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改进投入产出(IO)模型推导行业部门生产、消费、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不同统计口径的隐含CO2计算公式,利用能源实物消耗量及排放系数直接测算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然后计算分析我国29个行业部门贸易平衡条件下贸易隐含碳,再以行业产出增加值为指标确定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比例,构建国际贸易碳排放共担责任分配模型,测算代表性行业CO2排放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原则下可能结果。研究结果证实我国2007年出口和净出口隐含CO2排放量占比都较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三个行业在共担责任原则下有约30%责任应该由国外消费者承担。本文最后提出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倡导建立新的CO2排放责任分担原则及具体测算指标体系;中国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贸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许多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但有关湖南省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仍相对匮乏。文章依据IPCC2006碳排放测算模型、投入产出法对湖南省贸易隐含碳进行了实证评估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2007-2017年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41.63亿吨上升到2017年的95.00亿吨;分部门看,2012年和2017年,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化学产品部门的出口贸易隐含碳稳定在前列,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较多的有金属矿、煤炭采选产品与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门。(2)影响湖南省贸易隐含碳的因素依据影响力大小依次为直接碳排放系数因素、出口(进口)向量因素和中间投入系数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碳排放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再出口隐含碳最多的三个部门,说明这些部门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数量巨大,在中国碳排放总额中占比很高,且在行业分布和国别流向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出口总量增长是导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直接排放系数降低和中间生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出口结构改善对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某些年份和个别出口贸易伙伴中,由于结构恶化反而导致碳排放增加。因此,我国在采取措施降低出口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亟需进一步加大出口商品升级换代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7-2011年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分别测算了广东省整体和部门层面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进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差额1997年为0.20亿吨、2011年为0.36亿吨,说明广东省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状态;另外,隐含碳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服务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部门。广东省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碳产品的出口,扩大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采用LMDI 分解法将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3种因素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年均增长8.98%,农业部门、食品加工业部门是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多的部门,规模效应是导致农产品出口的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CO2排放量增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而结构效应较微弱。  相似文献   

8.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法建立一个测算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模型,分别运用双区域和单区域投入产出表估算两国贸易商品的碳排放系数,并采用两国近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对中国"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以2007年为分界点,中国在中澳贸易中由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隐含碳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通过中澳贸易向其转移了碳排放,即中澳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文章最后分析了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变化的原因;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双边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技术异质性假设,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印度1995-2009年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并使用SDA模型对其出口隐含碳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印度出口隐含碳在1995-2009年间增长迅速,由115Mt增长至725Mt,增长了530%;进口隐含碳也在不断增加,由39Mt增长至215Mt,增长了451%;印度是一个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国。因素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是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增长的主导因素;结构效应有助于印度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减少,但是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对印度减少出口贸易隐含碳和中印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与32个国家的虚假贸易规模,结果表明,虚假贸易规模从2000年的156.7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4,565.9亿美元,超过贸易总规模的10%,其中进出口伪报规模呈现"U"型特征,复进口以及中国内地对香港地区的虚假贸易规模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与国内利率汇率尚未完全市场化、资本项目不完全可兑换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并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转变监管方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数据统计机制,提高存款利率的上限额度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幅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减少虚假贸易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以2005-2010年海峡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与碳排放数据为样本,通过估算部门碳排放强度,测算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对两岸贸易隐含碳净转移进行LMDI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间,祖国大陆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台湾地区相应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海峡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工业、金属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两岸贸易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减少了209.38-306.03百万吨。本文研究不仅从部门角度,为海峡两岸控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从全球碳排放角度,为促进海峡两岸贸易深入发展提供了环境意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苏娜 《江苏商论》2011,(11):82-84,88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区域发展不协调、一体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愈发突出。推动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是我国开放布局的重要目标。地处内陆腹地的中部地区要改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实现本地区经济崛起,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的贸易伙伴国进口贸易便利化视角,选取进口文件、进口时间及进口成本3个指标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体系,并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此外,基于分区域改进引力模型回归结果,选取贸易伙伴国进口成本指标设计两套方案检验贸易伙伴国进口便利化改善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伙伴国的进口便利化水平改善能显著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当贸易伙伴国进口成本分别降至区域平均水平与最低水平时,中国的出口总量将分别增加1,963.7亿美元与11,431.0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1986~2006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浙江外贸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外贸依存度、贡献率、拉动度及弹性四个对外贸易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得到了较好的拟合结果,为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假说(ELG)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服务贸易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基于1995~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计量模型对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发现,在全样本区间内,服务贸易开放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依收入水平分组的实证检验发现,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低收入国家则不显著,而中高收入国家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谭裕华 《江苏商论》2011,(11):85-88
东莞是中国加工贸易企业最集聚的城市。加贸企业大进大出。金融危机削弱了进出口需求,东莞外贸受到冲击,但远没有外界传说的严重。除了2009年以外,东莞各类型企业进出口额在金融危机下普遍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并呈现出不同的增长特性。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长最快,国有企业进出口额增长最慢。  相似文献   

18.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隐含碳占到中国总排放量的3.07%~8.41%;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它们却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欧盟应对中国的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则需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改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婷 《商业研究》2006,(23):145-151
图书版权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贸易的重要内容。版权贸易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影响很大,已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内容。目前图书版权贸易的国际贸易额增长迅速,但多数是在欧美等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我国开展版权贸易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中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处于巨额逆差,这也成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心头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