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滨州为案例实证研究,在全面分析其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滨州经济基础、旅游资源、客源市场的非优表现,切合实际地提出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的产品战略——层次开发、滚动开发与市场开发战略——渐进拓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强劲发展态势导致旅游资源优越区不能有效满足现实旅游市场需求,客观呼唤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文章对国内关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并就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基础研究、相关研究与应用研究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展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开发与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3.
烟台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只有蓬莱景区形成了旅游优势区,其他诸多的景点因资源、区位条件等因素,没有达到相应要求而形成了旅游非优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岛型非优区资源的评价体系,以烟台养马岛和芝罘岛为代表,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个景点的资源赋存情况进行分析。结论是两者都具备较高的资源吸引力,资源开发上的欠缺是致其成为非优区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基础服务设施、资源合理开发和科学统筹规划力度,挖掘和利用好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旅游非优区海岛旅游资源,促进烟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城市品位提升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旅游吸引力视角对国外城市文化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提升,分析了游客友好性和生命周期两大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的关键因素及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提升的具体途径,并在总结目前国内城市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城市文化旅游未来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27个省(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结构理论、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旅游空间状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其他区域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发育典型;省会城市旅游经济在总体趋于扩散的大趋势下,同时存在着空间集聚;边缘地区区位条件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扩散,弱化了省会城市的集聚状态,而其较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仍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旅游景观是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真实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民族地区旅游的基础。运用景观生态系统理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凤凰旅游景观塑造进行实证研究,对凤凰古城的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景观生态评价,提出其景观塑造的基本原则和未来发展应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大同市是典型的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型城市.加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对于实现大同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问卷、SPSS等作为调查研究工具,探索了被调查者的低碳旅游认知度和低碳旅游开展及使用目的意愿的综合情况、受访者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数据,对淮北市公众的低碳旅游认知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公众对开展低碳旅游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大部分受访者对低碳旅游开展及使用目的意愿基本一致;通过文献比较发现,公众对低碳旅游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门票支付还存有疑虑。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成为影响低碳旅游认知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少数民族聚集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为研究对象,利用恩施州2007—2018年的旅游业及相关经济、环境指标数据,基于区位熵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了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生态效率水平,并运用VAR模型探讨了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各县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在研究期内,旅游生态效率随时间推移呈增长态势,但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仅恩施、巴东和咸丰的旅游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相对达到了合理水平,其它县市均亟待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3)在2007—2018年间,恩施州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度逐年上升,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主体资源的枯竭,曾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资源型城市,将不得不面临转型的现实选择。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指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更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耦合因素的转型。文章以西部地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甘肃省为例,从资源型产业周期特点出发,结合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甘肃资源型城市科学转型的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甘肃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西部其他省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璐 《大众商务》2010,(2):89-89
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旅游转型问题进行了讨论,概述了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的相关问题,归纳了不同产业类型资源型城市进行旅游转型的共性、区别,并根据资源和产业类型讨论其旅游转型模式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璐 《大众商务》2010,(4):89-89
本文对资源型城市的旅游转型问题进行了讨论,概述了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的相关问题,归纳了不同产业类型资源型城市进行旅游转型的共性、区别,并根据资源和产业类型讨论其旅游转型模式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指出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描述了巩义市发展现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了巩义市七大产业在全省全国优势情况,为巩义市经济转型提出了延长铝制品产业链、研发耐火材料新产品、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许多城市都是靠自然资源的开发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除了面临西部地区共有的一些困难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因素。有必要从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角度出发,促进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感知距离是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随着距离的衰减进行了研究,但对感知距离的认识还缺乏系统性。旅游资源吸引力受到多维感知距离衰减和调节变量的影响程度,在古典尊贵性、古典军事性、租界历史性、宗教文化性、民间风俗性五种代表性历史风貌建筑旅游资源吸引力的衰减模型中,表现不一,共同点是随着空间、时间及文化距离的增加,吸引力会降低,若是交通便利,并有人伴随的情况下,吸引力则会大大增加,但也有不同情况,民间风俗性资源的吸引力则是文化距离越大,吸引力越大。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多受制于城市可使用的自然资源,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依赖性强。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逐渐枯竭,自然景观的各种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迟早要面临的问题。旅游业则因其产业带动能力强、就业覆盖面广等优势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选择,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旅游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能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办好民族地区高校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而高素质即体现在政治思想、品格修养、法纪信仰、文化底蕴、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民族地区高校干部素质内涵提升应结合对党政干部的普遍性要求和高校干部的特殊性要求,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根源,把握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提出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对策,对促进房地产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旅游产业是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一条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尽快实现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