流动与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探讨资本流动对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呈现显著的σ收敛特征;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资本流动是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的重要实现机制.1986年~2009年,香港对广东资本净流入规模越大,粤港澳区域金融发展的σ收敛性越强.  相似文献   

12.
要素流动粘性是导致区域经济非均衡的一项重要原因。随着技术的进步,要素流动粘性正在出现减弱的趋势。区域制度竞争是克服要素流动粘性的有效方式。政府在降低要素流动粘性、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物流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促进了与现代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和邮电通信业等行业和部门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的集群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纳入空间经济学分析框架,通过资本深化和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机制.研究结论表明:人均资本深化源于资本创造;资本不能在区际自由流动时,贸易自由度逐渐提高不仅导致核心—边缘结构,而且区际人均实际收入差异将持续存在;资本可以在区际自由流动时,在任何贸易成本下都可能发生集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降低贸易自由度不是经济一体化的全部,逐渐消除生产要素流动障碍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实体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资本流动作为虚拟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别阐述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和消极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对实体经济积极作用的建议主张。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发展、区域差异与经济增长——以股票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省际层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对各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已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由于股票市场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其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不同。股票筹资有效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却不利于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在西部地区,股票筹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7.
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下利率、汇率传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本不流动、不完全流动和完全流动这三种宏观环境下,货币政策对于利率与汇率传导途径有所不同。本文在介绍资本不流动和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两个典型模型基础上,尝试给出了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利率和汇率模型,并对我国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间资本流动长期存在不平衡现象,大量资本从农村流向城市,造成农村资本稀缺,严重抑制了农村经济发展。城乡间资本流动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基础设施、金融市场以及财政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差异的形成以及资本流动的渠道,并给出了解决城乡间资本流动不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区域社会资本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分析这三个层次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作用体制,建构一个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地方政府运用社会资本解决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将长期处于资本稀缺状态,同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的目标是维持地区社会稳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人民福利。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宏观金融政策下,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用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保证自己特定目标的实现,以期在中观层次上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