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环。多年来,海南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使广大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个人和谐发展。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海南省仍安置8.6万人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3.6万人实现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初次就业37935人,超额完成年初计划,努力落实就业科学发展观。但是,不可否认,2008年全球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海南落实就业科学发展观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于玲 《中国就业》2008,(6):11-12
近几年来,鞍山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并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鞍山的“一号工程”来抓。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破解工作难题,该市就业形势呈现出了“就业总量稳步增加、就业分布日趋合理、就业机制不断完善、就业矛盾有所缓解”的可喜局面,在全省就业工作评比中,鞍山市连续五年获得第一名。  相似文献   

3.
《中国就业》2009,(7):52-52
“文化炎革命”结束后,长期积累的就业矛盾集中爆发,靠计划体制的“统包统配”制度难以承受,靠传统的国营单位单一渠道和偏重的工业产业也难以吸收更多就业。当时的国家劳动总局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开拓就业门路,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扩大就业空间,并在制度上对国家“统包统配”的办法进行改革,更多发挥劳动者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党中央、国务院就此作出了重大决策,明确提出“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由此,开创了中国就业改革的新纪元。“劳动部门介绍就业”与国营单位安排就业相对应,但又不是统包统配,为以后的市场就业改革和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08年,辽宁省劳动就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大局,把促进就业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辽宁带来的就业环境趋紧等不利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目标,切实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工作,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全省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在全面分析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对促进全省就业增长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日益重视中小企业创业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能力、就业信息等方面特点,重点分析了就业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指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09,(8):1-1
“就业是天大的事”。公共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中坚力量。本刊上期卷首语曾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为题,阐述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隔不久再议同一话题,是因为7月20日在吉林召开的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研讨会进一步厘清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性质、定位,明确指出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方向,认真分析了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公共就业服务任重道远,乘风破浪正当其时;公共就业服务关乎民生,再议常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漫延,高等学校进一步扩招,中职生陷入了就业和创业的困境中。就业和创业能否成功,与个人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密切相关。文章从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就业和创业教育,努力提高中职生就业和创业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把握和创造各种创业机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实现就业数量的增加和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
杨景龙 《中国就业》2008,(12):40-41
大学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择业的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可是随着高学历就业人数的逐年增长,以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就业人员综合技能要求的提高等客观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本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尤其在当今社会,就业人群在不断地增加,而就业的意识还不够成熟,就业的形势就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新建民族本科学院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压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是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促进就业,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社会就业状况进行宏观调控,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执政的重要目标。在我国,促进就业以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法律赋予政府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3.
就业困难群体的基本概况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还在继续,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大幅下降,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导致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就宜宾市就业困难群体而言,主要指符合法定劳动年龄阶段,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但失去就业资源禀赋(包括岗位、技能、资金、非歧视性的平等就业权利等)的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在大就业格局下抓好农村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吉林省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城乡就业并重,协调发展,在抓好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和农民工转移。2005年12月,在双阳、临江、长岭三个具有不同地域特点和发展环境的县市开展首批试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组织开展就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采集职业信息为前提和基础,职业信息采集一方面能够拓宽高校就业途径和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对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有效获取职业信息,进一步帮助毕业生降低选择职业的盲目性,以及就业的随意性和跳槽的频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文章通过 XX 职业学院近年来毕业生职业信息获取的渠道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供大家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就业优先”已被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就业优先”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把“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贯穿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始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开展就业服务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劳动服务公司。而1993年的再就业工程,以及1998年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把公共就业服务作为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政府和企业排忧,为下岗职工解难。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就业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和其发展趋势,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严峻任务紧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200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部署下,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就业的战略和政策,全面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就业宏观调控,努力开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局面。一、2002年就业和再就业情况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召开全国再就业会议,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各地和有关部门狠抓落实,加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和再…  相似文献   

19.
一、三十年的工作历程 三十年来,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我们迈出了四大步: 一是从1979到1985年。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改革统包统配就业制度。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扩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就业工作已摆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近年来,全省就业态势趋向好转,2008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辽宁就业形势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要充分利用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人口红利的契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变经济增长优先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并重,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促进就业增长和结构优化,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