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设计出广西高校本科生培养融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具体内容,并以广西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制订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新建本科院校早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设计出广西高校本科生培养融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具体内容,并以广西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制订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新建本科院校早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设计出广西高校本科生培养融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具体内容,并以广西财经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制订出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新建本科院校早日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采访过那么多的经理厂长,遇上头戴两顶硕士桂冠的,这还是第一次。这位"双硕士"厂长,名叫王金铎,现任河北省涞水县长城电极厂厂长,兼县经贸委党委书记、副主任。他早年从河北化工学校毕业后,边工作,边学习,靠顽强的意志和毅力,靠刻苦钻研的狠劲儿、挤劲儿、钻劲儿,硬是获得了清华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学无止境。王金铎说,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真可谓学然后知不足。他现在虽过"不惑之年",但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3):257-259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正式招生以来,我国的教育硕士吸引了众多培育单位参与,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教育硕士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教育硕士培养中的教学方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影响教育硕士质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地方院校尤甚。了解和学习国内外高水平教育硕士培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地方院校在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方面的差距,构建相对完善的地方院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体系,这也对提升本地区基础教育层次和教育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孙铭,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管理经济学硕士课程主任。毕业于前新加坡南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后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这位。周教授同时也是苏俄莫斯科对外文科大学名誉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管理学院名誉教授,新加坡"国家图书奖"(1996)和国际专家教育研究学院"世界学术之星"奖(1997)的获得者,蒙古K.H.立法学院名誉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工业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5,(32):256-257
本文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及实践经验,重点介绍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模式上的区别,实践表明专业型硕士应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模式上的核心区别。产学结合是培养好专业硕士的关键途径,却易于流于形式,考核机制非常重要。案例教学很适合专业硕士,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英国和美国的管理人才培养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十分重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向其提供全面的现代管理知识。英国高校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一般要学20门课程,其中70%是必修的,30%是按专门化方向开出的选修课。美国的管理教育除了教管理知识外,还要教行为科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其次,它们都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实际能力的训练。英国强调结合实际开课,实务课则强调实际操作。例如,曼彻斯特商学院管理硕士班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后,一般利用暑假到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04年初中国批准设立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MPAcc)。暨南大学是中国首批获得批准的会计硕士专业学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06,(4):F0002-F0002
南昌大学中法工商管理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1997年1月,是南昌大学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Universite de Poitiers)共同建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分别于1997年和2003年开始招收培养授予法方法学位的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和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同时开展各类专业本专科毕业生赴法留学语言和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1.
从本期起,《计算机审计应用系列专栏》将陆续刊登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学员撰写的文章。本来开辟专栏、编发稿件,自有《中国审计》的领导和编辑的深谋远虑,可是作为计算机技术中心的主任,我却有难以抑制的激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记得是2000年,南京,全国审计系统计算机开发应用展示会期间,李金华审计长就计算机审计的人才培养问题作了深入考察。他说:南京特派办的计算机审计之所以能够搞得好,除了有几个计算机硕士以外,他们还有一帮人,大约一二十个,每个业务处都有。他们不是学计算机的,但能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李审计长告诉我:…  相似文献   

12.
王永海,经济学博士,管理学(会讣学)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任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领导小组成员、武汉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04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2004年7月,首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生报名2004年10月,首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展开2005年2月,首届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完成一、应时而出:MPAcc迎面袭来在MBA、MPA等专业学位相继亮相之后,又有一个新的专业学位——会计专业硕士(MPAcc,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在国内露面。首批MPAcc试点院校有北京大学等21个。同时还有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按联合培养方式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根据计划,MPAcc全国首批总共招生的限额为1900名。  相似文献   

14.
职场     
高级会计人才正成为香饽饽2011年,我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中国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方案》,建议设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高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EMPAcc)和会计博士专业学位(DPAcc)等四个系列,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责任和使命。进行科研活动是研究生区别于其他层次学生的本质特征。本文以对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分析为理论基础,总结了当前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也对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6,(2):181-184
本文首先确定了构建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绩效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平衡计分卡;然后从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的价值目标入手,根据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分析了如何为我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在国外,平衡计分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平衡记分卡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机构的应用很少,成功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值得我们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 cc)研究生热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是我国批准的首批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 j研究生的21家单位之一,现面向全社会招生。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国家学位主管部门2003年底正式批准在全国设立的专业学位MPAcc教育是面向会计职业界的硕士层次教育,有别于会计学术性学位类型,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更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师资能力,进一步提升我们基础教育的质量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如何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水平,本文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意义和研究方法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在知识、能力和人格等各方面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都有了更为积极显著的发展,社会对他们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下,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心理日趋呈现多样化,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择业、就业。因此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探析,提出调适建议,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外媒看中国     
申鹏 《东方企业家》2009,(12):23-23
美国要向中国学的五个经验 奥巴马访华,是一个尴尬的时机,也许他这次真的需要从中国取经了。美国需要学习中国什么品质呢?首先是雄心壮志.在经济危机时政府的远见与魄力促使他们开始实施4万亿的基建计划;其次是注重教育。这使得中国具有大量且廉价的高质量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