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明丽  梁爱玲  杜庆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65-167
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时间较短,与其相关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从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关系及与收入分配的关系三个方面对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对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分析,文章建议应从合理地测算并设定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环境和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管体系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杨亮 《改革与战略》2012,28(5):192-194,205
2011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物价上涨过快,区域收入发展不平衡,很多地方政府都对最低工资结构进行了调整。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制定统一的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而目前主要是各地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与全国最低工资标准差距很大,有的地区不到700元,有的地区已经达到1300元以上,更甚的是同一个城市不同行政区域最低工资标准都不一样。这样的工资标准显然是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可能加剧贫富收入差距。文章主要结合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现状,通过对实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利弊因素的分析,阐述了建立我国统一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作用意义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北京、上海、浙江等20多个省份均上调了最低工资水平,尤其是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加薪。但总体来看,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推行时间不长,还面临着许多理论难题和实践上的困难。本文首先综述我国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目前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制造业的不利影响,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发挥对中小制造业的积极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最低工资制度对我国区域城镇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最低工资制度对城市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三大区域最低工资实施概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大区域最低工资标准对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最后根据模型计量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鲍红香 《特区经济》2010,(1):272-273
最低工资制度是我国的重要制度,但在实践中因为实施效果不佳而饱受争议,运行模式的具体选择是影响其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香港地区对是否实行最低工资以及如何选择最低工资模式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对我国大陆地区最低工资运行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在坚持实行地方标准的同时,考虑特殊行业或工种的需要,制定行业标准或工种标准对其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契机,调查分析了新的工资标准实施前后最低工资制度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的执行力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资标准的提高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力度由原先的80%降低到70%左右;最低工资制度在提升劳动者收入上发挥了一些效果。研究显示,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均是影响最低工资制度执行力度的因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也是影响执行力度的重要因素。文章认为,当前的最低工资制度存在着工资标准过低和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大幅度削弱了该政策提升劳动者工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1年持续的高通胀造成生活成本增加,我国大多数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国家如何建立社会收入和就业保障体系是民生的关键。由于我国一直没有制定明确的《工资法》和《最低工资标准》,导致在最低工资标准制度的实施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褒贬不一。制定科学的、合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实施有效的法律,是帮助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老区建设》2013,(5):5-6
从4月1日起,江西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之后,月最低工资标准最多1230元,最少900元,平均增幅45.1%。这是江西省自1995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第八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9.
张明丽  杜庆  李方 《改革与战略》2011,27(8):180-183
澳大利亚是最早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的国家之一。自1904年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以来,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其涵盖范围广、制定程序严密、设定标准高、法律制度健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文章建议应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统一最低工资标准的内涵、明确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频度、提高立法层次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的监管体系,以促进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莉 《中国集体经济》2007,(26):129-130
在全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的现状下,文章着重分析了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在制度设计、标准调整值等方面对安徽省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提高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11.
杨欣 《改革与战略》2012,28(2):175-178
美国最低工资有联邦与州之分。由于适用普遍性与合理工资水平之间的内在紧张难以消除,最低工资呈向下发展趋势。为了补足最低工资的低水平,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启动了生活工资立法,形成新的最低工资形式。我国最低工资实施的背景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可考虑借鉴其经验,构建多元最低工资结构,这种多元结构应建立在劳动者"参与中心型"的立法机制之上。  相似文献   

12.
最低工资制度现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明 《特区经济》2008,(3):234-235
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度已实行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表现在各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过低,没有达到保障最普通劳动者基本生活之目的。本文在分析最低工资制度的缺陷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Using data at micro and city levels, the present paper explores the policy evolu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in China, and examines its coverage for migrant worker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minimum wage policy has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in terms of both coverage and the level of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but that the current policy tool that relies on the monthly wage rate is not effective. Because migrant workers tend to work more hours, use of an hourly wage rate is more appropriate than a monthly wage rate.  相似文献   

14.
石娟 《特区经济》2010,(7):31-32
本文采用广东省1996~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定理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对就业产生正影响。因此,广东省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最低工资,使其真正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最低工资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劳动保障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利,保障劳动者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文章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角度,应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对1993-2012年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最低社会保障线、人均消费性支出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市最低工资与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远低于40%~60%的国际标准,与人均GDP的比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偏低,需要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