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能上飞机了……”一位戴着墨镜和口罩的男旅客神情紧张地用手机通知他的家人和朋友,他和另一戴着口罩的旅客一起被穿着厚实隔离服的检验检疫人员带离南宁国际机场出境航班检验检疫点,送往机场口岸临时留验站,紧接随后两位“疑似非典病人”被民航120救护车送往指定医院。10月23日上午,记者和许多在南宁机场候机厅的旅客亲历了广西检验检疫局SARS疫情处理模拟演练现场的情景。为了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把好广西空港口岸卫生安全关,有效应对各种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10月23日上午,广西检验…  相似文献   

2.
放慢脚步     
可能谁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因为飞机的机械故障或者天气原因要在机场做漫长的等待。那是一个冬天,由于北方的大雪使得飞机滞留在机场上。乘客们在百无聊赖的等待之后开始抱怨。许多人大声说着他们有太多重要的事情刻不容缓,有人甚至举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不觉得SARS有多么可怕,甚至,我有置身其外的感觉。 大概是4月中旬,网上说有SARS的病。我给在医院工作的母亲打电话,当时她并不鼓励我戴口罩。那时候我正打算“5·1”去云南。根本没有特价票,都是全价。到了4月下旬,我突然感觉到SARS的严峻,路上的人少了,戴口罩的人多了,网络上的谣言多了,我给母亲打电话的时候,她也非常严肃地提醒我——一定戴口罩、用消毒水、少和人接触。  相似文献   

4.
《中国物业管理》2020,(3):J0024-J0025
口罩之下,那些值得被记住的金辉人冬日已去、春暖花开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有这样一群人放弃了团聚和休息的时间留在了抗击疫情的岗位上她/他们不计报酬、无怨无悔、义不容辞她们是主动请缨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是身披警服书写"警魂"的战疫勇士她们是自愿为小区添一份力的志愿者他们是守卫家园第一道防线的金辉物业人她/他们是平凡的你粉身做了英雄追赶着时间,与病毒较量这些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5.
詹敏 《新远见》2009,(7):111-117
1972年,一个叫尼克松的美国人来到中国北京,他要和这个东方大国打交道,但他出门时没有忘记给自己的飞机带一个电源车,因为他的随从早就告诉他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那时候,1200公里之外的甘肃兰州,一个叫李光太的青年人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图片——机场上的美式电源车,心头突然一震。  相似文献   

6.
发泄     
有个朋友在公司里的人缘很好,性情很好.待人和善,几乎没有人看他生气过,有一次我经过他家,顺道去看看他,却发现他正在顶楼上对着天上飞过来的飞机吼叫,我好奇地问他原因.  相似文献   

7.
听说,戴医用防护口罩预防非典效果比较明显。为了使家人安全度过非典时期,我和丈夫打算给家里买一些医用防护口罩。那天,我们一吃过早饭就走出家门,开始实施“口罩计划”。在接连去过小区附近的几家医院和药店后,我俩开始有点着急了———这些药店、医院的口罩似乎在一夜之间“蒸发”了。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来到位于小区后门口的一家私人大药房(因为怀疑这家药房的药品进货渠道可能不太正规,所以从未在该药房买过药品)。然而,走进那家药房时,我俩却被眼前的景象弄得不知所措了。只见药房柜台前围了好多人,似乎是在争相购买什么。因为害怕传染…  相似文献   

8.
拥有私家豪车的人多了,拥有私人飞机的人就不常见了,我国有私人飞机的演艺明星不少。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对于明星来说并非为了彰显身价,实用的考虑更多一些。明星往往为了作秀而穿梭世界各地做空中飞人,不仅机票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常常在机场候机时就已经耗掉了大把时间,买一架私人飞机是最好的选择了。最惹眼的应该算是赵本山。他一直以"农民"形象自居,行事低调,却高调买下"本山"号。这是一架小型商务机,  相似文献   

9.
5月3日上午,郑州市的张女士在某小商品市场买来几个带卡通图案的口罩。戴上后,感觉口罩上有异味,还很憋气。她便撕开口罩检查,结果发现,口罩的夹层使用的是薄海绵,而且口罩的布面也很硬,所以导致透气性差。河南省非典防治专家组专家、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夏熙郑教授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带彩色图案的口罩深受一部分人,尤其是时尚女性们的喜爱。但这种口罩有一部分是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非医用口罩,有些甚至“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些口罩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反而可能带有病菌。夏教授提醒消费者: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最好戴经…  相似文献   

10.
杨喜文 《中外管理》2013,(11):70-70
哲理的故事:彼得乘坐由西雅图飞往旧金山的飞机。中途,飞机降落在一个小机场上。空姐通知乘客,飞机将作短暂停留,60分钟之后再起飞,乘客可以出去舒展—下筋骨。奎姐说完后,乘客一一下了飞机。彼得走在最后,他注意到,前排座位的拐角处有个盲人没有动身。那个盲人的脚下还有一只导盲犬,这只导盲犬被训练得很好,主人不动,它也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1.
时尚女孩,当上飞机修理工 白净的皮肤,高挑的身材,笑起来灿烂而迷人.江洁是位性格开朗活泼的80后北方女孩,她跟飞机结缘还是在小时候,那时看着天空中这个发着巨响还能飞的“铁疙瘩”,女孩颇感神奇.同伴说,别看这玩意儿像飞鸟,却金贵得很,几栋大楼都换不到一架,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坐过呢! 8年前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后,江洁成了广州白云机场内的一位年轻飞机维修师,她感到这是一份特别自豪的工作.从懵懂少女到“飞机医生”,整个过程对于她来说真像飞机从地面起飞到蓝天.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在某社交网站上开始写Blog的杂志编辑,今年刚过35岁,育有一子。首页上经常出现的帅哥美女照片如此年轻,使她老感觉走错地方。她也始终搞不懂她写的育儿日记到底是谁在看。这些访客是真的有兴趣还只是不小心路过?偶而有人发了请求过来想要把她加为好友,一看对方简介是个18岁的小男生,她也几乎不知道要跟他聊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仅仅几句话就能决定生与死的命运?1990年1月25日恰恰发生了这种事件。美国一架客机原本要在纽约肯尼迪机场降落.飞机上的油量足够维持飞机降落。由于严重的交通问题。机场管理员要求客机必须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一小时后,飞行员向机场报告“燃料快用完了”。机场管理员收到了这个信息,但没有批准飞机降落,飞行员也没有再次向机场传递情况十分危急的信息。半小时后,飞机终于获准降落,第一次试降失败,机组成员再次提醒燃料将要用尽.  相似文献   

14.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做什么像什么》。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称赞,是在他(她)的墓碑上刻着:做什么像什么。”五年后的今天想写“做什么‘不’像什么”,当然是有感而发的。我也会一开始就指出:“对一个人最大的贬损,是身后对他(她)的评价:做什么‘不’像什么。”  相似文献   

15.
几天前,跟随北京一家旅行社去了趟日本,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一些深刻印象。 飞机从京抵达日本名古屋的中部国际机场是当地时间下午5点多。名古屋机场距离市里有40多公里,地铁运行大约40多分钟。买票进了地铁后才知道,机场地铁有好几条线,去往四面八方,不知该坐哪趟能到名古屋站。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人。一位中年男子看了我在地图上的比划后,明白了我的去向。他领着我上了一辆待开的列车,我以为他和我同路。谁知铃响后他并没上车,而是隔着车门向我挥了挥手,并一再叮嘱着什么。原来,他是特意送我上车的。后来,我在东京等地几次换乘地铁,都是在日本好心人的“指点”下,顺利到达目的地的。  相似文献   

16.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6,(4):56-59
新加坡机场,一行人匆匆走下飞机,径直开车驶向离机场最近的酒店,中、德两大航空公司一场三年未果的谈判,在未来的三天里会有什么结果,在谈判双方每个人心中都是一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7.
青衫 《财会月刊》2013,(5):I0009-I0009
我高中时代的一位好友打来电话,寒暄后告诉我,她已经正式和男友租了一居室的房子。有爱情,有柴米油盐,却少了一纸婚书。试婚同居,在世上女友不是第一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人。末了,她有些释然地说:“爱就爱好啦,别把名分看得太重,其实那一张纸什么也代表不了。”是吗?那是一个男人爱极了我,想和我厮守终生的证明。他说过三千弱水只取一瓢,情浓如茶;他说过相守白头心不移,寒江天外看夕霞;他觉得做了这些还不够,一定要许下“执予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白纸黑字把他一生的幸福放在我手上。  相似文献   

18.
<正>外贸人正在追回被疫情耽误的三年飞机准点降落在菲乌米奇诺机场。晚上十点的罗马不像灯火通明的成都,透过舷窗的双层玻璃,刘馨予往外只瞧见漆黑一片。但,在刘馨予看来,能顺利抵达,就已经算是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了。这是三年来她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被疫情耽误的一笔笔订单正等着她。抵达当晚,她睡了个好觉,一点没受时差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这标志着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的一次重大跨越.C919实现了102项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是“中国制造”结出的硕果.这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共同的努力,而这团队中就活跃着一名潮汕人的身影,她就是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教授林燕丹,她参加了首架国产支线客机ARJ21和C919两个大飞机重大专项“大客飞机客舱情景照明机理研究”以及“大客飞机驾驶舱照明人机工效研究”,助力国产大飞机飞上天.  相似文献   

20.
最近去佛山拜访广东恒威集团,集团执行总裁斯剑先生给我讲了他出差时遇到的一件事 “准备返程的时候,我顺便去机场书店转转,在那里正巧看到一位女士在翻看《公司》杂志。我留意着她,直到最后看到她不仅买下了当期杂志,还特意请服务员帮她找出一本过刊也一起买走了。说实话,因为是你们的作者嘛,那一刻我都觉得很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