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调之道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和最终目标,应该是缩小乃至消除区域发展差距。我国的区域差距广泛地存在于各个方面,因此,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不仅任重,而且道远,需要多方参与,相互呼应,努力走出一条“国家主导、地方配合、城乡互动、异中求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重新兴起并焕发出蓬勃生机。作者从经济安全和国内政治两个维度探讨了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东盟国家为应对经济安全问题在地区层面寻求的一种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由于受国内国家-社会关系特别是庇护政治的严重约束,成员国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偏好和优先性考虑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及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就是其中之一。专家学者对地区间经济差距形成的因素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其研究结果大致可以归结为3种:  相似文献   

4.
刘泽军 《魅力中国》2014,(21):197-197
每一门科学理论,都有逻辑起点、逻辑中介和逻辑终点,抓住了这三点,才算抓住了一门科学理论的纲。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它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很有必要。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问题,从国际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有其比较完整和合理的论证。当前主要有四种观点:现实的人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思想和行为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而笔者认为,把现实的人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5.
吴南  李娟 《北方经济》2011,(12):55-56
由于自然差异和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区域分工决定了西部地区在我国区域分工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在同东部地区的产品交换中遭受的双重利润损失将拉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试图从区域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问题,指出通过改变地区分工格局来缩小区域差距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问题是既然这一问题如此严重,为什么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当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提出了许多的建议措施,其中,区域产业转移可谓是大家的共识.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区域产业转移为何步履蹒跚?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区域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图就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因素作些浅显的探讨,以期能找到一条顺利进行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要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厘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九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差距显著地阻碍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不同高质量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缩小黄河流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提出促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区域差距与区域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国区域差距与区域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讨论●周民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近年来,区域经济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都在认识区域现状,分析区域差距,提出区域政策,描绘区域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所有这...  相似文献   

9.
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91年间,中国实施了以内地为重心的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伴随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出现了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显著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由此形成的效应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宇铎  李丹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41-44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决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了明显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发展的区域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水平必然影响到中国整体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地区差距,探讨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缩小差距的对策,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情况,探讨了区域服务贸易差异化发展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服务贸易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各区域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梁 《重庆与世界》2011,28(2):64-66
问题逻辑是专门研究问题的一门应用思维科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愿望,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切入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除了必须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必须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训关联进来。  相似文献   

12.
问题逻辑是专门研究问题的一门应用思维科学,教学活动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教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的愿望,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切入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除了必须为学生释疑解惑,而且必须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训关联进来。  相似文献   

13.
农村纠纷及其解决,作为一种常见的政治社会现象,为理解村庄社会关系、解释中国农村的非均衡提供了一种思路.纠纷研究诸如“程序”说明、“理论”阐述、“历史”反观、“经验”之谈等,因“延伸个案”而得到方法论的扩展,以便整体地理解特定农村和整体地了解中国农村.由此,纠纷的类型呈现出历史变迁的动态性以及区域分布的复杂性,进而又决定其解决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要拓展农村纠纷研究,需要进行纠纷的区域化比较,以便更细致地理解中国农村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规划纲要中曾多次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解决当前的重大经济问题以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向,区域经济的协调工作都不容小觑。我们需要做的是紧扣中国当代国情,贴近经济情况实际表现,力求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以及平衡区域间的差距使其协调发展,城市化的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协调。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差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的区域政策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区域差距扩大趋势。在十二五期间,缩小区域差距需要区域政策的支持,要制定更加具有差异化、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样的、更加具有协调性和融合性的、更加深化和具体的区域政策,作为缩小区域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久文  张皓 《改革》2021,(11):71-81
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就本质而言,一方面,人类的国际政治活动是历史性的,故对其做历史取向研究极其必要;另一方面,像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国际政治研究又是逻辑化的,因此将人们对国际政治行为的认知上升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甚至是实践指南意义的科学理论又是国际政治学学科发展及其实践性定位的内在要求。据此,作者强调国际政治研究要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相互统一,并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角度对这种统一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深入论证。国际政治活动运行于历史空间以及人们对该活动的理解与解释却是逻辑化的事实,为这种统一提供了本体论基础;而历史与逻辑所分别具有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以及它们在具体的国际政治研究中并不必然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的另一事实,则说明这种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对上述问题国际政治学界应该给出清晰的理论说明,否则非但难以平息学科内部至今存在的历史与逻辑两种研究取向的相互杯葛,而且还会影响本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何政治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东西方自然地理、历史环境决定了政治思想家们政治秩序的建构逻辑。无论是东方的孔子,还是西方的亚里士多德都从政治共同体的基本元素出发对政治共同体进行了分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分析所处时代的弊病,寻找着社会动荡的原因和建构政治秩序的原则、方法。集中反映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论语》与《政治学》以他们相似的政治秩序之源找出了不同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果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做出回顾,在纷繁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背后,似乎都暗含着一条或隐或明的逻辑,且是历史性的。这一逻辑让更多的人开始感觉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因为中国的"入场"而面临重构,而中国的国家转型道路在这一年变得更趋清晰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如果对刚刚过去的2009年做出回顾,在纷繁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背后,似乎都暗含着一条或隐或明的逻辑,且是历史性的。这一逻辑让更多的人开始感觉到,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因为中国的"入场"而面临重构,而中国的国家转型道路在这一年变得更趋清晰的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