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士喜 《经济界》2001,(2):93-96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中央银行货币投资的基础,如果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缺乏连接企业、银行和财政的纽带,从而使间接宏观调控措施的效应难以发挥。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利率改革的步伐则显得相对迟缓,这种状况不仅影响到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和间接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必须加快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首先,利率非市场化不能有效刺激商业银行增加信贷供给。在现阶段,由于企业大量亏…  相似文献   

2.
潘建辉 《福建财会》2003,(11):27-28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此,本拟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货币政策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我国金融市场化开放的内在要求,同时,电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及保障。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率自主权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但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两大负面冲击。一是存款利率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我国金融市场化开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及保障.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率自主权的同时,也隐藏着更大的风险.从长远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金融改革的必由之路;但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两大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并总结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条件。利率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得以坚持,这也是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从长远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消除利率管制弊端、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我们应科学设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战略,制定正确的改革步骤,并为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8.
1996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显著进展。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允许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并扩大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攻坚。从我国金融运行情况看,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利率由资金供求双方自主决定还需要一段时间。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扩大企业发债规模、贷款利率从浮动走向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分次扩大向上浮动区间,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途径。为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加快金融创新步代,实现经营策略转型;中央银行应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创新金融调控手段,加强信贷市场监管,保障金融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SHIBOR作为央行主要培育的市场利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基准利率选择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从SHIBOR产生以来的研究情况、SHIBOR目前在发挥基准利率作用时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来简要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基准利率选择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率:是并轨还是继续管制─—兼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李绮峰,刘满红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对我国利率机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经济决定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一个按...  相似文献   

11.
周波 《经济界》2006,(2):73-77
我国金融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深化,但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也给社会各界带来了极大的价格波动风险。金融期货具有风险转移和价格发现功能,发展金融期货将能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平稳推进,增强我国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定价能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方卫武 《企业经济》2003,(12):154-155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第一、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自1978年以来,为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商品价格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并轨、开放劳务和资本市场等改革措施,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向深入。但是,作为市场经济血液的资金供应和定价仍然由政府管制而不是由市场决定,已严重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金融深化过程中,我国的金融业要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器和枢纽,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国家专业银行系统按照商业化银行模式进行改革和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构建一个信用扩张结构与利率传导机制一致性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传导与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现阶段的LPR改革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看作是利率市场进程中的一个"过渡",LPR改革仍未从本质上打破利率双轨制.从我国信用扩张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接融资将会占据主导地位,LPR改革后的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错配.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完善市场基准利率建设,确定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政策利率,加强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商业银行科学定价水平和现代化管理能力,减少对信贷货币规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央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从而拉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际市场利率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对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有着现实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2年6月央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从而拉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国际市场利率改革的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对我国实现利率市场化有着现实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渐深入,政府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利率市场化能否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讨论分析了在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旷煜  李政 《企业导报》2010,(3):16-16
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国内微观经济基础的完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乃至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去决定利率水平的这样一个利率决定机制的变迁过程。实现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是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由于存在利率运作主体行为尚不规范,国有银行尚未实现商业化,居民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对利率的承受能力低等主客观因素,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将会、也只能走渐进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一个利率管制的国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管制性的金融体制和利率体制已显出诸多的弊病,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金融组织五年以后对外资银行不断采取措施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周新生 《经济界》2015,(3):23-24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我认为,需要重视以下三个重点问题:一是整体改革的协同性,即,利率市场化改革同要素市场改革以及与其他金融改革的战略协同问题。二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本分摊问题,即,对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引导和保护。三是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经济金融新特征和新格局,建立经济金融新机制。为此建议如下:一、加强省级层面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联席互动、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