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玮 《数据》2005,(12):56-57
股权分置的背景 从狭义角度讲,"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股票"和"两种不同价格"的市场制度与结构问题."不同股",是指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所有股票,存在两类不同的股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不同价",是指这两类股票的交易价格是不相同的,且价格相差甚大.流通股股价高于非流通股的部分,就是所谓"流通性溢价".而股权分置改革,就是要消除流通性溢价,这样自然会使流通股股东受到损失.今天所谓"对价",就是要求企业的非流通股股东对这一部分流通性溢价丧失进行补偿.其实换个角度看,这种所谓补偿更准确地应称之为交换,即非流通股股东按照流通股股东损失的流通性溢价为代价,交换回自己本来不可上市流通的股票的流通权.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中国股市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股权分置现象,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的类型和数量问题对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对投资者关系和盈余管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上市公司股改后的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建设,今后应加强的工作:一是对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同时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三是政府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控制策略应该改变;四是完善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市场,加强上市公司控制股东的诚信建设,强化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财会月刊》2006,(8):36-36
一、股权分置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利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与发达国家如美国已有百余年的证券市场历史相比,显得十分稚嫩,是典型的新兴市场.而且我国证券市场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有"新兴"的特征,还有明显的转轨烙印.这个"转轨"即在制度设计上由股权分置安排转为股权分置改革.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而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我国存在着不足,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随着新股发行上市不断积累,这一问题对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05年4月29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A股市场公告回购股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回购公告的市场反应积极,在公告前后的累计超常收益显著为正。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股票回购相比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前,公开市场回购相比协议回购获得更加积极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10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股权分置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也是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行情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之一。2005年4月,证监会正式出台新的股权分置改革办法。5月8日,证监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拭点上市公司的名单,6月20日,又对第二批42家公司进行试点。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强调,股权分置改革是目前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改革工作,旨在解决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制度问题。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已经结束,正式改革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前两年和后两年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数据,对比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我国上市公司已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文章试图通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单因素模型(也称市场模型)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苏锡常18家公司的股票做实证分析,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迎来了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时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股票全流通市场环境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它为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市场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改后使上市公司并购更加活跃,如今的经济危机又给并购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有必要对并购市场进行分析.文章在说明股权分置由来的基础上,分析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并购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各方利益相关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完善我国并购市场.  相似文献   

11.
全流通问题已成为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此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主要是没有一个市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就股权分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解决的迫切性,市场上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而非流通股份转换成流通股份,不论其转换的比例也好,还是转换价格也好,都需要给非流通股份进行流通定价,因此需要制定解决股权分置改革的策略。本文从股权分置概念着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实施风险,通过我国股权分置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颁布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引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用以核算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以各种方式支付对价取得的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流通权。笔者对相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一、无需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暂行规定》增设“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表明其所持观点是“两笔交易观”。即非流通股股东最初购买上市公司暂不流通的股票是一笔交易,而非流通股股东由于股改要求支付对价购买股票流通权又是一笔交易。两笔交易分别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和“股权分置流通权…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改革。支持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理论是“对价”理论,但是很多人对“对价”这一概念存在着误解。文章就对价概念提出的背景、对价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内涵以及对价背后的法律问题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指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即对价的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中两类股东的利益分配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选择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同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是指我国上市公司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股权结构中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离的现象。流通股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的社会公众股,非流通股是指按规定不可以上市流通的股票,非流通股具体包括:国家股、发起人股、定向募集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基金配售股份、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其他未流通股等,在发起人股中又以国有法人股为主。在中国股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除“三无版块”外,大部分上市公司均有著约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和三分之一的流通股。股权分置一直被认为是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2005年5月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股票中新出现的G字头上市公司名称标志着上市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突破性进展,表明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所导致的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股权分置问题由来已久,彻底全面地解决历史问题并非易事,这或多或少给未来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带来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  相似文献   

16.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两种股权激励模式,这两种股权激励模式在激励作用、操作方式、基本规范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首次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经历了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动态演化:2006年至2007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获利空间为导向而偏好于限制性股票,即终极控制人性质是影响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主导因素;2008年至2009年,影响股权激励选择的主导因素演变成为公司的成长性,即高成长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票期权模式.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理论中的对价实质、实践中对价方案的特点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以及受限股票实现全流通等问题,以期为深化股权分置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为解决道德风险问题而产生的股票期权计划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稳步进行,流通性逐渐增强的二级市场为股权激励提供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加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将为上市公司通过股票期权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法律基础.但具体实施当中,股权激励所产生的新道德风险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股权融资饥渴症",股权分置改革后消除了"二元结构"真正实现同股同权,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那么,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公司基本面的资金需求,还是利用有利的市场时机进行股权再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