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商学院资讯主办,以商学院院长轮流坐庄形式进行的。MBA、EMBA教育主题沙龙活动,2004年3月1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第八期,这期沙龙的主题是“EMBA教育与人才强企”。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就企业发展与高级领导人培养、中国EMBA教育等各抒己见。以下是摘要整理的本次沙龙的嘉宾发言。  相似文献   

2.
虽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商学院的教授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观点:MBA教育培养的是“管家型”而非“当家型”人才,但这依然挡不住众多MBA创业的激情。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11,(2):44-45
连线1商学院必须是开放的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过去部分商学院在MBA培养中看重的是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而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是脱节的,仍然把MBA视为工具人才,造成MBA缺乏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和企业家的变革精神及远见。  相似文献   

4.
程华:您如何看待中国MBA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 高闯:国际化与本土化这两个范畴比较抽象,应该用相应的指标去说明。我觉得有两个指标比较合适。一个是质量,另一个是特色。前者强调通用性,用于国际比较;后者强调适用性和个性化。没有质量,中国的MBA就无法融入世界MBA教育的大潮;没有特色,你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质量是个国际化概念,特色则是本土化或个性化概念。中国的MBA教育要在世界舞台上立足,必须将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融合。程华:关系商学院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高闯:关键是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决定…  相似文献   

5.
中国MBA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了,在这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们中间有一些在事业上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我认为中国的MBA教育,成绩还是主要的。中国未来MBA发展的前景是乐观。这个乐观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已经摸索出来一些在中国办MBA的经验,就是说除了按照国际规范的MBA教学方式来培养MBA学生以外,我们也结合中国自己的许多实际情况来培养中国所需要的MBA企业管理人才,而且从我们的情况来看,我们毕业的学员,在企业里面是供不应求的。  相似文献   

6.
MBA工商管理硕士,顾名思义,他是企业管理人才的摇篮。一提到这个名头,有人艳羡不已,似乎看到了罩在MBA头上的烁烁光环和闪闪的金光;有人不屑一顾,将MBA视为不登大雅之堂、哗众取宠的玩偶;也有人看到了他的两面。成长企业,“就是日本所说的中间企业,他有可能发展成为大企业,是从小企业向大企业过渡的中间阶段”。他是处于悬崖峭壁的夹缝中的一颗小草,要生长、要壮大,就需要充分的阳光和养料,阳光就是大环境,而养料则是人才。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MBA是否可以满足成长企业的需要,如何看待人才机制的革新、如何熔炼企业和人才于一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企业,走进商学院,走到企业和MBA的十字路口中间。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底,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6年全球MBA百强排名。在今年的榜单中,沃顿第一,哈佛第二。中国有两所商学院入选,分别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排第21位)和香港科技大学(排第47位)。这也是中国仅有的参加《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的两所商学院。看来内地众商学院不乏自知之明,压根儿就不去参与角逐。这也难怪,瞅瞅评选的指标——加权薪资、薪资增长、FT研究排名,这些足以让中国内地商学院望而生畏。但是,当人家锣鼓阵阵敲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必要去反思一下:与沃顿与哈佛相比,内地MBA教育的缺陷究竟在哪里?培养模式外强中干谈到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MBA教育要向前发展,所面临的首先是观念的制约。谈到观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认识MBA教育?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及其商学院把MBA教育视为创收项目、摇钱树,这些显然都不是对MBA教育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语泽 《英才》2003,(2):94-94
北京理工大学 MBA 教育创办10年来,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培养满足企业有效需求的 MBA 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中国经济立于世界之林?2002年北京理工大学 MBA 年会、新论坛暨新联谊会以“击涛搏浪,我们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主题为 MBA 教育提出了新的高度。MBA 吃什么?主持人:MBA 倡导竞争,那么 MBA 到底培养什幺样的人?李金林:MBA 定位于专业学位,区别于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所  相似文献   

10.
商学院为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的MBA课程和MBA项目可供学生选择。在MBA项目质量的研究文献中,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地被丰富和发展,但项目满意度始终没能十分深入地研究。这篇论文基于GMAC全球MBA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全日制MBA、半脱产MBA,EMBA毕业生对MBA项目质量的评价,提出了MBA项目满意度的思路,希望对国内MBA院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何蔚 《中外管理》2005,(7):54-55
著名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商学院把错误的东西教给错误的人,MBA学生中极少有人有任何管理经验,而你无法在教室里教他们如何管理。”这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MBA的争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拓展市场,培养适应直销新形式的人才,打造直销企业MBA的摇篮,7月10日上午,北京保罗集团举行了保罗生物园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保罗国际商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3.
17年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创办伊始,国内对MBA和EMBA还很陌生,全国仅有9所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学生不过千人。如今,国内商学院教育早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今年《金融时报》刚刚公布的201 1年MBA课程全球排名中,中欧的MBA课程排名第1 7,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所进入前20名的商学院,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本土商学院。人们都说商学院是培养企业家、创业天才的摇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商学院?商学院又能否为创业者搭起迅速上位的阶梯呢?  相似文献   

14.
商学院是大学诸多学院中和管理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术机构。大多数的商学院都招收MBA和EMBA学生。由于这两类学员几乎都来自于管理一线,在商场上拼杀了很长时间后,希望能到高校“充电”继续奋战。所以,他们对教授的授课水平要求相当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又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然而,这样的教授在商学院属于“珍品”。  相似文献   

15.
商学院是大学诸多学院中和管理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术机构。大多数的商学院都招收MBA和EMBA学生。由于这两类学员几乎都来自于管理一线,在商场上拼杀了很长时间后,希望能到高校“充电”继续奋战。所以,他们对教授的授课水平要求相当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又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然而,这样的教授在商学院属于“珍品”。  相似文献   

16.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1):26-26
他们是冲着系统的MBA(EMBA)教育而来的吗?别逗了。最重要的是“圈子”! 如果我们对于MBA(或者EMBA)教育认识,还停留在MBA(或者EMBA)教育是为学员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教授的话, 我们真的落伍了!最新的调查显示,大多数MBA学员选择参加管理培训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进入这个“富人俱乐部”的圈子,从而获取所有参加MBA学习的同窗这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而进入国内任何一所商学院的招生网站,为学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搭建一个“富人俱乐部”俨然已经成为这些商学院招生的噱头。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技术管理教育项目迅速发展起来。1994年出现“技术MBA”的学位教育,1995年出现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专长的“技术:MBA”排名。美国技术MBA教育发展迅速,排名前50位的大学纷纷开设了以高科技企业管理为背景的专门方向,许多开设了技术MBA项目。在一般管理才能的培养方面,技术MBA与普通MBA相同,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世界各国工商管理学院的长期努力,MBA教学为全球培养了大量的商业奇才和高级人才,而且也奠定了MBA人才的不凡身价.中国MBA人才培养还刚刚起步,但在经济一线已经活跃着一批MBA精英人才,他们的薪资收人状况虽然只代表着一少部分MBA,但已可略见一斑.最近某调查公司提供的一项MBA的薪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MBA人才全年薪金范围在10000元~256109元,平均年薪在88655元,而他们在取得MBA学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有37227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市场需要约 30万名高级经理人才 ,而现在每年只能培养 1万多名MBA。在MBA人才奇缺的当下 ,毋庸置疑 ,MBA还是很好的个人投资项目。最近一项MBA的薪资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MBA人才平均年薪为 88655元 ,而在取得MBA学位之前的平均年薪只有372 2 7元。一般而言 ,从国外留学归来或外籍的MBA人才年薪可达 2 0万— 50万元 ,个别优秀的MBA人才到外企或中外合资企业做CEO ,年薪可达 80万— 1 0 0万元 ;以境外教育机构为主培养的中外合作学院MBA人才年薪可达到 1 0万— 30万元 ,个别优秀的可创出 50万元的年薪收入。国内 62所大学所培…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22日-23日,由西北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财智时代:企业与MBA”为主题,以“沟通联合,共同发展”为使命。来自国内外的政界要员、商界精英、著名学者、优秀MBA学员等140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环球经济形势,探讨中国经济热点,谋求中国MBA创业之大计,描绘西部发展之美景。论坛会上,我们有幸采访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并就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问题和白教授做了更深一步的交流。此次谈话的主题为西部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其中涉及的犀利观点对中国企业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