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于是“个人所有制”这个被人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遂又成为学术界近几年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在仅就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的不同理解概述如下。一、“个人所有制”是否指消费品的个人所有一种理解是,消费品个人所有说。如有人说,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应当是公有制。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是与私有制相对称的,它指的是对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而不是指个人对生产资料的  相似文献   

2.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指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存在重建的问题,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雇佣的劳动者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否定之否定,指的是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存在着否定之否定进程.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断,过去我们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准确的理解。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是指导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外壳被炸毁,剥夺者被剥夺以后,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在我国学术界曾长期认为,是指在协作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但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5.
<正> 在《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本质作了科学揭示之后,提出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著名论断:在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未来社会将会“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的这一历史性的宣告,引起了后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并力图去理解、把握马克思论断的思想真谛,大家见仁见智,产生了众多的解释。本文也愿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几种流行解释的分析对马克思上述论断的解释,焦点在于说明“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对此,流行的解释归纳起来有三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马克思指的是消费品分配制度,即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第二类观点认为所谓“个人所有制”就是私有制,这类观点虽然对其主张的私有制各有其不  相似文献   

6.
对于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念的实现形式问题,理论界有人提出了股份制。该文在这一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股份制与“个人所有制”之间的理论联系,二者不论在逻辑论证方面还是在马克思原著分析方面都体现了深刻的内在统一。由此表明:股份制是“个人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个人所有制”为中国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不是指生产资料公有制,也不是指生产资料私有制,而是指在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它是人类彻底解放,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停止个人生存斗争,实现全球和谐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8.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遵循否定之否定定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做出的预判.恩格斯的解读不仅符合马克思本意,而且遵循否定之否定同一律原则.但是在“重建”命题的当代争议中,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与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的观点都违背了同一律原则.由于专业分工与旧式分工具有内在一致性,因此,“消灭私有制”没有严格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扬弃私有制则遵循了否定之否定定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内核不在于消灭社会成员内部个别利益之间,以及个别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在于相机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及我国所有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英 《经济问题》2004,46(5):9-11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这对完善目前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从有利于人的发展着手所有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言逻辑和理论知识上,论证了马克思提出的“个人所有制”,是靠剥夺剥夺者,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来重新建立。因此,它既不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不是它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是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发挥的物质基础,是共产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本质原因在于“资产国有制与经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观和简单的认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无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分析马克思“重建料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要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国有制”的本质,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作为“全民所有制”表现形式之一的“国有制”,可以转化为“个人所有制”表现形式。据此,国有企业可以从竞争领域全面退出,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个人所有制”。文章最后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有观念和制度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其一,保持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零规模增长”,其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制度方向是“国有资产”和“全民职工身份”的双向对等无偿置换,其三,警惕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所有者权利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有人利用翻译经典著作原著的一些文字问题,以鼓吹资本主义私有制。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讲到社会主义所有制时不使用“公有制”而使用“社会所有制”,断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的未来社会要“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人人皆有的私有制”。那么,为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讲为“社会所有制”呢?德文gesellschaftliches Eigentum在辞典中有“社会所有制”和“公有制”两种含义,而当人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理论史、党史和政策史这些历史层面的梳理,周文、司婧雯忽略了逻辑层面的分析,无视所有制范畴,仅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理解民营经济,进而提出“超越‘公’与‘私’之辩”“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逻辑起点”“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等对民营经济性质、作用存在误读的观点。实际上,所有制与经营方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以民营经济必然涉及所有制范畴,无法超越“公”与“私”之辩;非公有制性质民营经济的逻辑起点始终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发展民营经济不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途径;仅从经营方式角度理解民营经济的观点缺乏解释力,从所有制角度才可以论证“民营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对民营经济的内涵作出了再界定,明确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4.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第七节提出的.他说:“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23卷第832页)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法文版中则改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劳动者的私有制,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包括土地在内的一切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法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多年来,学术界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内涵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在有关"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译文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翻译,这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周训太 《经济师》1991,(3):34-34,37
<正> 在对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述“个人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中,首先遇到的便是个人所有制范畴理解上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给理论认识上带来混乱,而且可能影响到改革的实践。因此,有必要首先从理论上达成基本的共识。本文是我对此问题的粗浅探讨,就教于对此感兴趣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现人企业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合约,公有制经济创的理论逻辑,是在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个人的人力资本占有的基础上,否定物质资本所有者对物质资本的人占有,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以集体的名义对物质本的占有,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并非涵义背反,而是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逻辑在理论上是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只能采用市场方式实现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交换。  相似文献   

18.
本文再次论证马克思提出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即恩格斯所指明的产品即消费品,不赞同卫兴华教授与其相背离的观点:指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公有制基础上的公有制。其次,本文再次论证在公有制基础上实现个人所有制,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不赞同卫教授将其贬低为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的生活消费品的个人所有。  相似文献   

19.
奚兆永 《经济学家》2005,1(6):44-52
该文对汤在新教授的《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文提出了质疑。认为:一、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是从马恩到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第三代领导人的一贯的观点,并且已经载入我国的宪法.是不可否定的客观事实;二、说《马恩全集》原文中没有“公有”,只有“社会所有”和“共有”,而后者“不否定个人所有”.是没有根据的;三、汤文在引述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及其阶段划分的论述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做出的正确规定,将英作为“整个社会主史历吏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邓小平关于初级阶段及其未来发展走向的论述,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论述集中体现在"消灭私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两个命题上.对现有文献的梳理表明,如何理解个人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一性构成关键性问题.基于社会主义实践而提炼出来的多级所有概念,是一个描述各种所有制形式中的个人所有因素与公有因素共存的中微观理论工具.它可以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财产、事务和人权,解释人类历史的重要社会变革,充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库.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的前提下,多级所有可以对马克思在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论给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