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范亮 《中国新时代》2005,(10):71-73
在一个企业家峰会上,聚众传媒CEO虞锋见到王石.寒喧之后,王石告诉虞锋,数年前曾有人来找过他,向他推介现在虞锋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但是当时他并不看好这个项目,所以他拒绝了。王石说,他没想到在仅仅几年之后,这个行业在国内市场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目前数十个亿的市场规模.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引来国外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石拿了厚厚一叠纸走上台。"这不是讲稿,只是资料。"他迅速打消了听众的疑虑。 但他的讲话仍与那些资料有关:"从整体上来讲,80年代的企业家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天花板",王石把包括自  相似文献   

3.
萧三匝 《中国企业家》2015,(24):112-112
见褚时健之前,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他是个讷言的人。在欢迎王石一行的晚宴上,大家请他讲话,他说的不超过五句。  相似文献   

4.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陈彤 《中国新时代》2006,(4):122-122
《道路与梦想》作者:王石缪川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36.00元在王石新书的北京发布会上,第一次看到王石新书的大标题《道路与梦想》,我就问他,是不是受到了《光荣与梦想》的影响。王石说,《光荣与梦想》是他喜欢的书之一。王石的这本书里,用四个名著的书名作为四个章节,一个是《红与黑》,一个是《喧哗与骚动》,还有一个是《荆棘鸟》,最后一个是《光荣与梦想》。王石显然很喜欢“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他用这个来表示,万科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光荣感,所以,他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和《光荣与梦想》非常相似,由此可见,作为企业家的王石,内心深处实际上…  相似文献   

6.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23):52-53
登山是王石的一张名片如果说山峰只是地球某些小小突起王石在54岁的时候开始向地球的两个绝对顶点——北极和南极开始了他的征程。按照他的计划.他希望凭借个人身体和意志征服的范围还将蔓延到海洋和沙漠。不过2005年4月前往北极之前北京机场送行的一位老者改变了王石这些计划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快乐王石     
高榕 《房地产导刊》2003,(61):40-45
除了对中国经济漠不关心的人之外,不知道王石这个名字的人恐怕很少。人们对王石的了解,绝大多数是来自媒体,到目前为止,各类媒体有关王石的报道不下几千条,几乎把王石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部公诸于众了。如今再写王石,毫无疑问是自讨苦吃。但,正如许多写过王石的人所说:只要接触过王石,就情不自禁有一种写他的冲动。  相似文献   

8.
冯仑 《房地产导刊》2008,(6):118-118
不当老板的王石 我跟王石最近说的,“你当时做得最正确的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为什么呢?在那代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中,很少有自己创业不当老板的,王石是唯一的例外。万科是他手创建的,他没当老板,他追求的是职业经理人的定位。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  相似文献   

9.
回忆中国的地产史,人们总不忘提起一个名字:王石。中国的大多数房地产老板,在百姓心目中并无良好印象,王石是个例外。在地产界,王石被称为“地地道道的大王”。不仅是他的杰出成就、也不仅是他培养了一批中国地产精英。王石,是第一代深圳人创业的典型代表。王石在万科不遗余力建立了一个有超级影响力并合乎现代社会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企业制度,致力于一个新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与理念的建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三年来王石一直想卖万科,两年前这一计划差点成功,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反悔而流产。千禧年王石想了却此愿,不知谁能满足他的愿望…… 日前,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明确表示,三年来他一直想卖万科,为万科引进有实力的大股东。他渴望2000年万科能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与一流的房地产公司实现强强联合。 在两年前本报记者对王石的专访中,他曾透露过,一家大机构已经拿着支票跑到了深圳,但第一大股东深圳特区发展集团(简称深特发)突然反悔了,王石与机会擦肩而过。 今年10月29日,本来日均成交量只有7—10万…  相似文献   

11.
1988年 放弃股权 王石的第一个标志性时刻.这决定了他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继任者 3月中旬,深圳爆出开发商用不合格海沙事件之后,王石第一时间给郁亮打来电话,问万科有没有影响,要不要代表行业赶紧表个态.郁亮的建议是这事已经由深圳市政府出面在推动,且万科大股东华润牵涉比较深,万科积极表态不妥.王石接受了郁亮的建议. "王石主席很尊重我的意见."郁亮说,"他很多事情都会来问我,比如说他要回答对市场判断时就会来问问我."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王石的身份成了一个话题,他到底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企业家?对此,王石始终坚定地回答自己是企业家.   ……  相似文献   

13.
登山是王石的一张名片。如果说山峰只是地球某些小小突起,王石在54岁的时候开始向地球的两个绝对顶点——北极和南极开始了他的征程。按照他的计划,他希望凭借个人身体和意志征服的范围还将蔓延到海洋和沙漠。不过,2005年4月前往北极之前,北京机场送行的一位老者改变了王石这些计划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王石的身份成了一个话题,他到底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企业家?对此,王石始终坚定地回答自己是企业家.   ……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产市场》2007,(3):90-90
近几年,王石的身份成了一个话题,他到底是一个探险家还是企业家?对此,王石始终坚定地回答自己是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王董     
关于王石,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下次和王董见面,我还得交待自己的来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你跟他长谈过多少次,间或还有会心之微笑,之后他还是不认识你。他们的名字叫企业家。据说政治家也是如此,那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作为企业家,王石董事长是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十年来(当然没  相似文献   

17.
李占舟  松涛 《英才》2005,(4):80-81
中年男人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62 %的人经常腰酸背痛;58%的人一干活就累。“Very Good!”王石举着大拇指,转来转去,逢人就是这句话。众人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一支亮得晃眼的汤勺固定住王石那根脱臼的大拇指。第一次滑雪,他兴备地滑了2个小时,全然不顾手指受伤。“不是死在山顶上,就是死在山脚下。”王石滑雪不要命,爬山更不要命,已有“马革裹尸”的境界。只  相似文献   

18.
三年之变!     
三年前,曾随王石等一干人马去昆明,去见识一场地产盛宴。此次的贵宾是王石,他要接受云南民营企业俊发公司的独立董事之聘。与此可同辉的是袁昆,作为深圳职业经理人,以年薪100万受聘于俊发总经理,成为云南第一职业经理人。当然真正的主角的是俊发.俊发的亮点在于掌舵人李俊。——那晚随王石等在昆明有名的航空酒吧见他,噪杂中仍能感到他是气场的中心——25岁,目光如炬,英姿勃发,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在围着他。两个月后,情况突变,俊发牵连云南省长案,李俊被收审。这时,公众人物王石如何选择,职业经理袁昆呢?还有当年跟随报道的我等记者?  相似文献   

19.
冯仑 《企业研究》2008,(3):22-31
在中国企业家的丛林中,王石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冯仑认为王石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成功还没有到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王石的成功是许多老板无法企及的。可以说王石是对冯仑影响非常大的一个企业家,也是冯仑非常推崇的企业家。在中信出版社刚刚推出的《野蛮生长》一书中,冯仑用浓墨重彩勾划出他眼里的王石,大有“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况味。本刊选登此文,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环保     
《中国企业家》2008,(12):21-21
“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在博客上不合适地回答了网友提问,在这里我向各位股东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在万科2008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石道歉说,他的不适当评论对万科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