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对于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行了探析,并对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提出,以及京津冀地区高速铁路相继开工建设和运营通车,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阐述高速铁路带给京津冀的影响,进而提出了高速铁路建设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物流产业地位确立、区域投资与市场环境日益改善,区域物流一体化已成为京津冀物流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发展物流物联网为突破口,进而推动三地物流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物流这个概念。为了规范物流产业发展,增强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进行了界定,并对物流的基本职能、发展状况等进行了说明。本文探究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困境,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集群发展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区域物流集群发展方面,京津冀交通网络发达,空间联系紧密,但物流网络节点和园区规划建设不完善;资源丰源,业态多样,但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物流市场培育能力不高;科技发达,物流量大,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政策机制不协调;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物流业信息管理平台不成熟。京津冀区域物流的集群发展需要明确资源配置边界,打破当前以授权竞争为主的局面,建立以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竞争为主的格局;通过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区域的物流布局,形成信息同步、可持续发展、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大物流系统;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协调发展,协同带动,共享发展成果;打造资源杠杆优势,共享物流信息资源,建设基于整体发展的物流网络和设施节点。最终促进区域内形成共同的战略、文化和价值观,形成更为有效与合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三地物流定位和物流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低碳物流竞争环境等三方面构建的低碳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三地低碳物流发展所处水平,并从政策倾斜、分工合作、信息化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杜坤 《商业科技》2014,(16):51-51
京津冀一体化的统筹协同发展作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已经上升到我们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尤其是在目前的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京津冀一体化为主体的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过程中即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第三增长极。而通过整合与协调该地区的物流一体化水平,可以更快实现该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步伐,但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实现,还有很多的问题和障碍需要解决。尤其对于冀南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起到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东西衔接起到核心枢纽的地位,因此,在京津冀一体化下大背景的形势下,深入研究冀南物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桥梁、纽带和重要支点,多年来,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区域现代物流的发展无疑不是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随着首钢搬迁和一批国家、地区重点项目在此立项开工,将为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目前,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未能形成适应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未能形成符合区域现代物流业要求的跨地区、跨行业、复合型的物流产业;三是未能形成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基础;四是未能形成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抓住首钢搬迁、曹妃甸港城建设的机遇;其次,搭建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建立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除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又一较大的产业密集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发展是加强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面。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或者说是基础途径,就是必须率先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即以方便、畅通、快捷的一体化交通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预测方法,对京津冀物流业发展与三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协同性进行实证研究,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该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基础设施、人才政策上存在着较强的不匹配,因此为了保证京津冀地区物流的协同发展,就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对区域的物流信息、交通运输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充分的优化和配置,促进京津冀地区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桥梁、纽带和重要支点,多年来,京津冀一体化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区域现代物流的发展无疑不是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随着首钢搬迁和一批国家、地区重点项目在此立项开工,将为京津冀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目前,京津冀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未能形成适应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未能形成符合区域现代物流业要求的跨地区、跨行业、复合型的物流产业;三是未能形成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基础;四是未能形成发展区域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因此,首先,要抓住首钢搬迁、曹妃甸港城建设的机遇;其次,搭建京津冀区域综合物流服务网络;建立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和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必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但是,从现实来看,要实现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15.
华艳 《商场现代化》2016,(23):33-34
本文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前提下,对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践调研,并用SWOT方法分析得出了其现存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为更好地研究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港口物流发展的对策提供了必要的前期资料整理与定性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的有效控制和空间的合理布局,对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当前京津冀人口规模巨大且增速较快,人口的均衡发展面临人口空间极化现象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和中心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京津冀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加强人口规模调控,实施京津冀人口总量有序管理;合理引导北京人口疏解,形成京津冀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优化区域产业功能布局,助推京津冀人口均衡发展;挖掘资源环境发展潜力,拓展京津冀人口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加速器”的物流业,同样也面临着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从目前看,京津冀地区经济明显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实现区域物流一体化,将大大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步伐,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京津冀城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物流需求日益增加。面对这一巨大的商机,各地区必须抓住机遇、互相配合、协调发展。本文采用了聚类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的13个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物流结点的合理的建设地,并运用神经网络分析法预测了物流结点建设地未来的物流需求量的走势。并针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选取2012—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熵值法测算数字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水平,并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分析以及异质性分析,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升级,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驱动效应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据支持,在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该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渠道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不但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升级,还能够通过促进创新能力对制造升级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将降低区域经济运行成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选取了五个经济指标进行实证研究,并测算各个经济指标与物流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文章最后在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对京津冀区域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