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自创办至今,已经跋涉了20余年。这本杂志见证了两岸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从陌生到熟悉、从互不理睬到来往密切、从长期敌对到深化合作的全部历程。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双方搁置分歧,坚持互谅互让,使得两岸出现了平等对话、互利互惠、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不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合作发展经济和新兴产业方面相互信任,彼此照应,共蒙其利,两岸科技交流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合作逐步提高,双方科技部门高层还多次互访,双方也更愿意以开放的态度,更务实地推动进一步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创刊于两岸科技交流之初,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始终致力于报道和宣传两岸最新科技产业动态,促进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开创了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杂志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回顾2013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的原则下,两岸关系取得了全面发展,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不断展现。2013年10月,在广西召开的"第九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了19项共同建议,包括商签两岸科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声音VOICE贾庆林:把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9月1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前来出席峰会的两岸企业家代表和经济界人士。贾庆林指出,大力开展两岸经济合作是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发展势头很好。大陆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为两岸企业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事业前景。希望两岸企业家抓住机遇,推进双向投资,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把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8月25日在两岸两会第11次领导人会谈上表示,一年多来,两岸关系虽有小波折,但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两岸各项协议和互动交流合作仍持续不断增进。他说,这段时间里,两岸关系发展源源不断增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以建构双方沟通联系机制,台湾各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贾庆林: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努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10月1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海基会新任董事长林中森。贾庆林强调,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的新阶段。两岸双方都应该顺应两岸民众的愿望,采取进一步积极措施,为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作出更大努力。一是要进一步坚  相似文献   

6.
<正>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开启新的一页,中断10余年的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重新建立,双方实现了直航与"三通",两岸经济合作也不断拓展新的领域。两岸多次举行"协商会",签署20余项协议,其中包括与农业相关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  相似文献   

7.
随着两岸关系的和缓,两岸科学技术的交流合作经历了由试探性的接触,到开始广泛的专业领域的交流,可以讲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以务实的态度来观察两岸科技关系的现状,两岸科技界都不会感到满意。我们看到,政治分歧影响、干扰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现象还严重地存在;两岸科技交流合作还没有建立起比较通  相似文献   

8.
<正>两岸服务业发展概况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始于1980年代,在大陆改革开放后,两岸经贸相互依存关系持续加深下,双方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平稳增长。尽管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双方的经贸往来仅限于制造业间的合作,而服务业间的合作长期以来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然进入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逐步升  相似文献   

9.
政要动态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指出,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海协就可以受权与台湾海基会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经济等双方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话与协商。 陈云林说,当前,台湾同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体会到两岸经济合作、直接“三通”同台湾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改善与发展两岸关系攸关台湾的前途和台湾同胞的福祉。同时,两岸同胞也清楚地看到,台湾当局迄今不愿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致使两岸关系的改善面临着很大的障碍,台湾同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两岸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从2008年5月开始,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交流与合作的领域、渠道逐渐拓宽,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基本实现,人员交往频繁,经济合作不断深入,这是两岸同胞都非常乐意看到的。可以说,进一步加强两岸在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也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品牌在大陆市场失利消息不断2012年前后,《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曾连续报道台湾马英九当局连任成功后,顺应主流民意,积极改善两岸关系,释放多项利好政策,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历经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历程,经济飞跃增长,国民平均所得大幅增加,个人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中产阶层人数大幅跃升,内需消费力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对名牌奢侈品购买力更出现狂飙趋势,台资企  相似文献   

12.
一、经贸合作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一)经贸合作有利于增进共同利益经贸合作在两岸统一中的基础地位,首先是可以增进双方共同的利益。两岸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通过这种合作,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方面,台湾可以通过对祖国大陆投资,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两岸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当局给两岸科技合作设置了重重政策障碍,限制了两岸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两岸科技合作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两岸科技合作政策亦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4.
<正>两岸贸易商品结构和交易主体的特点决定了两岸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随着两岸人员、商务往来日益密切,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海峡两岸关系逐步朝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两岸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合作也开始启动。特殊性和必要性海峡两岸消费者保护组织(以下简称"消保组织")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消费维权合作相对滞后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两岸人员、商务往  相似文献   

15.
<正>《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由国家科技部主管、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主办,以推动两岸科技交流、促进产业合作,为两岸暨港澳科技与产业服务为办刊宗旨。刊物及时报道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和热点技术,追踪两岸暨港澳在科技和产业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研究、探讨、分析两岸在科技、产  相似文献   

16.
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领域不断扩展,层次持续提高,两岸交流合作已成为维系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5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6月份,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周末包机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签署了协议。这对两岸关系和两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日前,记者采访了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唐炜。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峡两岸各个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人员交往的日趋频繁,两岸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也有了可喜的发展。这一形势要求两岸科学家携起手来,真诚合作,把两岸科技合作关系更推进一步。 两岸科技交往方式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个专业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增加,以及由此对两岸科技合作关系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正>声音VOICE贾庆林:继续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6月17日,第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致辞。贾庆林表示,两岸关系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也与海峡两岸每一位同胞的切身福祉息息相关。过去4年,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开创期进入了巩固深化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两岸共同努力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济合作实现机制化的历史转折。而2011年,作为两岸ECFA计划启动实施和大陆经  相似文献   

20.
ECFA的后续发展:趋势、路径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九元 《亚太经济》2012,(1):126-130
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范围由点到面、领域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随着两岸关系逐步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的性质与定位日益明确,加强两岸机制化的合作已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依循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实际态势,选择合适的路径,通过采取相应步骤促进合作的深化与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共识。而机制化合作的建构则不仅有助于深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也将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