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愿意到65岁退休吗?你愿意多工作几年还是愿意早早地退居二线安享晚年?当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项必要的政策选择以后,你对此是欢呼雀跃还是难以接受?小步渐行的改革2015年"两会"期间,在梅地亚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正式表示,延迟退休年龄的时间表,2015年有望制定,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会正式推出具体方案,这一官方表  相似文献   

2.
热点微评     
双轨制不除别扯延迟退休近日,人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此前人社部曾表示,延迟申领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中国双轨制养老金政策公平性却受到广泛质疑。质疑者认为废除双轨制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应当优先于延迟退休。大众为什么普遍认为需要优先废除养老金双轨制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不断凸显,社会养老保险的"空帐"问题也日益突出。人社部于2012年6月提出了"延迟退休"的解决方法,引发广泛的社会探讨。"延迟退休"有利亦有弊,但公众焦点从养老金的支付蔓延到养老制度双轨制的公平性,"延迟退休"的实行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制度改革也将是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2012,(7)
尽管反对声音强烈,人社部开展“延迟退休年龄”研究却并未放缓。根据人社部对外公布的消息,已经确定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有关退休年龄延迟相关系列政策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2012,(7)
在“延迟退休”的话题被大众议论得沸沸扬扬之时,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高层人士终于出来否认了“65岁退休”是目前的研究结果,“65岁退休只是媒体的误读和炒作”。目前,人社部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重点,主要置于阶梯式退休方面。从最初常提到的“弹性退休”,到前段时间热议的“延迟退休”,再到新近提出的“阶梯式退休”,以“退休年龄”为指向的退休模式,一经曝出,总会在人群中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2016,(4):7
近几年来,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等字眼儿不断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民调,对1690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3%的受访者关注与延迟退休有关的消息。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人社部已有延迟退休方案,要  相似文献   

7.
未福先老以及低于世界水平的退休年龄是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凸显的一个特征,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金基金平衡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这是必须要在政策制定、 执行过程中所考虑的问题.本文以"95制、96制、97制、98制、99制"为延迟退休的政策方案,来探讨在政策实行过程可能出现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8.
高峰 《上海企业》2013,(1):36-37
环顾世界各国,有40岁就早早退休的,有延迟到67岁才退休的。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左右。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02个国家的退休年龄为60岁,占全球的61.08%。从2008年开始,围绕是否应该延迟退休的争论就不曾停止。今年7月1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称,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退休是一个很有诱惑的词语,谁不想早一点退休,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关于此次"延退",公众讨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人社部日前透露,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如今,从欧美到日本,推迟退休年龄已成全球潮流,中国也没有理由例外。不难发现,过去60岁老年人的慨念,与现代60岁老年人的状念差异巨大。过去法定退休年龄,恰好是现在很多人经验最丰富以及实践最有效的时期。中国退休年龄政策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至今已经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计划生育使缴纳养老金人数相应下降,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都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断减少及养老财政压力逐年加大的趋势,政府已经明确了放出了延迟退休政策的信号.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但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现存的问题,有利于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政策更顺利的推行.  相似文献   

11.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随后。人社部相关官员在多个场合对外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称,由于养老保险金缺口巨大,中国拟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4日在武汉发布.报告称,延迟退休目前条件并不具备,暂时行不通."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形成青年失业状况,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8月5日《长江日报》) 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人社部等部门和知名高校共同参与的背景,使得这份报告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其关于"延迟退休暂不可行,会对就业带负面影响"的研究结论,有望给近年来沸沸扬扬的延迟退休之争画上一个休止符.  相似文献   

13.
林晓 《管理观察》2020,(2):48-4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和政策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延迟退休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已有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现状,建议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的人群结构制定差异化、弹性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两会期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从长远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具体何时启动、采用哪种办法都未确定,还需更多试点,再慎重研究。"此言一出,再度引发关于退休年龄的热议。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讲,退休制度改革确是一项需要慎重推进的工作,因为它不仅将对国家社会保障战略产生深远影响,还将触及每位国民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延迟退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完善医疗机制作为延迟退休背景下的必要步骤,已成为部分职工的最大诉求之一。文章针对建立良好医疗机制的必要性,对目前我国医疗机制面临的重要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节点在2031年;从社会总负担看,在实行延迟退休后,总抚养比迅速下降到一个低水平位置;从总产出看,同时实施延迟退休和放松生育政策,经济中潜在的福利损失最小;从产出增速看,放开生育的同时配合延迟退休,经济增速下降最慢;从人均产出看,放开生育的同时最好配合延迟退休,否则人均收入提升的效果不如政策不变时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延迟退休年龄成为热点话题。作为一位人力资源工作者,对上海先"柔"再"延"的退休政策感受格外深刻,也想对未来可能实施的"延退"说点"实话"。  相似文献   

18.
数字     
65岁养老体制改革在一片争议声中步步逼近。8月12日,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率先在人民网上公开,方案提出,从2015年开始实施有步骤的延迟退休计划,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目标川而社科院专家表示反对延迟退休,因为70%人不可能工作到65岁。一般而言,女的到40岁,男的到5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其次是延迟退休将对青年人就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陷入了老龄化不断加快和养老金缺口的困境",延迟退休"开始浮出水面,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本文就基于保定市的调查,分析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的抉择,并简要提出在延迟退休中要注意失业与养老金双轨制问题的解决,提出对退休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下岗等特殊群体的照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一段时间,"延迟退休"的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人对此持反对态度。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提出延迟退休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和老龄化问题。据测算,每延迟退休一年,大概能弥补养老金缺口200亿元。这个数字确实不小,但若与巨大的"三公"消费支出相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