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唯物方法论:毛泽东反思计划经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40多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我国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已经经历了十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期间,在头五个五年计划里,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最终卖给谁,如何分配,都由国家一手决定,企业没有自主性,经济上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存在着投入多产出少等效益不高、市场供应紧张、商品品种单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等问题。尽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身所固有的统得过死,信息滞障,活力不强等弊端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使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低、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尤其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之后,计划统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死,指令性计划管理不断加强,原有的间接计划逐渐消失,且计划多变,相互脱节,更强化了这一体制的负面效应。毛泽东通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开始对中国实行的计划经济进行哲学反思。“一五”计划期间,为了适应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我国制定...  相似文献   

2.
“一五”计划时期是我国现代工业化基础的奠基时期 ,也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时期。我国建国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决定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并受到了苏联经验的影响。“一五”时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保证“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体现了计划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的优越性。但完全排斥市场作用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建立初期即体现出来 ,并决定了我国 5 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中“大跃进”的产生。实践证明 ,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指出:“九五”期间奋斗目标之一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因此,教育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解决思想、更新观念,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人口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的人口论过程中,形成了以“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和“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两个命题为中心内容的人口思想。毛泽东人口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和经济决定论的人口理论精髓。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过程,也是全面实践自己人口思想的过程。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不长的时间就基本解决了美国政府曾经断言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在包括婚育方面在内的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明确规定婚姻自由和节育自主都属于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工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许多社会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毛泽东在和平建设时期也企图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实现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跨越,甚至把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当作革命对象,相继提出“不断革命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则属于滥用有关人民性和“革命加生产”的唯物历史观的人口思想,都严重地损害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的背景下,毛泽东还产生过像生产计划那样实行生育计划的设想。但是,由于这一思想与革命年代形成的唯物历史观的人口思想直接发生冲突,所以,毛泽东在修改和公开出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一重要著作时,最终放弃了由政府实施计划生育的思想。虽然在其逝世前都未曾认识到计划体制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困难,但是,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毛泽东既没有公开发表过自己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论述,也未设置他提出的计划生育的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5.
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重要目标,也是在中国不断增温的热门话题。一经济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从“一五”到“五五”,五年计划称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从“六五”开始改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作为五年计划的独立组成部分,表明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笔者认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管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扫描与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国企财务实际上是国家财政的延伸,财务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国企实行"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几乎没有经营自主权。第二个时期分两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企财务管理体制向"放权让利、统负盈亏"进行初步改革。从1984年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政企职责分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到"扩权放利、分负盈亏"阶段。第三个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构建了国有企业"财务自理、自负盈亏"的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体制下滩涂开发的投资运行机制研究王家新桑乃泉一、滩涂围垦开发筹资的几种模式我省“九五”期间计划开发利用百万亩滩涂,这是建设“海上苏东”、发展江苏海洋经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举措。计划经济体制下滩涂围垦开发主要由国家投资和所在县农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工业发展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在已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主要内容,成为工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为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企业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本身发展的要求。它是保证国家计划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因此,  相似文献   

10.
对“市管县”和“省管县”体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决定着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最终成败。当前我国正在酝酿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新一轮调整,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将原有的“市管县”及时变更为“省管县”,实行了20多年的“市管县”体制因何而得以建立起来,它究竟存在怎样的弊端,新的“省管县”体制到底应该如何建构,解决好这些问题是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计划生育是毛泽东在1956年前后所创造的一个新词汇,意指计划经济中与政府生产计划相联系的家庭生育计划。经过几十年的演变,计划生育常常在两种含义上被使用,一是工业革命以来逐渐盛行的避孕和节制生育,二是指目前我国实行的政府根据计划或政策向各个家庭分配生育指标的现行计划生育制度。共和国60年的计划生育恰好可以按照这两种不同含义划分为前后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即1949—1979年,是我国逐步建立和强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新生政权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出现的避孕和节育要求当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和民主权利,积极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相关限制性的规定,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国家公开倡导和支持的避孕和节制生育制度。第二个30年即1979-2009年,是党和政府开始反省并摸索改革和改变计划体制,寻求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本来是计划经济体制内在性的因素决定无法实现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人们却受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从束缩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以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急于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希望尽快把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的思想支配下,人们继续沿着计划经济的思维并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的计划生育的设想,要求居民生育必须符合计划,迅速建立起由政府决定居民生育行为的现行计划生育制度。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李富春不仅领导了东北地区经济工作,而且参与领导了全国经济工作,主持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156项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新自负责,还对我国一五建设经验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总结,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大厦原重要奠基。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笔者认为 ,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既有对立排斥的一面 ,又有相互结合的可能性。首先 ,计划与市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计划经济能够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 ,避免无政府状态 ;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物力进行重大建设 ,防止大的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 ;较好地调节收入分配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保证社会公正。但是计划经济也存在不少弊端 :权力过分集中 ,管得过多过死 ,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在经济发展上,必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的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这不仅为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指明了方向,而且将会大大促进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实行“两个转变”不仅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指导意义,也完全适用于机械行业的情况。目前,机械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的矛盾十分突出。从1996年前7个月的情况看,全国机械工业实现利税同比下降16.3%,利润同比下…  相似文献   

15.
<正>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的共识。但是,从这一点出发,可以不可以作出如下推导?这就是,既然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这两种手段都可以加以运用,那么,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已经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我们只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加入市场调节的因素,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就可以了,而无须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无须建立市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在补上工业化的这一课,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商贸服务业和商品市场的建设被忽视,产业结构失调,城市原已萌芽出的聚散、辐射、媒介等功能结点也被行政计划部门所取代,没有延续下去,造成城市综合功能逐渐萎缩。加上改革以前一个很长时间里,生产资料并不是作为商品交换的,而是作为产品实行计划分配;消费资料交换虽承认市场的存在,但长期实行统购包销,城市居民消费实行凭票证的“计划供应”;商品流通由国合商业承担,实行从生产企业经过一、二、三级批发站,到零售商  相似文献   

1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向这一目标推进过程中,我国市场经济将呈现如下新的发展趋势或特点:一、市场经济市场化市场化是一个质和量的概念,同时是一个动态性概念。就市场化是个质的概念来说,有以下三层含义:一层是市场化是同“集中计划”或“统制经济”相对立的概念,市场化意味着同传统的计划经济的观念、体制及方式决裂,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产物,是指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采取两种不同的养老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成为阻碍社会公平实现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信 管理体制无论是统存统贷、差额包干,还是实贷实存,重点均是贷款计划指标和规模的管理控制,结果是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贷款风险管理,是我国信贷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对加强贷款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国有企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随着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变迁,国企弊端日益突出。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本阐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必然性,批驳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分析了国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