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力推动戈壁农业建设步伐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兴 《发展》2017,(9):8-12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要推动戈壁农业建设,引领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省党代会的这一重要决策,为我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前不久,省政府召开了河西戈壁农业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河西戈壁农业发展,总结交流建设经验,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噶顺戈壁,又称八百里瀚海,或莫贺延碛,位于哈密与鄯善之间。是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西端连接带上戈壁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复杂的地方。这一带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是干燥剥蚀最强的区域,所有的地面寸草不生。这里四季大风呼啸,加上库木塔格沙垅和雅丹广为分布,更增添了百变气息。嘎顺戈壁虽然没有像罗布泊那样声名远扬,但它的险恶程度绝不逊色于罗布泊。在罗布泊酷似大海的盐碱壳地表跑路,要命的是  相似文献   

3.
曾柠豪 《发展》2023,(12):18-1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本文对瓜州县建设“戈壁雕塑之城”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和推进措施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一、建设“戈壁雕塑之城”的基础条件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内蒙古四省区通衢之地。东连石油城玉门市,西接旅游名城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邻,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5.
程琦 《发展》2004,(5):55-58
种子是生产力,是农业科技最重要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从丝绸之路的最东端西安出发,穿过八百里秦川,越过金城兰州跨黄河西行,便到了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武威、酒泉、敦煌等丝路重镇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河西大地上.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甘肃省张掖市,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农业生产宝地,这里光热资源充足,灌溉农业极为发达,同我国的传统制种区吉林省、辽宁省处在同一纬度--北纬38..但这里的积温却比东北高,不会出现冻害现象.祁连山涓涓不断的雪水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而且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只有120mm,年蒸发量却高达2300~2700mm,属于特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6.
《发展》2017,(11):15-18
近年来,我省将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并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7.
《发展》2017,(9):17-18
近年来,张掖市针对不同县区产业发展特点和水土资源分布条件,研究提出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戈壁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了聚焦三大区域(沿山冷凉地区的戈壁荒滩、高铁高速道路沿线的砂石荒滩、北部沿山地带的荒坡沙滩),突出三大产业(食用菌、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发展10万亩“戈壁农业”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8.
马振晶 《发展》2017,(9):24-26
与传统耕地农业相比,戈壁农业具有投入少、成本低、质量优、效益高等优势.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作为一个“点石成金”、具有“革命性创新”意义的崭新产业门类,“戈壁农业”应是一个前卫、现代、综合的新兴产业体系,涵盖更加广泛的内涵和外延, “戈壁农业”是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酒泉调研时提出的一个全新产业概念.笔者长期从事农业农村政策研究,现以酒泉现代农业为例,谈谈对“戈壁农业”这一新业态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历史遗存丰富,文化资源种类多样.在应用RMP理论梳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者消费偏好和影响旅游者消费文化旅游产品的因素,从而提出开发遗产旅游产品、美食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等对策,促进河西走廊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自古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靠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溉而“造成”。一旦祁连山出现问题,对于本来就危机四伏的河西走廊生态无疑是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11.
张高平  颉鹏 《发展》2012,(12):33-35
敦煌市位于我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全市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总人口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回、蒙、藏、维吾尔、苗、满、土家、哈萨克、东乡、裕固等10个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1.06%。  相似文献   

12.
何成军 《发展》2017,(9):27-29
大力发展荒漠区日光温室为主的戈壁农业,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面积占用耕地和土地流转困难、阻力大的实际问题,达到了以荒代耕、“稳粮扩经”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6月26日,省长唐仁健在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发言时提出,要以重点工作落实推动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抓好产业培育这个关键,发展“戈壁农业”,打造甘肃省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创举.  相似文献   

13.
王云月 《中国报道》2023,(10):70-72
<正>临泽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实现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这里汇聚了除海洋之外的所有地理景观,这里见证过数千年中西方文明交融的历史,这里以一个国家经略的名义命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知名旅游城市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汇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接巴丹吉林沙漠。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7,(9):22-23
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利用戈壁荒滩闲置资源,闯出了一条园区化、循环化、企业化、产业化的“四化一体”戈壁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全国最大的非耕地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县,全国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基地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甘肃省河西走廊武威市以西约有人口350余万,各城镇呈点式相间分布于沙漠、戈壁之中,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与柴达木盆地一样,被人们誉为“翰海之洲”,是甘肃省的商品粮食基地,也被列为国家近期重点农业开发区之一。该地位于祁连山北麓,呈第四纪冲洪积戈壁带地貌,海拔高度1400—2200米,  相似文献   

16.
《西部论丛》2005,(11):36-37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惟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相似文献   

17.
凉都壮歌     
凉都壮歌袁建和这是中国西部的祁连山下,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这是天马的故乡,这是历史上被称为凉州的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武威市。这里曾诞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一首“凉州曲”,一杯“凉州美酒”,一匹横空出世的铜奔马尽可使人感受到历史长河中那刀剑的撞击...  相似文献   

18.
何成军 《发展》2017,(9):30-31
把多年来闲置的荒滩戈壁打造成高标准日光温室,让闲滩空地变成产业发展的富地.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的戈壁农业,不仅释放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其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郭睿 《东北之窗》2023,(3):66-67
<正>有一座东北城市,因历史上擅长织锦而得名,如今这里却成为东北美食“IP”输出的大市。它就是位于辽西走廊上的古老城市——锦州。锦州被大自然所眷顾:坐拥辽西走廊与东北平原的沃野,南临辽东湾,背靠“五岳五镇”之一的辽宁医巫闾山,大、小凌河奔流而过,山、海、河与平原汇聚,让锦州人杰地灵,物阜民丰。锦州烧烤、锦州小菜、锦州干豆腐、锦州苹果、锦州毛蚶、  相似文献   

20.
课题组 《发展》2021,(3):12-19
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是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挡风墒”.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无序开垦等原因,该地区荒漠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国家和省上加大了对河西走廊的生态保护和治理力度,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依然严峻,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