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关法律及会计制度规范尚不完善,上市公司产权模糊,在其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大小投资者无法看清公司的经济实力及其发展前景,所以必须对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加以限制,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我国,自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开始,盈余管理成了上市公司取得上市或配股资格的必要手段。我国学者对盈余管理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提供应计制(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无法避免盈余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性,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等同于会计造假。笔者赞同前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在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会计政策,使得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提供者。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会计信息,而公司治理结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关键作用。盈余管理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说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契机,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严重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了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会计准则、建立科学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规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5.
国外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巳有近20年的历史,在我国,自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开始,盈余管理成了上市公司取得上市或配股资格的必要手段。我国学对盈余管理持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提供应计制(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无法避免盈余管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性,误导了投资的决策,等同于会计造假。笔赞同前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在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会计政策,使得会计信息有利于信息提供。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较为普遍,并存在过度盈余管理甚至是盈余操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确保财务报告质量、防范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所以,内部控制的水平高低必然会对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点,文章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进行浅论,对于探寻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维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在我国出现。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根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完善相关法规,缩小盈余管理空间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增加会计政策选择透明度;完善监管体系,修改相关罚则;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等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利于相关利益者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准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一个公司业绩的最重要、最综合的数据.在盈余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会计准则作为盈余产生时必须遵守的规范,对盈余质量的影响重大.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从源头上防范盈余管理行为,对利润的操纵行为具有制约作用,提高盈余数据信息质量,使其更能真实地反映公司实际业绩.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盈余管理的概念、特点、动因及经济后果,并对治理盈余管理提出了建议,以期增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约束公司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最后指出,由于经济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盈余管理无法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及其会计机构和人员利用会计法规、会计准则的漏洞或未涉及的领域以及会计原则特别是计量原则的可选择性,有目的地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以在证券市场、银行信贷、税收缴纳、报酬激励等方面达到预谋的利已效果的会计行为。治理企业不当盈余管理,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明晰产权并设计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完善《会计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改善企业外部投资与  相似文献   

11.
浦锦 《全国商情》2011,(15):52-54
适度的盈余管理运用得当会提升公司价值。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调节利润,使公司获得更多利益。现今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不当或过度的盈余管理却会使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本文在剖析上市公司产生盈余管理的原因后,提出了一系列规范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的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会计信息的分类和会计信息的产权深入地分析。从会计信息的用途上看,会计信息可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从会计信息的形成阶段看,会计信息可分为初生会计信息和再生会计信息。从产权的角度看,财务会计信息是公共物品,不能商品化,而再生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信息)是私有物品,可以商品化。通过从会计信息产权和会计信息分类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特殊属性进行认识,也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成熟,企业在合理利用资产减值反映资产真实状况的同时,也存在着滥用减值调节盈余的现象,这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负面作用,最终损害了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本文研究了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盈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2008—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盈余管理的不同方向考察盈余管理程度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有助于缓和企业投资不足,但过度的正向盈余管理反而会恶化企业投资不足;负向盈余管理往往会伴随产生投资不足的问题。适度的正向盈余管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从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监管部门应该能够容忍企业进行适度的盈余管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盈余管理作为近年来财务揭示的热点问题,引起会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从会计学的角度分析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操纵手段及防范策略,将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解读会计盈余。  相似文献   

16.
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中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存在的利弊见仁见智,但其存在的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可分为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两个层面。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是基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利用会计原则与方法进行的。会计信息用户可以通过了解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提高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能力,以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相关决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行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然而,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盈余管理被受指责。本文除分析盈余管理的一般定义外,还从盈余管理的理论渊源与前提条件及其文献综述作简要介绍,并介绍盈余管理的动机、采用的技术方法、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以来,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法。本文将新旧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的技术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对过度盈余管理的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所有股票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数据,对股票增发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其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流通股股东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但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不受其产权主体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衡量公司内外部治理质量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在会计盈余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公司,盈余反应系数越大,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就越大;反之,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越小。研究结论表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提高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从而提高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