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要表现特征:坊市合一、坊郭户籍的建立和同业行会的形成。商品意识在城市社会中迅速滋长和蔓延,并向社会化生活领域渗透。学艺术也开始了商品化的进程,许多艺作品成为化消费品,由此导致了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既是商品经济,又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商品经济。因此,我们不仅要考察它同历史上各种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弄清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区别,清除长期以来自然经济观和产品经济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应该着重考察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殊性,把握它同其他各种商品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4.
5.
周戟王!社会科学部教授 《嘉兴学院学报》1997,(2)
本文根据当前实践和历史实际提出了以追求价值增殖为目的 ,是一切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共性 ,而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专利”;同时对传统的商品经济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命题和内容 ,提出了某些商榷。在此基础上 ,完整论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决定、实现和增殖规律的新观点 ,并简要地指明了由此引起的对现有经济理论的若干突破 相似文献
6.
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都已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它在唐代诗歌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反映,唐代诗歌是我们认识唐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储敏华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5)
增加城市的文化含量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比如:保留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使久远的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延伸;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名人故居的展出,激发人们对理想信念追求的情感;着力体现城市各自特有的地域风格等等。但是,城市的文化含量最主要应从这个城市当代居民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来。因为,城市的主体是居民,是 相似文献
8.
黄漫宇 《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3):60-62
突出汉下街的商业文化特色,提升汉正街品牌的文化含量,要在创造质优价廉的商品文化、建立让顾客满意的伦理文化、营造活跃安全的环境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文化和做好品牌营运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杨志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9(3):49-51,55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风气、员工士气等都有极大的影响。系统建设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优秀的企业精神,是构建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英模人物,是企业经营的鼓舞因素;企业文化管理活动艺术技巧,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一个优秀的企业。应着意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促进员工奋发向上和推动组织变革发展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曹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
作为一种亚文化,哥特文化以其特殊形式跨越了不同的时间、空间、多重含义和艺术领域。也许有人从未关注过它或感到它曾真正属于过我们。但只要拜伦式的自尊、敏感、孤傲、阴郁的情感还存在,哥特文化的影响就仍然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构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关于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作用及其对价值规律的科学认识的理论观点。客观评价了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向定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8,(1)
改革目前的会计制度,早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光荣任务。在会计管理中,必须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促进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从传统的“报帐型会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会计”。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念,成为新时期的生财、聚财、用财的红色理财家,破除单纯报帐思想。树立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观念,参与新产品设计、试制和可行性研究,把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密切结合起来,克服不问技术的思想。树立宏观会计观念,监督检查国家资金的使用情况,控制资金的流量和流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效果最大的地方,使之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树立既代表国家,又代表企业,兼顾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双重身分观念,破除只顾本单位利益的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7.
蔡芬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B08):6-6
发展计划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商品经济可以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促进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党的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环境下进行的,必然会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全党必须经受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19.
20.
齐海英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4):91-94
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旅游彰显文化底蕴。一个人旅游的经历及感受会以言语语言和非言语语言方式,以口语形式和文字形式去影响别人。并且他可能在一切适宜的场合完成对他人的宣传,而不论其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接受信息的人会成为信息的再次传播者,遂形成逐次非定向信息扩散。旅游的文化传播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