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王志东的出局多少还让人感到有“人事因素”在作怪,那么,王峻涛的辞职就完全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网络经济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创业神话行将被严格的市场法则所取代。王志东离开新浪的时候,王峻涛作为他的密友,曾经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鸣不平。当时,他还信誓旦旦地说,他自己一定会在网络业里坚持下去,不会轻易倒下。话音未落,他就因为股东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他所热爱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袁腊梅 《财会月刊》2012,(12):I0009-I0009
她爱上他,只是一秒钟。而他爱上她,却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 那时候她的父母都在部队,有着不容忽视的职位,她生下来就被人宠为公主。他是从别的地方借调来的文艺兵,因为出身不好,而被人排斥。他只安静待在自己的屋子里,专心画画。那次她是无意中从他窗前经过,只是淡淡一瞥,便立刻被他吸引了去。她看见他空荡荡的房子里。挤满了人,微笑的人、哭泣的人、悲伤的人、快乐的人,那些逼真的脸部特写,一张张挂在墙上,  相似文献   

3.
从道德层面分析,信用是一种良知、一种品德、一种文化。从经济学上讲,信用是一种关系。一个人是否讲信用,不是孤立的个人,是他与别人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从关系中观察他有没有信用。我们有一个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三次坐车逃票,他的运气不好,三次被抓到,并被处以高额罚款。后来他完成学业,在国外找工作,老板看他的学习成绩不错,但看他的信用记录,发现他有三次坐车逃票受罚,老板说:你为了这么点小利就弄虚作假,如果我委你重任还不知你会做出什么事来!最终没有录用他。  相似文献   

4.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形象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后滨 《秘书工作》2013,(10):63-63
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中,一个坚持原则但性格张扬的人,一个总喜欢给皇帝提意见的人,一旦被别人揪住了小辫子,就可能陷入政治上的危机。贞观元年年底的一天,魏征就遇到了一件可能给自己带来危机的尴尬事。有人向唐太宗告发魏征,说他帮助过的某个人是他的亲戚。言外之意是说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唐太宗虽说在政治上信任魏征,在意气上却并不完全服他。这是一个机会,可以乘机敲打他一番,压压他的势头。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是告者所言不实。  相似文献   

6.
叶倾城 《乡镇论坛》2011,(18):12-12
他没法不自卑。他的哥哥中学毕业后.开始吸毒贩毒,最后被枪毙了。远远近近的人都躲着他们家。爸妈担心他会走哥哥的路。这种担心变成一种放任:只要不沾毒品。他干什么都行。他从小学就无所顾忌地抽烟、逃课。老师都不待见他。同学们基本都被家长警告过:别跟他玩。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马加爵成了各大报纸和杂志上的热点。他因为杀害了4名同学而“闻名”全国。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痛恨他的极端行为,但作为同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我理解他曾经有过的一些境遇和心情。幸运的是,经过了种种磨砺和挣扎,我走出了困境,就像趟过冰冷河水的人终于上了岸。这种经历对我来说是一场磨难,也是不可多得的心灵财富。就在关于贫困生心理问题被热烈讨论的今天,我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也许能给在校的贫困生、农村生一点启示。仿佛从地球的一隅被空投到了繁华的都市我考上大学那年,是全县的文科第三名。我们村已经10多年没出过一个大学…  相似文献   

8.
段东渔 《新前程》2007,(2):130-130
25年过去了,如果你还在路上追求卓越,那么太迟了。看看归来的汤姆·彼得斯又怎么说吧,从书名我们就辨认出这是一次极限之旅:疯狂的时代呼唤疯狂的组织。这次他一一粉碎了对组织持有的各种假设。作者说,“写这本书可以说相当痛苦,我终于摆脱30年来的传统思考窠臼,并为此而狂喜。”他像是在某个小岛上被雷电击中,一回到现实就宣扬,世界上的每个人,每个组织要准备好放弃一切。  相似文献   

9.
第2章 浮梁县衙马知县、赵捕头他们这几天没闲着,督陶府吴振江他的心更没有停下来,他此时的心情经任何人都急.想到自打"长毛"闹事后,他为皇上主政大清皇窑厂这五年,皇这"御"船无故在自家门口的航道上被人拦截,御瓷让人给砸碎,这还是头一着.这是对他、对督陶府,也是对大清的公开挑战,步案不破,劫匪得不到严惩,今后"御"瓷运输线就永无安宁,大清皇窑厂的生存线就意味着被人给拧断了!他越往下想,心里就越发怵.  相似文献   

10.
1957年,在芝加哥举办了一场全美博览会,可汉斯的展位被安排在一处偏僻的阁楼上。博览会开幕后,尽管参观者络绎不绝,但到楼阁上参观的人却寥寥无几。就在汉斯准备撤展时,两个垂钓者的谈话,给了他灵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名窑     
浮梁县衙马知县、赵捕头他们这几天没闲着,督陶府吴振江他的心更没有停下来,他此时的心情比任何人都急。想到自打“长毛”闹事后,他为皇上主政大清皇窑厂这五年,皇家“御”船无故在自家门口的航道上被人拦截,御瓷让人给砸碎。这还是头一着。这是对他、对督陶府,也是对大清的公开挑战,此案不破,劫匪得不到严惩,今后“御”瓷运输线就永无安宁,大清皇窑厂的生存线就意味着被人给拧断了!他越往下想,心里就越发怵。  相似文献   

12.
过好三关     
一想到这个标题,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三个人,他们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和云南大关县原县长蔡朝东。当年,安启元从中纪委调任陕西省任省委书记。上班前,他婉言谢绝了中纪委为他开的欢送会,也不要陕西派人来接他。新官上任,他一是将省上为他买的6缸“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就是那个看起来头发乱蓬蓬,戴着一副大眼镜,每个人都在骂他,但是却不得不用他提供的操作系统的那个比尔·盖茨;而世界上最能花钱的人就是盖茨的发小,也是微软的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 虽然保罗·艾伦一直以来都被比尔·盖茨的巨大光环所遮盖,以至人们已经开始逐渐忘记了当初是保罗·艾伦把比尔·盖茨引入到软件这个行业,并共同创办了微软神  相似文献   

14.
扬正  张建  吴戈 《秘书工作》2023,(1):58-60
<正>案例回放县城最有名气的饭店包间里,早有一桌人等着从京城返乡的“王秘书”。“王秘书,快请!”刚踏进饭店,“王秘书”就被前呼后拥地迎进了包间,半推半就坐在了主位上。大家一口一个“王秘书”,还有喊“王处长”的,让他心里乐开了花。平时在单位,因为年纪轻,同事们都叫他“小王”。  相似文献   

15.
管理寓言     
本性难移 一只雌猫爱上一位英俊的青年,就向女神亚福罗迪特祈祷,请求把它变成人的样子。女神被它的真情感动,就把它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青年看到这位少女,一见钟情,两人彼此爱慕,就结婚了。 有一天亚福罗迪特想试探猫在变成人形后性格有没有改变,就在房间里放进一只老鼠,这时猫忘记自己已经是人,就从床上跳下来,敏捷地捉住那只老鼠,放进嘴里吃掉。女神看了大叹一声,便将它恢复成原来的模样。 说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染色的乌鸦禁不起雨水的冲洗。要了解一个人的本性。须从他日常待人处事的细节上观察,不可只看外表,遂…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和朋友聚会,一个朋友聊到股票的事,气不打一处来.尚处于初级股民的他,听从所谓权威股评人的话,买入的股票被深深套牢. "这些假权威一忽悠,我的几万元就没了."就此,饭桌上关于权威的话题就展开了.  相似文献   

17.
谢丹丹 《中外管理》2012,(8):114-115
吉姆·柯林斯,赫赫有名的世界级管理大师,被称为影响中国管理15人之一。13岁的时候,吉姆·柯林斯被继父强行拖着去上攀岩班,那时他哭喊着"宁可去学习,也不去攀岩"。然而,就在一天之后,在那个电子游戏风靡的年代里,吉姆·柯林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项运动。数十年后,吉姆·柯林斯在成为世界顶级管理大师的同时,也成为了世界级的攀岩高手。人们说,他不在思考企业管理,就是在攀岩。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攀岩是终极的教室,在里面可以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企业、管理、领导和科学研究在内"。今天,我们就来领略这位管理大师从攀岩中获得的启发吧。  相似文献   

18.
明代理学家王心斋发掘“梁上君子”良知的故事,颇能发人深思。一天夜里,王心斋突然发现屋梁上藏着一个人,他不动声色地把家人叫到屋里,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关键在于如何发掘。一旦发现了自己的良知,不断进行发掘,就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接着,他又说:“据我看来,就是屋梁上那位君子,也是有良知的。”窃贼一听此言,情知已被发现,只得  相似文献   

19.
晨雾     
他写了一夜的审计报告,刚刚入睡就被楼道上的脚步声唤醒。下床伸了一下懒腰,随手推开了临街的那扇窗户,仿佛有一种失落感涌上心头——今晨,又有雾,且很浓。 晨雾,把他的情感拉回到一年前一个早晨,一个有雾的早晨。 那天,颠簸一宿的火车终于拉响汽笛于清晨进了车站。走出车厢,就见外面有很浓的雾。也许是晨雾在做怪吧,站前仅有的四五个三轮车已被人抢先租走,后面的人只好自己手拎肩扛携带的物品。刚走几步,火车汽笛声使他无意地回头望了一眼。雾中,有位穿粉红色连衣裙的女孩,望着地上放的大旅行包发呆,看上去,女孩冷得发抖。他走过去,  相似文献   

20.
《财务与会计》2010,(3):49-49
有一个守财奴赚了一笔钱却舍不得用,于是就将钱埋在了地下。之后他唯一快乐的事就是想着那笔财富,他认为钱财只有越想才越有价值,因而也就越发舍不得花。他部怕钱财被人偷走,于是每天都吃不好,睡不安,没事总在埋钱的地方转悠。日子一久就被一盗墓贼发现了,于是不做声地把它盗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