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改制分流是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基本含义是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改制分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新途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必由之路,但是,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每一位参与改制分流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不加重视,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也关系到改制分流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据有关调查统计,国有企业在册职工中平均有1/3的人数富余,还有1/5的人员从事着与企业生产无直接关系的社会工作。因此,人员包袱已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作好富余人员分流工作已成为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努力作好的一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张贺民 《活力》2005,(5):79-79
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其目的是要精干主业,优化企业结构,推进国有产权改革,处理国有职工劳动关系,实现辅业走向市场,使主业摆脱包袱轻装前进。相对于已经市场化的服务业,国有企业辅业普遍存在人员过多、人才外流、人员老化、管理松懈、对主业的依赖性强、市场化意识淡薄的现状。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往往先于主业改制,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推进是否顺利稳妥,是主业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就是实现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和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根本改变过去国有资产单一或一股独大的局面。用国有净资产置换员工国有职工身份,使企业员工真正拥有企业的财产权,使之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调动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同时为改制企业构建市场经济要求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基础。这一切都将对我国国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的税收政策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2002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参与研究制定扶持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政策,这就是后来下发的中发12号文件。在中发12号文件制定过程中,原国家经贸委提出,从2000年起,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试行带资分流的改革,这一改革以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做强、做大企业主体业务的基础上,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它不是把企业的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而是由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资产,通过兴办经济实体,解决本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为了支持这一改革,原国家经贸委提出建议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  相似文献   

6.
企业改制中要保护职工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盘活了国有资产,逐步使国有企业走出了困境。但是,有的改制企业由于改制操作不够规范,致使原企业的职工特别是大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倍受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是片面甩包袱,下岗、裁员刀切。有的改制企业,不是在制度创新、技术改造上下功夫,而是急于甩  相似文献   

7.
应加强企业分流经济实体的管理彭平生企业人员分流、兴办经济实体,是国有企业在继续深化改革中解决富余人员再就业的一条好路子。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厂兴办的经济实体,在解决本厂职工、家属和待业青年就业,盘活企业资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为国家开辟税源、为工厂...  相似文献   

8.
陈龙泉 《民营科技》2013,(12):135-135
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企业改制操作不当,就会导致企业部分职工群体闹事行为的发生,影响企业和社会的稳定。现对企业改制与稳定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步困难和矛盾.特别是国有企业矛盾越来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同题。国有企业的亏损使企业富余人员、失业职工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企业不稳定因素的理性分析与改制分流 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改制重组、停产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改革中,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市场竞争的加剧,在部分机制不活、产品老化、富余人员多、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反映得更加明显,尤其是下岗分流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等群体涉及的一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稳定的主要隐患。沉重的企业包袱已成为社会包袱乃至政治包袱。一般认为过激行为具有非理性的倾向,然而根据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他们的行为应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职工下岗再就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1.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浮于事,效益低下,阻碍了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20年的调整改革,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国有企业困难的症结在于富余人员过多,企业负担沉重.人多事少,还相互扯皮,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年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以求发展,除从宏观上控制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以外,减员增效是振兴国企的主要途径.把企业富余人员减下来,分流出去,减轻企业负担,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有了效益,不仅经济能得到发展,而且还可以拿出钱  相似文献   

12.
对国企减人增效与职工再就业的探讨贲麟徐文才一、面临的形势1.冗员多,成本高,劳产率低。我国企业改革过程面临着三大难题,即企业负债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其中富余人员怎么处理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富余人员如不能分流出去并妥善安置,企业转换机制,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来,河南省商丘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遵循“抓大放小” 的思路,先后对全市中小企业实行了兼并、联合、租赁、拍卖、出售、整体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的改革。 全市国有、集体企业列入改制的共707户,其中国有企业469户,集体企业238户,已改制企业551户,占列入改制企业总数的77.9%。按改制形式分:股份制105户,股份合作制64户,承包租赁125户,兼并45户,一厂多制、分块搞活14户,组建企业集团10户,依法破产30户,出售转让7户,实行母子公司体制建立二级独立法人5户,其它形式146户。参与改制职工9万多人。通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共盘活企业闲置资产5.8亿元,9064名企业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障及职工权益的保护问题是改制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探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的社会支持问题,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也是稳定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面对的竞争日益加剧,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2003  相似文献   

16.
1为什么会出现职工下岗现象?职工下岗是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造成的一种客观现象.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增长快,远远超过社会生产的需求,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结果造成不少需要分流的企业富余人员暂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成为下岗职工。职工下岗现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反映。在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下,国有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安置就业任务,结果造成冗员充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以往积存的富余人员分离出去。职工下岗现象是重复建设造成的一种后果…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已成为国企改革中解决冗员问题的“瓶颈”,也成为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解决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富余人员的出路问题,是解决旧体制中固定工的国家职工身  相似文献   

18.
一、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措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我省国有企业仍然提供着全省70%左右的财政收入,对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过程中,经济效益低下,一直未有明显好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一是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负担着离退休职工和富余人员生活安置、债务包袱比较沉重,企业办社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历史因素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的内部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职工等企业雇佣人员.设置内部股权,吸纳企业经营者、技术人员及内部职工等内部人作为公司股东,已经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富余人员多,人工成本高,劳动效率低下,这直接制约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把富余人员减下去,把人工成本降下来,把经济效益搞上去。简言之,就是要实行“减员增效”。做好“减员增效”工作,离不开“进、下、分、促”四字诀。“进”就是设立“单向阀”,卡住进人关解决冗员的办法,首先要卡住源头,设立一个“单向阀”,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只出不进,可采取以下措施:如停止企业的招工(包括临时工);停办企业的技工学校、职工中专、职工大学;停止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