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考察农村信用社50多年的发展演变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农村信用社呈之字型的发展路径,即经历了合作制时期——合作制破坏时期——恢复合作制时期,农村信用社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实质上是其制度不断异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多个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是规模化、股份化、市场化和商业化。从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从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从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现实来分析,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模式是股份制而不是合作制,即重组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应采取“省——县”两级法人体制架构。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就是建立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核心是减免税收并增加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3.
黎贤强 《企业经济》2005,(6):171-172
2003年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揭开了农村信用社改革新的序幕,《试点方案》提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试图在“支农”和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上找到平衡点。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却凸现出很多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农村信用社产权模式的争议和思考。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模式最理性的选择应该是股份制。  相似文献   

4.
浅析“十二五”期间农村信用社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中,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农村信用社抓住这一战略转型期的重要发展机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相对于新形势下对于农村信用社发展提供的新要求,农信社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农村信用社要实现持续发展,需加快和深入推进体制改革,找准和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定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重视营销活动的开展,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育和强化具有特色的农信社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比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产权模式,结合我国现今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实行股份制是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周忠明 《新远见》2009,(1):118-119
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径问题,我想就四个方面谈一谈。一是合作制还是股份制的问题。农信社名以上是合作制,实际上是一种产权不清晰的准国有制。从合作制的本性来讲,应该具备四性:自发性、互助性、民主管理和非盈利性。江苏在2000年以后成立省联社委托管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永祥 《企业经济》2006,(11):161-16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农村信用社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按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经济职能是在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下,做好农村经济的服务工作。自1999年央行允许农村信用社进入全国银行间市场以来,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货币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决策取向也逐步转向依托货币市场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进而更好地发挥了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和职责。但在中国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货币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农村信用社只有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才有可能实现货币市场业务的有效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一…  相似文献   

9.
试论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策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扮演了“支持农村建设的金融信贷主力军”的重要角色,贷款营销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目标。结合实际,针对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营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信用社股改的由来 农村信用社通常是指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自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农信社由农村合作化运动催生出来,经过了一波三折的变迁.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农信社轰轰烈烈开展恢复合作制运动.许多学者对信用社实行股份制还是合作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信用社以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信贷支农问题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而且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扩张需求。支农贷款一方面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净化了农村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优化信贷资产,恢复经营活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不准、农业资金再投入能力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色金融机构,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金融机构迅速崛起,这都为农村信用社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进行研究,进而找到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办法,为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永年  刘昆 《审计月刊》2006,(10):27-27
“垒大户”是指信贷资金向某些行业和个人重复投放,过度集中的一种不良现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贷款“垒大户”的情况屡有发生,已经影响到国家支农政策的执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我们应该充分的注重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这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之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战勋 《活力》2006,(4):127-127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直接管理者,其管理能力的强弱事关农村金融改革的成败,事关国家“三农”发展大局。因此,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是一种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特定金融机构,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而成立。农村信用社相对于其他的金融机构而言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其机构网点较多、服务面积也比较广。其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及支农的基本保证,现代化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建立需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其中一股最有力的组成力量。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做一定的探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员自愿入股的集体所有制金融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管理模式。在对农村信社审计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科目、重点资金查证其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经营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本文就开展农村信用社审计的内容与方法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高元林 《活力》2011,(11):150-150,161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增加农村资金市场的投入。 可以这样说.信用社改革后,受省政府的领导以来,信用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力度逐年扩大,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随着信用社的资金投人量大,  相似文献   

19.
姜伟 《活力》2013,(22):117-118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党组织实行垂直领导后,对我省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重任和要求,如何以全省农村信用社党组织实行系统垂直领导为新起点,加强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当前我省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当前我省农村信用社党建工作,推动我省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应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个落实”,着眼“三个结合”,加强“四项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大学生员工经过层层选拔融入到农村信用社大家庭来,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注入着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农村信用社员工老化和人才断层的问题,推动着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不断发展。但是,在看到大学生员工释放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成分不小的大学生员工中存在着不愿与老员工沟通交流、对业务工作被动应付、对脏活累活苦活不愿沾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信社的健康发展罩上了阴影。笔者认为,大学生员工正在或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吃苦耐劳意知的强弱、开拓拼搏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走向和未来;强化对大学生员工的培养、教育和全面管理,使其早日成为有用之才、可造之材、栋梁之才,已成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政工工作经验,谈一谈用“一转三多”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员工教育、培养、管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