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一直不觉得SARS有多么可怕,甚至,我有置身其外的感觉。 大概是4月中旬,网上说有SARS的病。我给在医院工作的母亲打电话,当时她并不鼓励我戴口罩。那时候我正打算“5·1”去云南。根本没有特价票,都是全价。到了4月下旬,我突然感觉到SARS的严峻,路上的人少了,戴口罩的人多了,网络上的谣言多了,我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她也非常严肃地提醒我——一定戴口罩、用消毒水、少和人接触。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寿龙撰文指出,SARS危机发生之时,也正好是中国政府实现治道变革非常关键的时候。政府治道变革,使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这一过程尚在进行之中,转轨期间的很多问题导致SARS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控制。而当问题严重起来时,我们又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终于导致SARS发展成为严重的传染病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寿龙撰文指出,SARS危机发生之时,也正好是中国政府实现治道变革非常关键的时候。政府治道变革,使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这一过程尚在进行之中,转轨期间的很多问题导致SARS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控制。而当问题严重起来时,我们又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终于导致SARS发展成为严重的传染病问题。  相似文献   

4.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有经济学家把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用英文字母“V”来形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这样解释的:经济的增长曲线,偏离了它原来的轨道,出现了V字形。特别是像外部突然袭击、比如遭受SARS自然灾害的时候,会出现三种形态,第一种我们称之为V字形,即快速下降和快速复苏。第二种叫做U字形,是快速下降,但是持续一段时间才开始复苏。第三种就是所谓L形,一旦下降以后就不会再恢复了。很显然SARS作为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造成了一个V字形。上半年国家统计…  相似文献   

5.
"果子狸"是什么?恕我孤陋寡闻,原本对其没有一点儿知识的我,是通过"非典"(SARS)的肆虐方才知道的.那个时候,不但全国、乃至于全球都在祈盼着寻找"SARS"的病原体,哎,人们"诚惶诚恐"地期待着专家的结论,偏偏此时此刻,一个有关"果子狸"的消息就从南方传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知识窗     
什么是“SARS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 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相似文献   

7.
众说SARS     
<正> SARS是一场人文的灾难 我始终认为,SARS是一场人文的灾难。无论是它的被怀疑与动物有关的起因,还是它的因被隐瞒而导致的扩散,无不是我们长期忽视人文、对生命滥采滥伐的恶果。看到国内有一条手机短信说,SARS代表了广大野生动物的根本利益,这虽犀利但也只是指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SARS无药可治、只有靠人类自身的免疫力与之一搏的残酷现实,不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质量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SARS的袭击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当得知今年世界人居日“城市供水与卫生”这个主题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极可能是对前阶段在全球造成重大影响的SARS危机的直接回应。然而,这个解说经不起进一步推敲:凭什么把它说成是一个城市问题?是否农民就不会招惹SARS病毒?难道农村就可以不讲卫生?在仔细研读了联合国人居署为此而发表的那份专题《报告》后,我才认为上述表述方式还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全球有47.2%的人居住在城市里(2000年),尤其是对国际事务有重大影响力的欧、美洲(含加勒比海地区),其城市人口占比更高达72%~77%:  相似文献   

9.
2003年4月20日,中山圣雅伦公司董事长梁伯强接到销售报表。此前不断有业务员抱怨商场无人光顾,销售困难重重。果然报表显示4月份的销售额出现大幅下降。梁伯强在业界以善于抓住机会而闻名。1998年,他从一则过时的“新闻”中发现了商机,从而介入指甲钳行业,他把一个小小的指甲钳做成了年销售额超亿的中国指甲钳第一品牌,并立志把圣雅伦打造成为“手护理专家”。SARS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他打造护手专家的进程。SARS的出现,无疑是对全民进行了一次消毒卫生护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空前高涨。而国内外多个权威机构以及著名人士纷纷…  相似文献   

10.
这次甲型H1N1流感不禁让人联想到2003年的SARS疫情。但与当年SARS肆虐的状况有所不同的是。尽管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现甲型H1N1确诊病例,但是并没有呈现出大爆发的迹象,防控工作井然有序,也没有社会恐慌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危机应对体制已经从SARS的严峻考验中得到了“成长”,有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邓智仁  王颖 《英才》2008,(3):46-46
这次关于国内房地产是否出现拐点的讨论.我觉得很无聊。美国经济发展如此成熟的国家.有几个人能预测到今天房地产拐点的出现?当大家都说2008年是拐点的时候.拐点反而不会出现了。房地产和股市的脾气是很类似的.它的拐点一定是在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忽然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10,(11):166-167
创业20年,我经历过SARS和金融危机这两次危机。 SARS告诉我做企业一定要坚持。 金融危机则让我很庆幸——这么多年, 撺掇我买地、投资房地产的人一直没断过,但我一直没动心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企业,此时应该是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主动向北京市医管中心和小汤山医院两级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承担医院抗击疫情的物业服务任务。3月16日,北京专门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病人的小汤山医院重启使用,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同样经历过SARS洗礼的北京国天健宇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天物业"),与小汤山医院站在了一起,筑起与首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4.
安静 《东方企业家》2003,(7):115-117
当SARS在北京肆虐的时候,曾有人乐观地以为,在传统零售业、店铺销售纷纷关门歇业之时,网上电子商务可以趁势而起,抢占大片阵地。有媒体更是宣称:”SARS带给电子商务翻身的机会。”但卓越网副总裁陈年却唱起了反调:“SARS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它并不会造成深远的影响,只是一次批评,一次警醒。它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本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SARS在中国大地 ,尤其是城市中的肆虐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冲击。痛定思痛 ,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2 0 0 3年 6月 2 7日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与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了“SARS与城市”座谈会。现刊出部分与会专家发言要点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向全球发出警告,称非典型肺炎(SARS)已经在中国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越南河内蔓延。SARS的肆虐,在短时间内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疫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和深刻的忧虑,也给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看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位下午好,我把我今天讲话的要点用15分钟的时间说一下。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短期的观点看2004年,我总的判断2004年的经济发展是叫“有小惊,无大险”;第二个问题想从长期的观点看一下,我们宏观经济存在深层次的问题;第三是一个前景的展望。第一,2004年回顾是“有小惊、无大险”。实际上在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当时因为有SARS,所以中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有中断,到了2003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又恢复了原来的态势,就是从2000年开始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到了,2003年就出现了一个过热的倾向。不过在当时,不管在中…  相似文献   

18.
刘又宁 《新远见》2013,(5):46-48
"假设我没确诊北京首例’非典’患者,我将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十年前,我们遭遇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传染病疫情——SARS。十年后,当我们迎来"抗击SARS"胜利十周年时,作为一名曾"出生入死"般参加这场"战斗"的普通医务工作者,我脑海中仍然铭刻着无尽的激动与伤痛。历史,特别是用生命铸成的历史,是无法忘怀的。事起广东全世界首例SARS并非发生在广州市,也不是发生在2003年,而是2002  相似文献   

19.
“宰食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是贻害无穷的。”在全国医学界较早提出SARS病原体是一种相当于变异流感病毒的新型呼吸道传染性病毒的广西病毒学专家葛宪民对记者这么说。葛宪民认为,通过深圳和香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当今流行的SARS病毒可能是人类与一些动物的共患病,而这种病毒虽然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早期感染SARS病毒的人群主要是广东曾经宰杀过野生动物的厨师或贩卖者,依此可以推论,人类可能是在贩卖、宰食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时被感染上SARS病毒的。他认为,如果是这种果子狸的SARS样病毒感染人体,其感染的途径可能是:…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2003,(6):44
问: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是全国最大的人才市场之一,你认为SARS病毒对才市有什么影响? 孟庆伟:SARS病毒对人才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过去我们人才市场每天进场人数都在一两千人,每星期开四次交流会,每次交流会大约有三四千人,每星期近两万人左右,作为人才配置主渠道,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在SARS病毒影响下,进场的单位和进场的人数减少了1/5,最近略有回升。我们注意观察了一下,就是人才市场的人时多时少,戴口罩人的数量是随着中央电视台和沈阳电视台疫情的数量而出现波动,非常明显。如果疫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