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总结并评述了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经历了早期形成、近期发展与最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包括均衡增长论、非均衡增长论、阶段发展论与区域分工合作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国家政策层面思想和学术界代表性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实践,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燕玉 《中国外资》2013,(1):35-36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其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上,造成这些差距和不均衡的现象在区域划分上主要体现在: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等。本文从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解谈起,对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进行阐述,就如何有效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可持续发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统一货币政策须关注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表现的分析,揭示以区域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为假设前提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非均衡运行现实的矛盾,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关注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背景下,科学选择金融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优化具有关键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经济转型与金融创新路径选择: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科技金融,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绿色金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开展分层金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发展县域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经济圈发展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丽 《金卡工程》2008,12(8):102-102
一个区域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其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利用其周边环境发展;多方的共同合作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同一个经济区域中,各方经济发展现状并非均衡,这种非均衡性将给区域经济发展得合作带来挑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圈中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经济学的均衡和非均衡理论研究出发,诠释我国经济布局的演变过程,具体分为改革开放前后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分析说明了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制约经济快速增长。本文基于西部金融业发展实际,对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政策目标定位,进而提出了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前的市场经济的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额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做了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税收政策:一个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干预尤其是税收政策如何更有效这一命题。研究表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外生性冲击,使得中西部地区产业面临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但这种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冲击作用,税收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