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以工补农”提出的经济依据,是“以农补工”的既成事实。“以农补工”包括价格信号中的剪刀差,也包括非价格信号中农业动用工业资源的种种行政限制,工业取用农业资源的种种优惠规定。2.“以工补农”涉及的社会基础,是工农联盟的国体性质。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名义地位和实际地位的严重背离,现行政策对“农转非”的层层阻挠,使占国民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无法在工农两种职业之间自由抉择,“众轻农”之势早成定局。它与国体不相容。  相似文献   

2.
“以工补农”是将乡村工业的上交利润,用于社员分配和农村各项事业的一种补充手段,是农村在特定条件下经济上实行微观调节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在江苏农村已经实行多年,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新的形势下,“以工补农”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补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在此,我们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些人认为,以工补农是权宜之计,是临时措施,是安定农民种粮情绪的一种手法等等,这是不对的。农村工副业和农业、粮食是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是互相协调发展的必需。以工补农策略的提出工业和农业历来就处于相互矛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的运行中。在资本主义成长时期,工业(即城市)的繁荣是以农业(即农村)萧条为前提的,农村人力、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奠定了城市工业发达的基础。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繁荣城市工业的同时,支持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当农业就业饱和  相似文献   

4.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普遍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农村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现正处于一个转折关头。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转折:(1)从过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转到落实党的富民政策上来;(2)从过去主要抓农业转到抓整个山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来;(3)从过去单纯抓生产转到全面抓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上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中指出:“要支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广开生产门路,实行‘以工补农’;”“在经济发达地区,粮食合同定购数量应保持稳定,主要通过乡镇企业‘以工补农’方式,对生产和交售粮食的农民给予合  相似文献   

6.
对粮食生产和经营的一些看法刘秀德由于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福兮祸所伏”,近年来产区出现了粮仓爆满、储存困难、收购资金紧缺和粮食财务巨额亏损的局面。以著名商品粮基地湖北省京山县为例,目前粮食库存达4.5亿公斤,其中露天存...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工程是否兴建,何时兴建,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央为了使这项工程建立在更加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决定对某些方面的问题重新论证。  相似文献   

8.
“以工补农”,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我们赞成,因为它有必然性,是可行的。 目前,要实现农村第二步改革进一步发展农业,需要大量资金。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9.
实行以工补农,提倡规模经营,是确保农业全面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江苏省苏南太湖地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工补农”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乡村工业为依托,在农业内部,实行微观自我调节的一种手种。从经济较发达的江苏一些地区看,“以工补农”正经历着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其特点和趋势是:1.“以工补农”的重点由分酉巴领域和社会公益事业转向生产领域,逐步变“输血”为“造血”“以工补农”的起步阶段,多数地方由于实力有限,经验不足,补农的主要办法是提取乡村办企业的利润,参加农民的分配,兴办一些社会福利事业,解决干部和有关人员的报酬。这部分资金,约占补农资金的70%左右。这种做法主要补的是消费,不能增加农业的直接投入,难以解决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要有一种精神,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个企业有自己的企业精神。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热。其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历来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如曾轰动全国,震撼我国工人阶级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不但过去.就是今天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仍然对广大职工有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我们川南林业局一代又一代的林业工人,头顶蓝天,脚踏白云,深层林海,以林为荣,以苦为乐,甘做绿色园丁,在原始林区建起了新型的森林工业—一社…  相似文献   

12.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是基础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粮食生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地都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就是实行“以工补农”。这种做法对于平衡农村中从事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收入,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务农人员的思  相似文献   

14.
粮价改革,作为整个物价改革的一个方面,越来越重要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什么时候改,怎么改,围绕这些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建议和方案。这是一件涉及全体人民基本生活的大事,让各种意见开展广泛讨论是必要的,有利于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因此,我也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对水利经济实行“两个转变”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周志贤(湖北省宜城市水利局)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绘制了未来15年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宏伟...  相似文献   

16.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研究特区农业是一个新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利用开放和改革的有利条件,发展特区农业谈一些看法。 一、贸、工、农生产体系中特区农业的地位 特区农业是经济特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区要办农业,这是大家公认的。但是,从深圳特区的情况看,发展特区农业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重视了。随着特区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垦第3期刊载徐唐龄、张镇涛、黄大伟等同志对农业生产是否适宜采用计件,农工应不应该对产量负责,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为了通过争鸣达到认识上的一致,这里提出个人一些不尽成熟的意见。农业生产主要在田间进行,雨量、温度、土壤的变化对生产的影响较大,生产地区又较分散,又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客观上对实行计件是有一定困难,在实行计件初期,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正如张镇涛等同志所指出的“实行计件后,生产质量没有保证,工人经济观点上升,只求数量不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我区粮食消费价格比上年涨58.5%,在八大类调查商品中涨幅最高。粮价在高位上继续攀升,不仅给居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给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增加了困难。可以讲,目前的粮价是群众忧心、领导关心的一大热门话题。要稳定粮食价格,首先要弄清粮价上涨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笔者认为其涨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成立15周年了,由她主办的《上海农村经济》学术性杂志也出版100期了。这两件事,值得上海农村经济界纪念。通过纪念,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任务,把学会办得更好更有影响力,把学会会刊办得更活更有吸引力,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多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